發現一個規律:人一旦成功起來,就特別喜歡強調自己不容易。 比如當紅偶像、現象級博主啥的,非常喜歡強調自己一天只睡2小時或3小時,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他們還在跑通告、開直播,好像不哭哭辛苦,就顯得自己的錢來得太容易——并不是純粹嫉妒人家掙得特別多,主要是看完關于他們的采訪,很容易得出一個推論:你擁有太少,是因為你睡得太多。 還有各種媒體一表揚學霸和商業大佬,就特別愛秀他們滿滿當當的時間表……什么狀元的一天,首富的一天,總之基本就是凌晨5點起床、凌晨2點睡覺,中間馬不停蹄工作21個小時,時間管理精確到每分鐘,密密麻麻恨不能詳盡到規定吃飯要在幾口之內吃完、否則便會耽誤下一項議程,看完就讓你自慚形穢,自己樣樣不如別人真特么有道理。 最早我特別信以為真,以為自己不能成功完全是因為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活得太隨意了。于是也開始精心地做計劃表,打算讓自己的每一分鐘都用出效率。比如我給自己設定每天必須在六小時內寫3000字,這樣一算,哇!那我基本上兩個月就能寫完一本長篇小說,著作等身不是夢! 結果……結果你也知道,或者你來試試:寫東西這件事,寫不出來的時候,六小時之內能寫出來30字就不錯了,更別提還要每日大功率輸出,那是真的只有少數幾個傳說中的大神才能做到。 不對,強迫自己進行時間管理其實還是有成果的。最主要的成果,大概就是搜集了幾大抽屜的效率筆記本、行程周歷、月歷、年歷、文件夾、彩色指示條、日式紙膠帶、各國超細流利水筆……大概可以用到下輩子。 以及,由于我曾經硬性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寫滿六小時,就在那些對著電腦懵圈兒、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時間里,我對寫作這件事,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每次一打開空白Word文檔,就緊張到反胃。 大部分時候,我都在浪費時間。 最終寫不出來、或不想寫,我就干脆不寫了。然后看一整天閑書,或者找一套新劇一口氣全部追完——如果這么干,那基本上常常看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然后第二天又沒法寫稿了。 結果老這么浪費、老這么胡來,我居然還真的能寫出來稿子,而且十多年不間斷,也才沒有因為苛刻要求自己進行時間管理最終因噎廢食。想了想,原理大概是,偷懶,和工作一樣,都不能持續進行。偷懶偷到一定程度,就會異常想投入工作,那時候,靈感上來了、熱情也有了,反而更加事半功倍。 我的人生并沒有散成一灘爛泥,我仍然在每天努力完成那些重要的事,對工作的所有細節吹毛求疵。只是少了很多無謂的自我掙扎,于是可以更專注——要么專注地工作,要么專注地玩樂。 我們對自律的最大誤解,是以為自律就得對自己狠一點,逼迫自己做一切以為對的事,惡狠狠戒掉所有浪費時間的無用東西。 然而自律、或者時間管理失敗,恰恰是因為把自己當成了敵人,逼迫自己站到本能的對立面,管理規則越多越詳盡,失敗來得越快越猛烈。 要把一件事堅持下去,重要的不是自我懲罰,而是千方百計降低這件事的難度、痛苦程度,甚至制造愉悅。 我身邊有一個常年立志減肥的姑娘,已經三十好幾了,胖了十幾年,此前吃減肥藥、網紅減肥法、節食辟谷……一一試過,一一放棄,只有胖如故,還弄出了內分泌失調之類。然后那些稱斤論兩、精準都幾點吃什么的時間管理計劃,她再也堅持不動了。 她開始想吃什么吃什么,只是把所有想吃的東西放到早餐吃;然后慢慢學會自己弄點健康烹飪,煎炒蒸煮,漂亮擺盤,吃得開心,其實也吃得更少(如果你會做飯,就知道做完飯以后反而吃不下多少);她放棄了所有需要準備的運動,就是每天快速走路一小時,因為這件事只要從家里出去就行,不要錢不要裝備不用耗費專程去往健身房的時間——畢竟每天也要去超市買東西,走著去就行。 