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大計,均衡為先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切實縮小校際差距 著力解決擇校問題 加快薄弱學校改造 著力提高師資水平 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好每一個學生 讓城鄉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 享受均衡教育 共享一片藍天、同筑一個夢想 近日,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組對新野縣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情況進行全面評估驗收。通過客觀公正評估,新野縣以較高得分順利通過評估驗收。 在兩天的時間內,以省教育廳關工委副主任趙國河為組長,省教育廳關工委副秘書長、省督學、省教育廳督導辦公室原調研員張青川為副組長的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第一評估驗收組,首先在匯報會上對新野縣履行教育工作相關職責情況進行了詢問,并現場抽取公布了核查巡查學校名單。 隨后,評估組一行11人分為巡查組、核查一組、核查二組、經費核查組、滿意度調查組等五個小組,嚴格依照省級評估驗收的工作原則、程序,對城區漢桑城小學、上莊鄉二中心、城郊鄉李湖小學等12所學校的辦學條件、課程開設、各類功能室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特色辦學水平,經費投入和公眾滿意度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現場詳細、嚴謹、科學的評估認定。評估組還巡查了教師進修學校、特殊學校、城區北關小學等5所學校辦學條件、課程開設、各類功能室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特色辦學水平、經費投入等情況。 不忘初心抓發展 砥礪前行繪新篇 ▲新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建設匯報片 目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322所,其中小學299所、初中23所;在校學生119857人,其中小學84181人,初中35676人;教學班3034個,其中小學2339個、初中695個;教職工8556人,其中小學5721人、初中2835人。 謀劃引領,優先發展促均衡 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均衡發展上,每周都要抽出2-3天時間,進學校、察工程、促進度、抓安全、搞協調。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經常深入學校,了解校建情況,協調解決土地、施工環境等問題,漢華、前高廟、施庵、沙堰、歪子、上莊、上港、新甸鋪等鄉鎮為校建項目和操場建設新征土地397畝。 加大投入,改善條件促均衡 縣委、縣政府把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完善義務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縣財政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努力做到財政寬裕時,優先增加教育投入;財政緊缺時,首先保障教育投入。2016-2018年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分別為56757萬元、66314萬元、7185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35%、16.84%、8.35%,高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和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實現了逐年增長。 如今,全縣中小學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即使在偏遠的鄉村,校園也是當地最美的風景之一,校舍更是當地最亮麗的建筑之一。 補訓結合,優化隊伍促均衡 針對人員編制、骨干教師、學科結構“三個不均衡”問題,完善了中小學教師補進的長效機制。每年新增教師人數不低于上年自然減員人數,定向分配到農村學校任教。2016年以來,通過“人才引進”、“特崗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補充教師1096人。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落實各項激勵政策。 強化管理,提升質量促均衡 2017年以來,全縣共資助貧困學生74414人次,發放各類資助金4247萬元。積極創建“平安校園”,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打擊“黑校車”,治理校外托管機構。規范中小學招生行為,嚴格執行“免試、劃片、就近入學”的招生政策,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初中的比例提高到50%。 教育是民生 公平是根本 均衡是關鍵 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是事關新野長遠發展的基礎工程 只有起點 沒有終點 視頻制作:趙麗健、齊鵬程、劉帥志 編輯 | 朱冰冰 主編 | 張 鑫 編審 | 趙慎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