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分數出爐、分數線的劃定,志愿填報也正式開展。如何精準填報志愿,減少考生滑檔的風險,中國當代教育名家、黃河科技學院創辦人胡大白教授受邀做客鳳凰網河南會客廳,為考生志愿填報支招。 6月25日,為期兩天的河南省2019年普通高招咨詢會在黃河科技學院南校區舉行。這已是該校第15次受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委托承辦高招咨詢會。據胡大白介紹,本屆咨詢會省內外450余所高校參加,每天有數萬名考生家長和學生前來咨詢,填報志愿方法以及各高校招生計劃、專業設置、錄取分數和就業前景等成為考生和家長們最關心的焦點。 據了解,黃河科技學院今年面向包括河南在內的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計劃招生13000人,比去年增加1940人,其中,本科6100人,專科3500人,專升本3400人,專科增加1000,本科增加250,專升本增加690。 填報志愿三“錦囊”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高考結束,志愿填報成為重中之重。誰都希望自己寒窗苦讀12年考來的分數,一分都不“浪費”,所以努力與選擇同樣重要。在此,胡大白教授給出精準填報志愿的建議。“在填報志愿時,首先參考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再看想選報學校的招生計劃,最好是計算一下同等梯度的高校在河南招生計劃的總和,結合自己的排名,從而較好地選報志愿。” 其次,在志愿填報順序上都要保持一定梯度。胡大白說:“一般來講應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把較為向往但有一定挑戰難度的學校放在靠前志愿(1-3位),把較為滿意并有一定把握錄取的學校放在中間位置(4-6位),把可以接受并有足夠把握錄取的學校放在靠后位置(7-9位),同時最好要填滿院校志愿,這樣填報是比較科學的,投檔和錄取的幾率就會比較高。” 最后,胡教授建議填報志愿時選擇“服從調劑”。“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一旦被退檔,將失去整個批次的錄取機會。河南省今年高招錄取有多個批次,每個批次投檔錄取之后一般還會有征集志愿(補錄)安排,每個批次的錄取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依次進行,上一個批次若不能被錄取,并不影響下一個批次的錄取。” 連續3年民辦本科高校中排名第一 黃河科技學院創辦于1984年,1994年成為第一個經國家教委批準實施專科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2000年成為第一個經教育部批準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2013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首批“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并成為河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2014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 35載的不平凡歷程,書寫和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發展歷程。 2019年5月10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2019廣州日報應用大學排行榜”,黃河科技學院連續三年在民辦本科高校中排名第一。胡大白說:“辦學35年來,學校以培養一線創新人才為目標,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培養了20多萬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這一個又一個閃亮的榮譽,用“創新”書寫著“傳奇”。正如“大白奶奶”所說,“辦一所對學生最負責任的大學是我們的心愿。” 搭建平臺 厚植雙創“沃土” 2019年6月9日,河南衛視《河南新聞聯播》“國辦督查激勵看河南”報道黃河科技學院就業創業工作。作為全國首批大學生創業示范園,黃河科技學院針從學生入校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學業規劃指導,并按照升學就業創業,三個方向來培養學生適應將來發展方向的核心競爭力。35年來,黃河科技學院潤花蕾、育桃李,如今已發展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沃土。 對于創業的學生,學校將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持續優化,構建了“創客工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探索了“課堂+園區+企業”的“三元合力”人才培養模式。“你有項目了,學校給你提供場地,給你辦各種手續,掂包入住,什么錢也不用花,包括辦工商、稅務、財務的一些手續,法律咨詢全都是學校辦。” 黃河科技學院厚植的雙創沃土使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通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學生獲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1317項,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2銀5銅的好成績。畢業生李威入選2018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趙杰考入哈佛大學后休學返校創業,獲阿里創投1 億元投融資,目前公司估值15 億元。 關于就業方面,胡大白斬釘截鐵的說:“如果民辦學校的學生就業率不高,就業以后,工資待遇低,提升空間小,學生和家長肯定不買我們學校的賬。”黃科院1984年建校,1985年就和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簽訂協議。“第一屆的學生畢業了以后,95%以上都安排在國營企事業單位。” 1997年,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第一個把省級人才市場引進校園,讓學生與用人單位面對面交流,人才供需雙方實現雙向選擇。 目前,黃河科技學院形成了以“校內兩次大型雙選會為主體、百場專場招聘會為延伸、網絡就業市場為載體、就業基地為依托”的市場體系,依托就業信息網、翻轉校園APP及微信平臺等,為畢業生精準推送政策、崗位、服務,每年學校組織專場招聘80場,大中型雙選會4場,提供就業崗位26000多個,就業率均保持在97%以上,就業的滿意度和契合度也在逐年提高。 “未來專業”走俏 未畢業先就業 為新專業做加法,給特色專業做乘法。近兩年,具有發展前景的新專業頻頻在黃河科技學院亮相,頗受家長和考生關注。2017年,黃河科技學院作為河南省首家,獲得“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招生資格,2018年,學校獲批“農業工程”“戲劇影視文學”和“運動康復”三個專業首年招生;今年,新增“生物信息學”專業,畢業后可在各級生物信息學的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以及在研究和成果產業化過程中涉及到生物信息學的相關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 目前,學校擁有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加工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區域經濟學、生藥學等5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成省級特色專業、品牌專業等專業24個;市級示范(重點)專業18個。擁有的省級重點學科、特色專業數量位居全省民辦高校第一。 胡大白表示,充分考慮國家、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找準定位,緊緊瞄準國家發展戰略的人才需求設置專業,把大學教育變成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是黃河科技學院設置專業的一貫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