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健強中醫(yī)聊經絡——十二原穴

     哈利路亞3 2019-06-29

    為醫(yī)不識經絡,開口動手就錯

    十二經脈交接走向示意圖:

    首先要知道經絡的起止,走向,每條經絡里面必須掌握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輸穴、原穴、絡穴、郄穴還有下合穴,還有一些特定的穴位,比如膀胱經的背俞穴、腹部的募穴,然后還有幾個很重要的穴位,八會穴和八脈交會穴。

    把這些搞明白了,艾灸就可以隨意配穴了,一般而言配穴也要陰陽,搭配比較經典的就是俞募配伍法:背俞穴和募穴配伍。

    比如說,調理肺部疾病,用肺俞配中府。

    胃病,用胃俞配中脘。

    對于急性痛癥,往往首選郄穴。

    順便說說少商和商陽穴的選擇標準:少商以肺熱為主的高熱,商陽穴以陽明癥為主的高熱。大便開始結了,顯示已經進入陽明了所以選擇商陽穴。

    十二經絡都有五行屬性,五輸穴也有五行屬性

    《難經·六十六難》根據五行相生相克規(guī)律,結合臟腑經脈的五行屬性和五輸穴的五行屬性,也就是陰經的第一個穴位(從四肢末端開始,不是經絡起始穴位)屬于木,依次上來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來定穴位屬性。

    提出了“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取穴原則。

    那么就要知道臟腑經絡的五行屬性:肺與大腸屬金,腎與膀胱屬水,肝與膽屬木,脾胃屬土,心、小腸、心包、三焦屬火。

    五輸穴有個五行規(guī)律:陰井木,陽井金。陽經的五輸穴第一個穴位定性為金,也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依次排列。

    以手太陰肺經為例:手太陰肺經屬性為金,子母穴的屬性就是,子穴為水穴(金生水),母穴為土穴(土生金)。

    手太陰肺經的五輸穴為: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

    其五行屬性是按照木火土金水排列,也就是,手太陰肺經的五輸穴為:少商(木)、魚際(火)、太淵(土)、經渠(金)、尺澤(水)。

    其子穴就是水穴尺澤,母穴就是土穴太淵。

    每條經絡就都有子母穴,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五行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以手太陰肺經為例,說一下手太陰肺經的子母穴。手太陰肺經的五行屬性為金,金生水,土生金,所以其子母穴為手太陰肺經上的水穴和土穴,陰井木,陽井金,所以其母穴是太淵(土),子穴是尺澤(水)。

    依據五行相生的治療方案,肺之虛癥取太淵,用補法虛則補其母肺的實證就取尺澤。用瀉法,實則瀉其子。

    針灸、推拿、按摩均有補瀉手段,補瀉手法,簡單說,順經為補,逆經為瀉,力大為瀉,力輕為補,這是基本上要掌握的。

    在針灸大成里面有幾句話: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

    那么就是說,艾灸而言,火力大時間短為瀉,溫和而持久為補。這是本經補瀉取穴,那么還有異經補瀉,所謂異經補瀉法,即指取病變經脈的母經上的母穴或子經上的子穴治療。

    還是以肺之病變?yōu)槔齺碇v:手太陰肺經屬金,足太陰脾經屬土,足少陰腎經屬水。

    肺的虛癥可以取母經的母穴,母經是足太陰脾經,母穴是土穴也就是補太白。

    肺經的實證就取子經的子穴(腎經上的水穴)也就是瀉陰谷。

    本經補瀉和異經補瀉可以同時用

    關于井穴的問題在《難經·七十三難》就提出來了,刺井以瀉榮

    《難經·七十三難》曰:“諸井者,肌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諸井者,木也;榮者,火也。火者,木之子,當刺井者,以榮瀉之。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瀉,瀉者不可以為補,此之謂也。

