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也屬于糧食的一種,既能補充人體的營養所需,又能調理身體的健康狀態。而很多時候,人們吃豆而不知豆,盲目養生又不能物盡其用。一起來看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7大豆類,都有哪些不同的養生功效。 ![]() 綠豆綠豆又名青小豆,性涼味甘,歸心經和胃經。夏五行屬火,與五臟六腑中的心相對應,而心藏神,神發于心而用于腦,所以養神必先養心。夏天有兩樣東西必吃,一個是綠豆糕,另一個就是綠豆湯,綠豆是夏日必備的養心食物。人們只知道綠豆清熱解暑,解毒下火,其實這也只是綠豆養生功效的一小部分,綠豆還有潤腸通便、清神明目、保肝護膽、增強人體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排鉛的調理作用,對于皮疹、水腫、暑熱、小便不利、食物中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除此之外,每100g綠豆中含有蛋白質21.6g、膳食纖維6.4g、鉀元素787mg、磷元素337mg、鎂元素125mg、鈣元素81mg、維生素E10.95mg、硒元素4.28mg、以及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營養價值很豐富,可不能小看了它哦! ![]() 赤豆赤豆在農村被稱之為紅豆,又名赤小豆。紅小豆性甘味平,可以入藥,解毒排膿,消除水腫,對痢疾、瘧疾、脹滿,風濕熱痹、黃疸尿赤、瘍癰腹痛、痔漏下血等疾病有治療作用。常見的吃法有:赤豆玉米薏仁粥,調理舌苔發白、脾虛腎虧;赤豆車前子糯米羹,有利水下氣、補血益氣、滋陰健脾的功效;赤豆冬瓜湯,適合脾腎虛寒人群,特別是慢性腎炎患者;赤豆鯉魚,有祛濕消腫、養胃健脾、減肥瘦身的保健功效;紅豆除了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元素之外,還含有稀缺性氨基酸賴氨酸和皂苷物質。每100g紅豆中含有蛋白質21.7g、鐵元素45mg、鈣元素76mg、磷元素386mg,皂苷能夠抑制菌類活性,有鎮定、解熱、抗癌的生物作用。 ![]() 大豆大豆性甘味平,又名黃豆,青大豆中含有豐富的皂角苷、異黃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鈣元素、鐵元素、鋅元素、鉀元素、鉬元素、硒元素等。大豆為五谷中一味,《黃帝內經》將五谷分為:“麥、粳米、大豆、小豆、黃黍”。《呂氏春秋》里記載當時的農業主要作物有六種,分別為:“稻、黍、稷、麥、菽、麻”。大豆在我國有五千多年的種植歷史,古時候大豆被稱之為“菽”。通常,除稻米與小麥之外,其他的糧食被稱之為粗糧,而粗糧中鈣、鐵、鋅、鉀、硒、黃酮、維生素E、葉酸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要比細糧高出很多,養生價值特別高。提高女性懷孕的幾率、降低孕吐癥狀、對于孕婦孕產期保健調理,以及寶寶骨骼和智力發育特別有益。 ![]() 黑豆黑豆養生功效獨特,能夠抗擊衰老,通過降低血液膽固醇來降低血液粘稠度,屬于豆界的一匹“黑馬”。黑豆中的營養價值和其他豆類有類似之處,也有明顯的不同。相同點是都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不同點是黑豆的蛋白含量更高,達到49.8%,比其他豆類高出一個分水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16%,人體的吸收率達到95%以上,并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E、皂苷、強心苷等物質,人參、桔梗、甘草、柴胡、遠志等中草藥的主要成分便是皂苷,有抑制真菌類活性、抗癌、鎮定、解熱的藥用功效。強心苷是一種選擇性強心作用的藥物,又稱強心配糖體、強心甙,能有效治療室上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癥狀。黑豆也是一顆“腹中有千秋”的神秘小宇宙啊! ![]() 江豆江豆是中國本土的自有的一種豆類,又名黑眼豆,花斑狀的條紋與眼黑的紋理頗為相似,故取名黑眼豆。江豆大多數豆類相似,性甘味平,有治腹瀉、清熱解毒、生津利尿、健脾養胃、幫助人體胰腺合成胰島素,對高血糖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農村,江豆一般被用來熬制江豆粥,安神、降暑又解渴。做法很簡單,300g江豆提前2小時浸泡、4kg水燒開后下入江豆和一小勺堿面后,熬30分鐘,200g面粉中加入冷水攪拌成漿糊狀加入豆湯中,開鍋后即可食用。 ![]() 豌豆豌豆與大豆相比,其蛋白含量要高于大豆,而且豌豆蛋白相對大豆蛋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但是豌豆的使用價值卻低于大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豌豆不容易被人體消化,所以豌豆只適合少量食用。有特殊健康調理需求時,可以適當吃一些豌豆,豌豆味甘性平,歸于胃經和脾經,有一定的食療作用,豌豆能解乳石毒、補中益氣、調營衛、止瀉利尿、消癰腫、改善腳氣、緩解腹部脹痛、舒緩脾胃不適。青豌豆煮熟了吃起來特別的美味,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吧!豌豆也可以磨面,搭配小麥粉蒸饅頭,代替細糧改善健康;還可以制作豌豆淀粉,做豌豆涼粉吃,口感嫩滑,豆味清新怡然,惹人回味。 ![]() 蠶豆蠶豆的醫用功效很少有人知道,其實蠶豆除了根部以外,全身都可以入藥的。《現代實用中藥》中闡述:“蠶豆葉為止血之物,能治一切出血,包括外傷出血、肺結核出血、消化道出血、咳血、鼻血等”;蠶豆花晾干后封存,能有效調理血痢、帶下、高血壓等癥狀。蠶豆皮有改善慢性腎炎、治療胎漏、利尿去濕等功效;蠶豆本身有降血脂、降血糖、健脾開胃、緩解水腫、潤腸通便的保健功效;蠶豆也可以熬粥喝,但是最好提前泡豆子,否則蠶豆很難破皮。有人提到了“蠶豆病”,蠶豆病多發于嬰幼兒,屬于急性血管溶血性貧血,當孩子體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時,會因為食用蠶豆或母體乳汁而引發“蠶豆病”,也只是所說的急性血管內溶血性貧血,當然這種病的概率很低,只會發生在極少數的特殊體質人群身上。 ![]() 以上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這7大豆類,各自的營養價值和養生功效互補充沖突又和而不同。所謂“藥食同源”,即食物相生相克之理,人類食五谷雜糧得百病,又借五谷雜糧解百病,正確搭配才是“妙”用。民以食為天,飲食卻又不懂食物的藥理和營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不僅不利于養生,還會為健康埋下危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