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千古一帝,威加海內(nèi)四夷賓服,但是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仍舊是他光輝履歷上擦不去的一個污點。 太宗皇帝李世民 正史對玄武門之變的描述是:李唐從起兵到天下一統(tǒng)都是李世民的功勞,而李建成沉迷酒色,不過是憑借嫡長子的身份才做了太子,李淵多次表示要立李世民為太子,李世民一直推脫不就。 李建成因擔(dān)心李世民謀奪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伙同李元吉向李淵進讒。李淵年老昏聵,對李世民日漸疏遠。李世民被逼無奈,聽從手下諫言,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跟李元吉,而李淵也主動退位讓賢。 正史中對這段歷史一般持認可甚至是贊揚態(tài)度,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嘛?李建成跟李元吉兄弟真的是兩個妒賢嫉能的廢物,李淵是一個老邁昏聵的皇帝,李世民一切都出于無奈?讓我們來分析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 玄武門見證了唐朝血腥的皇位更替 首先是李世民對史書的篡改。
李世民因忌諱玄武門之變的這段歷史,打破了皇帝不可翻閱史書的慣例,親自插手史書的撰寫,因此,這段歷史的記載并不客觀。 太宗皇帝李世民
這是唐書對李建成跟李元吉的評價。里面說建成元吉,實為二兇,堪比隋煬帝跟秦二世,但卻沒有具體實例可以佐證,因此我們只從他們的事跡中對其進行分析。 隱太子李建成 首先,我們翻閱《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可知,從晉陽起兵一直到攻克長安,李建成跟李世民都是各領(lǐng)一軍,各有軍功。在這段時間內(nèi)李建成的功業(yè)是不輸于李世民的,甚至長安也是李建成所部先攻下的。 《唐隱太子軍功考》中所載:
東面軍頭雷永吉正是李建成的人。 一直到征討薛舉開始,兩人的軍功才被逐漸拉大,而此時李建成作為太子需要協(xié)助李淵處理政務(wù),因此就少有跟李世民一樣在外征戰(zhàn)的機會,但至少說明李建成的軍事才能還是有的。 隱太子李建成 至于說性格方面,《資治通鑒》里有一段記載:
李綱是建成的老師,從這件小事就可以證明李建成“性頗仁厚”,而史書中對其的記載多有失實。 我們接下來再分析李淵是不是歷史中的那么昏聵。 在對李淵進行分析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認清一個事實:李淵是歷代開國皇帝中統(tǒng)一中原最快的。從3萬人起兵到占據(jù)全關(guān)東只用了4個月,到正式稱帝只用了一年,足可以證明他的能力。 唐高宗李淵 李淵從起兵開始,一路濫賞,見人就發(fā)國公的帽子,因此他才能得到關(guān)隴貴族的全盤支持,成為關(guān)隴貴族利益的代言人,足以證明他的胸襟跟氣度。 還有在他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辭答李密之書等表現(xiàn)上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跟肚量,因此史官對他的評價“決神機而速若疾雷,驅(qū)豪杰而從如偃草”,是很客觀的。他本人是很有機會競爭下千古一帝的稱號的,但唯獨在處理李世民的問題上,讓他滿盤皆輸。 李世民最初只是李淵的一步閑棋。 當(dāng)初為了爭取關(guān)隴門閥的支持,李淵采用了全盤承認他們利益的做法,這就導(dǎo)致了朝堂上的蛋糕被全部分割完畢,于是他就把李世民放了出去,給他自行招降納叛,開府建牙的權(quán)力,用以吸納山東豪強跟各地利益集團。 吸納的山東豪強實際只忠于李世民 但豈知李世民做的太好了,已經(jīng)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天下草莽聚集在李世民身邊,對著朝堂虎視眈眈。李淵沒辦法,只能封給李世民一個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將來安撫其追隨者的心。 但此時,李世民跟李淵的關(guān)系實際上已經(jīng)從父子變成了政敵,兩人各自代表著關(guān)隴貴族跟草莽派的利益。 李淵這個時候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盡快除掉以李世民為首的天策府勢力,最少要先誅殺李世民,但是這樣會導(dǎo)致剛剛一統(tǒng)的天下再次陷入紛亂局面;二是以最快的速度退位,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承認天策府的利益,但李淵肯定不會這么干。 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李淵 他選擇了第三條路:扶持太子派,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點一點的削弱分化天策府勢力。 這條路其實已經(jīng)奏效了。雙方的實力對比從最開始的關(guān)隴貴族對山東豪強變成了關(guān)隴貴族+李淵為首的皇權(quán)勢力+太子府+齊王府對抗被分化半瓦解的天策府少壯派,李世民大勢已去。 但此時自知“立嫡以賢”無望的李世民用上了他最為熟悉的兵法,在玄武門來了一招先下手為強。
為李世民篡位立下大功的尉遲恭 但是,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李建成跟李元吉永遠都不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角。李世民對史料篡改的關(guān)鍵點在于,把李世民的對手從李淵改成了李元吉李建成,但實際上, 李世民已經(jīng)做好了弒父奪位的準(zhǔn)備了!!! 一個名義上的太子之位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也滿足不了他身后少壯派封妻蔭子的利益訴求。
尉遲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隨時做好了弒君的準(zhǔn)備。 聽到李世民政變的李淵 而李淵選擇了認輸,選擇放下君父的尊嚴,遜位給李世民,這怎么不讓已經(jīng)準(zhǔn)備殺父奪位的李世民欣喜若狂。 因此李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最是帝王無情家,李淵可能是一個好父親,但他不會是一個好皇帝。想要做好皇帝,就必須要無情,要心狠手辣。 李淵喜歡他的三個兒子,他授李世民尚書令、秦王、太尉、武侯大將軍,天策上將諸多官職于一身,以為這樣會讓李世民滿足,卻不知反而更激起了李世民的奪嫡之心,他給三個兒子極盡封賞,甚至最后“太子令、秦、齊王教與詔敕并行”,卻只能導(dǎo)致“有司莫知所從”。 李建成也可能是一個好哥哥,他不聽魏征的諫言,先動手誅殺李世民,最后落得個全家雞犬不留的下場。李世民召征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征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征言,必?zé)o今日之禍。” 站在最頂端的終究需要一個最無情的人。因此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大唐在他手上榮光照耀千年。 千古一帝李世民 …… 貞觀四年,突厥頡利可汗獻舞,那個年輕的皇帝被稱作天可汗,接受萬民朝拜。 聲音太吵, 深宮中的太上皇從醉生夢死中醒來,隱約聽到外面的歡呼聲, 這一刻,這個老邁的皇帝輸?shù)靡凰俊?/p> ——編輯 扶風(fē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