    說的就是井穴位于四肢末端,肌肉淺薄,氣少,不宜行補瀉手法。

    另外,因為井穴針感多為劇烈疼痛,病者難以接受,所以可以變通應用。

    陰經井穴屬木,滎穴屬火,火為木之子,在需要用井穴行瀉法的時候,可以用滎穴替代。

    補井當補合,在《難經》之后的醫(yī)家,在刺井以瀉滎的基礎上加以發(fā)揮,提出了“補井當補合”的觀點。

    《難經本義》明確提出來,若當補井,則必補其合,其實依然都沒離開一句話: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

    記住了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就可以靈活運用了。

    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位于腕踝關節(jié)附近。十二經脈各有一個原穴,所以也叫十二原。臨床主要用于診斷和治療本臟腑相關疾病。

    大腸合谷肺太淵,胃原沖陽太白脾,

    小腸腕骨心神門,膀胱京骨腎太溪,

    心包大陵焦陽池,肝經太沖膽丘墟。

    十二原穴最早內容在《靈樞》: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其中有膏之原,肓之原。

    這里提到了五臟之原和膏肓之原,但沒有心之原穴和六腑之原穴。

    九針十二原的內容,到《靈樞·本輸》中增加了六腑的原穴。

    在靈樞整本書中,心經沒有五輸穴和原穴,里面也做了解釋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不能容邪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所以。

    在《難經·六十六難》中提出,心之原,出于大陵,大陵是心包經的原穴。

    到了針灸甲乙經中,才補充了手少陰心經的五輸穴,確定了心經的原穴,這是原穴的由來原。

    原穴其實就是本源、原氣的意思,原穴在臨床中可以用于診斷,也可以用來治療。

    根據原穴部位的反應變化,可以推斷臟腑功能的盛衰。九針十二原里面提到,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

    說明臟腑有病的時候,常在原穴的地方會有異常反應,可以觀察,去按一按,壓一壓,揉一揉,看看是不是有異常,來推斷臟腑是不是有潛在或者顯在的問題。

    比如說,心肌炎在大陵有壓痛腎炎在太溪有壓痛等,這是用于診斷方面常用的在治療方面。

    原穴的特點是可補可瀉,因針刺原穴可使原氣通達,從而發(fā)揮衛(wèi)護正氣抵御外邪的作用,即原穴有調整臟腑經絡虛實的功能,臨床上不僅用于實證,也多用于虛證,治療范圍很廣泛。

    《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說:“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

    《難經·六十六難》:“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所以一切與臟腑有關的病證,如臟腑本身病證,與臟腑相關的器官、肢體病證,無論是虛證、實證、熱證、寒證、表證、里證、急性病、慢性病都可以用相應的原穴來治療。

    當然,從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特性來認識,原穴的治療作用主要是調節(jié)臟腑功能,用于治療臟腑疾病,尤其是五臟多用原穴。

    在中醫(yī)群里,很多女性患者被一些老師經常提示艾灸按摩針刺太沖穴的原理也就在這里。

    因為很多女性患者的情緒波動比較大,中醫(yī)里面有一句話,女子肝為先天,其配穴原則一般有這么幾個:第一是單取原穴,第二是原絡配伍,第三臟腑原穴配伍(或者叫表里經原穴配伍),第四是原俞配伍,第五是原合配伍,第六是原募配伍,另外,原穴還可以和八會穴,八脈交會穴來配伍。

    一、手太陰肺經原穴:太淵

    太淵是手太陰肺經的原穴,也是手太陰肺經的輸穴,同時又是八會穴之一的“脈會”。

    《九針十二原》里面說: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于太淵。定位在手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的地方。

    主要功效是宣肺止咳,活血通脈,太淵為手太陰肺經原穴,可補肺氣之虛,又可治療肺氣之實,凡是肺功能失常所致的肺系疾病以及喉鼻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肺朝百脈,助心行血,所以凡是和肺氣有關的心、血脈病癥,也可選用。

    另外,太淵是全身諸脈精氣匯集之所,又為肺臟真氣所注之處,故是治療無脈癥的首選穴。

    太淵配魚際,對于咽干效果也蠻好,這個配方出自針灸大成。

    太淵配列缺,孔最常用于哮喘急性發(fā)作期間,這個臨床效果是非常好的。只是在針灸時,注意兩點,針刺不要太深,一般要撥開橈動脈再針。

    針刺太淵對于咯血有顯著的效果,常用于支氣管擴張的治療。

    有臨床報道,該穴位對三期高血壓有降壓作用,可以懸灸,溫和灸,經常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每次1~3分鐘,可以補肺氣、利心臟,促進血液循環(huán),還可保健心腦血管,預防心肺疾患。

