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寒在上周談的交易主要是從底層邏輯認知上倉促的寫了點東西。其實對于交易,沈寒的觀點很明確,認知是交易的基礎。只有基礎對了,方向才能對。 今天繼續跟大家說點干的,重點談下技術。在交易市場技術五花八門,隨便找一堆稍微有點經驗基礎的都能說出幾個頭頭是道的技術,但是然并軟,鮮有通過所謂的技術在這個市場穩定賺錢的,沈寒也是這么過來的,可能說出一些現實大家也許會比較抵觸甚至引來一些技術派的不適。 我先跟大家說說我的大概經歷,入市超十年,前5年沈寒是癡迷的技術派,當時什么唐能通的短線是銀,伍朝輝厚厚的操盤學,以及一對所謂的江恩理論,波浪理論,道氏理論等等等等,只要是市場熱門的技術幾乎很難找到沈寒不了解的。 說一個真實的經歷吧,或許大家能夠感受一二,記得當時咱們A股市場還停留在1000多只股票的時候,厚厚的伍朝輝的操盤學,這本書就好像以前高中的時候數學題典一樣,關于盤口分時,K線細致到不能再細致了,沈寒當時就是對著操盤學一點一滴的每天對照所有的一千多只股票,一天24個小時,除了吃喝拉撒大概加起來不超過6個小時,剩下的18小時全部癡迷其中,那種癡迷用廢寢忘食一點都不過分。每天1000多只股票一個一個翻閱對比持續了大半年。 結果是賺賺虧虧,一直陷入其中而不得解,并且超十年的經歷所接觸的交易人群也是形形色色,但是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所謂的技術圖表派成功的案例。后來通過極致的反思,在對于技術圖表的認知重新顛覆,才慢慢得到解脫。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技術本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打一個比方,作為一個人,技術圖表就類似外在的形象,你說形象重要不重要,有沒有作用,答案無非是肯定的。但是一個人的評判標準的核心是什么,是外在形象嗎?答案顯然又是否定的,那么我們就應該明白外在形象在一個事物本身上的定位。他就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而非核心。 再展開說,就算外在形象一說也是要結合四季循環的,比如你冬天的一身打扮非常漂亮,而到了夏天你還這么穿,那就不叫漂亮,甚至可以說是無知,被人當成神經病。不知道多少人讀過唐能通的短線是銀那些戰法,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他最經典的一些技術圖表,比如老鴨頭啊,赤腳大仙啊等等,這些你真的應用起來,有時候對,有時候錯,有時候成功率高有時候成功率低,這個就和冬天穿漂亮的衣服到了夏天還照樣那樣穿就被人當成神經病是一樣的,他的這些經典技術圖表可能在牛市的時候非常實用,但是如果換在熊市,可能就會虧的爹媽都不認識。 任何技術圖表之所以有時候成功率高,有時候成功率低,其實和大盤所處在牛市,熊市,還是震蕩市,是有非常大的關系的。同樣的圖形可能在震蕩市非常實用,但是換在牛市反倒可能不適用。這其根本就在于刻舟求劍,也正是技術圖表派的認知死穴。 現在回到邏輯上來,技術圖表首先他就是處在一個輔助的地位,而且這個輔助的到位還需要認識清楚不同的大勢,合理的應用他才能體現一定的價值。根據這個邏輯如果利用技術圖表然后在這個市場尋找交易的真諦,明顯是站不住腳的。這也就證明了沈寒說的為什么超十年的市場第一線經歷從未看到一個研究技術圖表的真正成功的大神。也是為什么沈寒如此癡迷技術圖表數年未果的根本。因為建立的出發點是有問題的。 上面說了這么多,可能會得罪不少所謂的技術圖表派,但是沈寒也絕不是說技術圖表一無是處,只是我們要明白他存在的地位和合力的利用,他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在沈寒策市這個公眾號第一篇介紹了一篇極為簡單的《一分鐘看懂全天走勢》,如果看過的朋友應該能夠發現到他極高的成功率和簡單明了的博弈邏輯,這不是技術,這是博弈的認知邏輯。他不是單純的技術圖表,但是也有K線的陰陽存在。從中我們也大概能夠感知到,一個好的交易方法,技術圖表應該是要考慮的一個要素,但是其只能是處在一個輔助的地位上,而非核心。 今天談的這個問題看似好像不能解決什么實際的問題,但是如果能夠很好的去理解我所表達的意思的話,對于很多人來說在交易這條道路上會少走很多彎路,因為沈寒也是過來人,也曾經在這條彎路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希望對一些朋友能夠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最近很多朋友建議沈寒搞個實時能夠提醒的比如建qun之類的帶大家操作,其實這里面有很多問題,比如單票的容量影響問題,比如人員水平參吃不齊的管理問題,比如精力心態問題等等等等,而就算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那么這也好像是技術圖表一樣,并非核心的生產力,所以沈寒最近在想根據有一定基礎的和一些基礎不太好的,準備寫兩份層次不一樣的市場邏輯交易方法。 一個是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寫一個頂級游資的思維情緒周期,這個思維一旦學會,必將會在交易上有一個質的飛躍,有點悟性的可能很容易就達到沈寒水平,甚至超越,有時候就在于點破那道門,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悟道,沈寒現在靠的就是這套方法。 另外一個是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寫一套實用的風險小的低吸邏輯思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