你以為我要說她放過自己以后,終于瘦到不成人形么?沒有,她還是挺豐滿的,但更健康了。以及,她現在是小紅書上小有名氣的健康美食博主。?? 成長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能達成短期目標的努力;另一部分是松弛的、愉悅的、但是可以持續一生的根本性成長。因為有了后者,前者才可以不斷嘗試、不斷試錯,即使失敗,長久的積累也讓人生有了容錯能力,一條路走絕,可以掉頭換路。 以及,永遠不要低估人類好逸惡勞的本性,享受才是進步的源動力。 不是花掉的所有時間、認真做的所有事情都要直達結果,正是那些喜歡做、想要做、但是跟正經事完全無關的事情,才讓人生變得有意思,可以有跳出格局的驚喜。 我們曾經認為自處自洽、自娛自樂是浪費時間,其實成年人就是要學會這樣的浪費時間。這些看上去浪費掉的、跟結果無關的時間,反而在更加漫長的積累里構成了你與眾不同的內核。 梁文道在《悅己》中寫:“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所以,看香奈兒全新J12腕表的廣告,才那么拉好感、戳人心——明明是腕表廣告,卻讓靈感繆斯們大談特談如何“浪費時間”。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可以是決定性時刻,下一刻,你可以決定把時間浪費在所有美好的事物上。 比如凱拉·奈特莉,對著鏡頭嚴肅地說:我特別喜歡浪費時間。我生活中決定性的時刻,是決定去哪里度假。 還有黑珍珠娜奧米,她說一天之中,最喜歡的時間,便是夕陽西下時刻,在那時候無所事事最為舒服,每個人在那樣的光線下都會特別好看。 是啊,對于奢侈品來說,強調任何功能都不如強調氛圍有用。那么多的腕表廣告,絕大部分場景都是一絲不茍的精英戴著象征分秒必爭的腕表,出差、開會、演講、指點江山……總之,做一切看起來非常重要的事。 而這一次,被J12腕表打動,卻是因為在它簡潔、優雅的廣告里,無聲傳遞出的優美信息——如果沒有生活,時間毫無意義。(至少在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大表姐劉雯講述她的決定性時刻?? 不是要對你推銷什么,只是給你說說我被種草的過程——因為看完這一組繆斯短片,我二話不說,第一時間就去買了一枚全新J12腕表。 我其實已經有了一枚白色的經典J12腕表,那是一種心結,十多年前它問世時,我在時尚雜志上看到廣告,便對自己說:以后有條件一定要買一塊。因它有一種不必藻飾的簡潔、優雅。 白色是之前買的經典J12,黑色是剛買的全新J12 而這一次入手新款J12,除了喜歡廣告表達的關于分秒背后的信息,當然也因為J12有了最重要的變化——它的底部換成了透明藍寶石玻璃,令搭載的caliber12.1自動上鏈機械機芯一覽無余。你隨時可以把腕表翻過來,觀賞精致無比的齒輪不斷運轉,然后等待生活中的下一個決定性時刻。 我的確買過許多腕表,我也會在心里悄悄地為它們設定場合,J12對于我來說,便是當我決定下一刻我要快樂時會佩戴的那一枚。比如見朋友、比如過夏天、比如度假、比如逛街、比如晚上出門喝一杯……在這些時候,我會毫不猶疑從表盒里取出我的白色或黑色J12,讓它陪我一起浪費時間。 我們需要與自己相處,不做什么,就是讓自己開心一下,干點兒傻事。就像《志明與春嬌》里平凡無奇的張志明拖著春嬌往馬桶里放干冰,制造云霧繚繞的馬桶仙境,那種傻乎乎像小孩子一樣的開心,才讓我們在緊繃的世界里保有松弛、愉悅的內心。 可能是怎么畫都只能算自娛自樂的油畫、可能是在游戲里執著練級練到稱王稱霸、可能是減肥過程中忍不住下單了一碗砂鍋粉外賣、可能就是大大方方推掉所有社交然后任性地在家躺平。 其實世間一切都關乎分秒背后。只是我們曾經花了太多時間去追逐看不見摸不著的成功,但下一秒,我們決定,選擇生活。 愿我們一邊努力,一邊快樂。 from 并沒有更好、但也還不錯的自己 插圖來自藝術家Bodil Ja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