    二、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合谷

    在《靈樞·本輸》里面首次提到六陽經的原穴,“大腸……過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間,為原。                    

    常用功效:疏風解表,清泄陽明,理氣止痛,鎮(zhèn)靜安神。

    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大腸與肺相表里,肺主皮毛,所以合谷穴也有疏風解表的功效,是治療表證的要穴,常與肺經喻穴及背俞穴配合使用。

    合谷穴鎮(zhèn)靜安神之力較強,又可疏經通絡,理氣活血,所以是鎮(zhèn)痛要穴,很多內臟痛、器官痛,取用本穴常有立竿見影之效,比如牙痛,痛經也經常會用到,還有胃痛等,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循行于面部。

    本穴具有祛風散邪,清宣熱邪的作用,頭面五官病證又多因風夾寒熱所致,所以歷代醫(yī)家認為本穴是治療頭面五官疾患的常用特效穴之一。

    所有學針灸艾灸的都知道四總穴,四總穴里面就提到這個穴位,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和手陽明大腸經的其他穴位比較來說,有很強的調節(jié)腸胃功能的作用,可清泄陽明,而陽明經多氣多血,針刺合谷具有理氣活血之功,可用于治療氣滯血瘀所致多種病癥,所以,也是治療婦科疾的常用穴位之一。

    理氣調中,用于治療胃痛、泄瀉等陽明腑證,月經不調,前面說的痛經,還有閉經,惡露不止,哺乳期乳汁分泌不夠等。

    在西醫(yī)進入之前,滯產,胞衣不下,難產等也是常用的。

    另外,合谷有補氣的功效,針用補法,可以補氣固表,益氣固脫,益氣升陽,益氣攝血,用于久痙,臟器下垂,久泄久痢,以及脫證。

    補氣可固脫,益氣可回陽,行氣可散滯啟閉,清熱可開竅醒神,所以合谷穴廣泛用于脫證、閉證、厥證等,作為回陽九針之一。

    也用于急救,合谷穴能夠調、補氣血,可用于一切氣血失調所致病證,治療范圍極為廣泛。

    有一個臨床報道值得大家伙留意記住(對于沒有醫(yī)師證的,僅用于家人哈):針刺合谷治心絞痛:在心絞痛發(fā)作時取雙側合谷穴刺入,提插至心絞緩解后,留針20min左右。結果:所觀察病人均在針刺后13min后,疼痛緩解。

    三、足陽明胃經原穴:沖陽

    首先出現的地方也是在《靈樞·本輸》,“胃……過于沖陽。沖陽,足跗上5寸陷者中也,為原,搖足而得之”。

    主要功效是和胃化痰,鎮(zhèn)驚安神,有健脾和胃化濕除痰之功,頭面之風,下可通胃腑瀉熱,可用于治療脾胃疾患,痰火擾心之神志疾患,風熱在上之頭面疾患。

    也是治療足部血脈運行不暢之紅腫疼痛,陰瘡潰爛的常用穴。

    這里一般灸法,頭面疾患經常可以用于頭重,頭痛,口眼?斜,齒痛,頰腫。

    脾胃方面包括嘔吐,腹堅,胃脘痛,還有飲食不佳不想吃飯。

    在針灸大成里面配公孫一起,可以治療很多疾病:配公孫——腹瞋,心悶,狂癥,痰多,足痛,瘡瘍,氣蠱,胸、腿痛。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針灸初學者,要注意避開下方的動脈。

    有一些陳舊性的踝關節(jié)扭傷,可以在沖陽和解溪放血,效果挺好。

    現代研究發(fā)現,針刺沖陽的時候,可引起心率減慢,增強心肌收縮力,在心電圖上可以看到P波,R波,P-R間期,Q-R間期的持續(xù)延長,對了,這地方不宜疤痕灸。

    四、足太陰脾經原穴:太白

    做為原穴,首出在《靈樞·九針十二原》“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于太白”。

    首先,在說功用之前,這個穴位名就值得大家深思,這個穴位名是以天象之一做命名的,古人觀天之象,以太白為兵象,具裁定內亂,匡復正統(tǒng)之意。

    在人身上,則為急病屬于五行之金者,如急腹痛、便難、滯下、后重等癥,宜于武斷取治的,凡暴病初起,元氣尚足,可以猛治,若久病者,元氣已耗,則不宜猛治矣,用本穴有效。

    其他如病后之艱于復元者,有如亂后余劫,治取本穴,須兼取安撫之穴乃效,本穴承前穴大都之都,故治癥,亦頗復雜,但以陰滯之急證為主治。

    太白是脾之原穴也是五輸穴中的脾經輸穴,其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除濕化痰,本穴為脾經原穴,善治脾胃病,尤其是脾虛證。凡由脾虛失運,生化不足及脾虛生痰所致的病證,均可取本穴施治。

    脾健則可以統(tǒng)血、生血,所以某些婦人血虛、失血疾病也常用,脾為后天之本,對于很多慢性病都可以選用,治療范圍廣。

    配伍公孫常常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的經典配方。

    現代研究發(fā)現,針刺太白對血糖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低血糖可以升(我個人建議灸為主),高血糖可以降(建議針為主)

    五、手少陰心經原穴:神門

    在內經里面,因心為君主之官,故沒有安排手少陰心經的五輸穴和原穴。

    《靈樞·邪客篇》曰:“手少陰之脈獨無喻,何也?岐伯曰: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腧焉。

    指出心包能代心受邪,所以取該經胸穴可以治心病。直到晉朝《針灸甲乙經》才明確列出手少陰的五輸穴,才有了心經的原穴神門。

    其主要功效是寧心安神,理氣活血。神門穴能補能瀉,心之實證和虛證均可取本穴施治。養(yǎng)心安神,益智定驚的作用較著,是治療心神疾患的要穴。

    《十四經要穴主治歌》:“神門主治心悸怔仲,呆癡中惡恍惚驚,兼治小兒驚癇證,金針補瀉疾安寧。”,心主血脈,凡與心有關的血液運行障礙所致的病證,均可用神門穴治療,可起到理氣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

    心開竅于舌,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火上炎或熱移小腸所致病證,如口舌生瘡等也可選用。

    在主治病癥方面:

    神志疾患:心煩,健忘,不寐,癡呆,癲狂,癇證,頭痛頭昏。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癔病等都可以選用。

    心系疾患:心痛,心悸,怔忡。冠心病,心律不齊等。

    其他常見病如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小便赤黃澀痛,喘逆上氣,嘔血,熱病不嗜食也都可以擇機使用。

    配伍應用方面:

    配大椎豐隆可以治療癲狂癇證。

    治療心神失養(yǎng)健忘失眠常配伍支正穴。

    同時對無脈癥有效(加太淵)。

    配伍關元中極常用于遺尿遺精。

    治療喘逆則常和陰陵泉,昆侖足臨泣配伍。

    在針灸大成里面,有一個處方,我目前沒治療過,如果有親朋或者客人求助,建議大家試試:神門,鬼眼,百會,鳩尾穴治療癡呆。

    現在老年癡呆癥的患者人群不少,但是來門診求治的并不是很多。

    現代研究發(fā)現針刺神門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有很明顯的療效。

    《玉龍歌》:癡呆之癥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癡呆病,轉手骨開得穴真。

    《雜病穴法歌》:神門專治心癡呆。

    我臨床在治療失眠癥的時候,除了五行八卦針之外,必加神門一穴

    六、手太陽小腸經原穴:腕骨

    首次出現依然是在《靈樞·本輸》篇中,《靈樞·本輸》:“手太陽小腸者…過于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

    主要功效:清熱散風,舒筋活絡,增液止渴太陽主一身之表,所以本穴有清熱散風解表的作用,可用于風熱外感以及熱邪上擾清竅之頭面耳目疾患,小腸主液所生病,小腸經原穴有清熱,增液止渴的作用,可用于消渴、中焦?jié)駸嶙C。

    主治病證:

    外感疾患:寒熱,黃疸,熱病汗不出,瘧疾,頭風,感冒等

    頭面耳目疾患:頭痛,頸頷腫,目淚出,目翳,耳鳴。慢性淚囊炎(關于這個頸頜腫,是不是甲狀腺那塊?留個疑問哈,書上沒做解釋)

    其他:消渴,癲狂,驚風。膽囊炎,胃炎,糖尿病,坐骨神經痛

    配伍:

    陽谷可治療脅下痛不得息《備急千金要方》

    配通里穴可治療頰腫肩疼,項頸強疼難轉側,嗌頷腫痛,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臑肘臂外后廉痛《針灸大成》

    現代研究發(fā)現針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動或蠕動很弱的降結腸下部及直腸的蠕動增強并有便意。

    七、足太陽膀胱經原穴:京骨

    《靈樞·本輸》篇:膀胱……過于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

    其主要功效為清熱息風,鎮(zhèn)痙止痛,舒筋活絡,穴歸足太陽膀胱經,膀胱通于腦,故有清熱息風之功。用于治療頭目疾患,上病下取,效果蠻好的,還可用于治療神志疾病。這穴位還有鎮(zhèn)痙止痛,舒筋活絡的作用,常用于本經絡循行所過部位的筋肉疼痛。

    其主要治療范圍:

    頭面疾患:頭痛,眩暈,目赤木翳。神經性頭痛

    腰背疾患:背寒,脊椎強直,腰尻疼痛等。急性腰扭傷

    下肢疾患:半身不遂,寒濕腳氣,兩足生瘡

    神志疾患:癲狂,癇證等。

    另外腹?jié)M泄瀉便血也可以用,用于小腿痙攣常配位承山承筋穴。

    配申脈或者迎香可以治療鼻出血。

    配然谷,腎俞常用于治療足寒。

    頸項強痛常和大杼穴或陽陵泉配伍。

    現代臨床上,京骨穴還常用于感冒,心肌炎等病證的治療。

    用京骨配腕骨治療偏癱效果不錯。

    八、足少陰腎經原穴:太溪

    是補腎的要穴之一,也是艾灸屆常用來避免艾灸上火的常用穴位之一。

    《靈樞·九針十二原》: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于太溪。

    在高老師的針灸穴位名解上說:古法診脈,三部九候。本穴為三部九候之一,取本穴以診少陰疾患。玩本經各穴大意,起于“涌泉”之泉,出于“然谷”之谷,本穴則猶溪澗之溪也。且本穴出于內踝之后,凹隙大深之處,故名“太溪”。

    其主要功效為益腎滋陰,調理沖任,太溪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也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五行屬土,也是古回陽九針之一。

    從腎臟的病例變化而言,腎多虛證,幾乎沒有表證和實證。所以太溪的主治作用以補虛為特點,即可溫腎補陽,又可滋補腎陰,陰陽雙補,主治范圍挺廣的。

    即可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遺尿,陽痿,泄瀉,又可治療腎陰不足,虛火上沿的牙痛,咽喉腫痛,還可以治療腎不納氣的咳嗽,氣喘。女性的生理病理和肝腎密切相關,所以太溪還多用于治療婦科病。腰為腎之府,所以太溪也是治療腎虛腰痛的常用穴

    主治病證

    腎臟疾患:遺尿,癃閉,淋證,遺精,陽痿,小便頻,水腫。腎炎,膀胱炎

    婦人疾患:月經不調,經閉,帶下,不孕。先兆流

    產,習慣性流產

    胸肺疾患:咳嗽,氣喘,咯血。支氣管炎

    神志疾患:失眠,健忘,神經衰弱

    五官疾患:頭痛,牙痛,咽喉腫痛,暴暗,鼻衄不止,耳鳴耳聾,青盲,夜盲,口中熱。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經性耳聾

    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內踝腫痛,足跟痛,下肢厥冷,腰脊痛。下肢癱瘓

    其他:虛勞,脫證,脫發(fā),咯血,消渴。貧血,神經衰弱。

    以上這些疾病在辯證的基礎上都可以用太溪為主穴或者配穴來調理。

    配昆侖,申脈可治療足腫難行。

    配太淵治療咳喘。

    配中渚、少澤治咽干腫痛。

    配大陵治胃痛;配合谷治虛火牙痛;尿頻尿痛。

    配神門、三陰交治失眠、神經衰弱。

    配內關,神門治療遺精、陽痿、小便不利。

    配水分、氣海、水道治療水濕泛濫、全身浮腫。

    配太沖、風池治療頭痛、眩暈;配三陰交、聽宮治療耳鳴耳聾。配膀胱俞,中極,水道治療尿頻尿急。

    這是針灸常用的一些配伍方案,也是艾灸可以直接用來調理的配伍方案

    有研究顯示針刺太溪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效果良好,至少可以極大程度的延長了搶救時機。

    九、手厥陰心包經原穴:大陵

    出于《靈樞·九針十二原》: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于大陵。

    這里需要做一個解釋:在內經時代,手少陰心經沒有設立五輸穴,也沒有原穴,認為心為人之大主,不可受邪,由心包代君受邪。所以,在看內經等書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個詞:心主。這個心主就是說的手厥陰心包,大陵是手厥陰心包的原穴,也有一個別名,在《脈經》就叫心主。

    主要功效:清心安神,寬胸和胃。

    大陵穴五行屬土,在群早餐曾經說過五輸穴的屬性問題,忘記了的回頭看看,心包經五行為火,故為本經子穴。清心安神之力比較強,對于心火熾盛所致的神志病,心肺疾患以及五官疾患有較好的療效。

    心包與三焦想表里,三焦主氣,所以大陵有寬胸理氣和胃之效。常用于治療氣機阻滯或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胃,腹的疾患。主治病癥包含心肺疾患,神志疾患,脾胃疾患,五官疾患以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疾患。

    在心肺疾患方面,心痛,心悸,心懸若饑,胸中熱痛,短氣,咳喘等癥狀均可選用,常用于調理心肌炎,心絞痛和心律失常。

    神志疾患方面,心煩,悲戚驚恐,喜笑不休,狂言不樂,臟燥等,常用于失眠,精神病,癔病。

    脾胃疾患:胃痛,嘔吐,嘔血。胃炎。

    五官疾患:頭痛,目黃,目赤痛,喉痹,咽干,口瘡,口臭。扁桃體炎。

    配內關,郄門,少府治風濕性心臟病。

    配水溝,神門,百會對精神病有幫助不過這兩種情況一般門診用不上,大致了解就好。

    配內關曲澤治心胸疼痛。

    配尺澤可治氣短。

    配偏歷穴可治喉痹咽干。

    配上脘,足三里治療嘔吐,胃疼。

    配郄門治療嘔血。

    配人中治療口臭。

    配少府治療咳喘。

    配外關,支溝治療便秘。

    在針灸的時候,一般進針3分就OK了。

    這個穴位可以經常灸灸,做為心臟疾病的保健調養(yǎng)。

    另外補充兩個處方,臨床常見的病:經常有些妊娠嘔吐反應很厲害的,在大陵這向掌心(勞宮)方向平刺0.5寸,幾分鐘就可以緩解,我做過很多很多了。

    在男性病中的夢遺,瀉大陵補太溪,療效很好。

    十、手少陽三焦經原穴:陽池

    陽池的主要功效:清熱散風,益陰增液,舒筋活絡。穴歸手少陽三焦經,有疏散少陽風熱,清利耳咽,消腫止痛之效,用于頭痛等頭部疾患。

    三焦主氣化,與津液的敷布,水液的代謝有關,所以陽池還有益陰增液的功效,可用于消渴之上消、中消。

    陽池還是治療腕部以及足踝部位筋肉關節(jié)疼痛的常用穴。

    頭部疾患: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目痛,咽喉腫痛,項痛。感冒,扁桃體炎,瘧疾

    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肩臂痛不得舉,腕痛無力,腕關節(jié)紅腫不得屈伸。腕關節(jié)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

    其他:消渴,煩悶,口干。

    治療前臂問題常配外關曲池。

    治療咽喉腫痛常配位少商。

    對于糖尿病而言,常配伍脾俞,太溪三陰交腎俞照海等。

    現代研究發(fā)現,針刺陽池可以使不蠕動或者蠕動很弱的降結腸下部以及直腸的蠕動增強。

    這個研究結果提示陽池可以有效的治療便秘。

    十一、足少陽膽經原穴:丘墟

    丘墟首次出現也是在【靈樞·本輸】篇:膽……過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為原。

    其主要功效疏肝利膽,消腫止痛

    肝膽相表里,肝膽多同病,取膽經原穴,可以獲得疏肝之效,善于治療肝膽方面的多種疾病。

    膽經循行過肋上頭,凡因熱邪熱毒循經上擾所致的頭項部,脅肋部腫痛之癥,都可用本穴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丘墟還是治療足踝部位經筋病變的要穴,一般使用透針法,也就是丘墟透照海。

    主治病癥方面:

    肝膽疾患:寒熱往來,乳房腫痛,閉經,疝氣。膽囊炎等。

    頭項疾患:偏頭痛,目疾,齒痛,耳聾,咽腫,頸項痛。血管神經性頭痛,神經性耳聾等本經循行部位的疾患。

    這個膽經比較長,循行部位的病種很多:胸脅痛,纏腰火丹,腋下腫,瘰癘,腰膝痛,足腕不收,腳跗腫,足跟痛。腋窩淋巴結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踝關節(jié)以及周圍組織疾患。

    配瞳子謬治目翳。

    配解溪、商丘治腳背痛。

    配中瀆、支溝治脅痛

    配三陽絡治胸悶痛。

    配懸鐘、解溪治療外踝腫痛;

    配風池、行間治療肝火旺盛的頭痛。

    配風池、太沖治目赤腫痛。

    配迎香、風池治鼻淵。

    配養(yǎng)老、曲垣治落枕。

    配陽陵泉、期門治膽囊炎。

    丘墟透申脈,配曲池,百會和通里穴,對中風失語有比較明顯效果。

    十二、足厥陰肝經原穴:太沖

    《靈樞·九針十二原》: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于太沖,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也是其輸穴,其主要功效是平肝熄風,疏肝解郁,泄熱理血

    太沖為肝之原穴,主治肝之臟病、經病以及與肝相關的臟器病癥。

    肝主風主動,主疏泄,喜條達,凡因氣郁、因風動所致神志疾病、頭面五官疾病,都可取太沖。

    肝開竅于目,肝主藏血,所以太沖也是治療眼睛疾病很重要的穴位。

    女子以肝為先天,婦科疾病與肝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治療婦科病的時候會發(fā)現,不管是針灸還是艾灸,還是按摩,都常用到太沖。

    肝在體為筋,司全身筋骨關節(jié)的伸屈運動,也會經常和陽陵泉外關等配合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病癥方面:

    首先是肝腎疾病,陰痛,精液不足,遺尿,癃閉,小便赤,淋病,嘔吐,胸脅支滿等。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神志疾病:小兒驚風,癲癇,心煩等。失眠,高血壓,神經官能癥,精神分裂癥;

    頭面五官:目赤腫痛,青盲,喉痹,口中爛,嘴歪,頭昏目痛;

    女性方面,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難產,乳癰等均可使用;還經常用于腰脊疼痛,血小板減少等。

    配伍曲池,足三里,三陰交,豐隆等血可以調理高血壓;

    配合谷可治療四肢抽搐;

    頭頂痛可以加合谷之外,要配百會;

    配太白對腹脹引起的腰痛效果好。


    內容來源:健強中醫(yī)聊健康的群聊天記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又黄又硬又湿又刺激视频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正在播放国产剧情亂倫|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视频|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精品日韩精品久久|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蜜臀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av|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 日本熟妇XXXX潮喷视频|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国产不卡av一区二区|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91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淮北|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巨胸美乳无码人妻视频漫画| 东方av四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