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三國歷史上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跟隨曹操征戰烏丸的郭嘉病逝,一件是劉備三顧茅廬,終于請得諸葛亮出山,因為這時間上的巧合,三國迷中間一直流行這樣一種說法,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仿佛諸葛亮智計不如郭嘉,所以算準郭嘉已死才敢出山,免得承受郭嘉重挫! 那么這郭嘉究竟有多厲害?真能勝過諸葛亮一籌,讓諸葛亮心生恐懼,龜居隆中嗎?從兩人的兩大著名論斷《十勝十敗論》和《隆中對》,就能看出,兩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一、郭嘉《十勝十敗論》有多強? 郭嘉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在曹操攻打袁紹的時候,提出了《十勝十敗論》,不少人認為,正是這《十勝十敗論》為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基礎,然而這不足四百字的一段小議論真的這么牛嗎?《十勝十敗論》將曹操和袁紹做了對比,得出曹操:“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這十個方面,主題就這7個字:您比袁紹強多了!聽郭嘉變著法的贊自己,曹操喜的眉花眼笑,難得謙遜一次,說:“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十勝十敗論》看上去是一氣呵成、情緒飽滿、酣暢淋漓,我要是曹操,我也會被這馬屁拍的信心百倍、喜不自勝,但是實操呢?接下來具體要咋做呢?郭嘉說了那么多,卻壓根沒有一句實操!真正攻打袁紹時候,靠的卻是曹操的“張良”荀彧出謀劃策! 荀彧對袁紹集團內部做出精準判斷,告訴曹操,袁紹雖然看上去兵多將廣、人強馬壯,其實內部卻四分五裂,主要干部里,田豐犯上,許攸貪墨,審配無謀,逄紀專斷,必然會生內訌,顏良、文丑雖強,也不過是一夫之勇,一戰就要授首,后來果然被荀彧一一言中!在戰爭進行過程中,又靠荀攸、賈詡、程昱等,輪流給出重要計策,而郭嘉在戰爭中的作用呢?只有這四個字:“從破袁紹”,也就是,跟著…… 郭嘉那《十勝十敗論》,往好了說,是鼓舞士氣的重要發言,往壞了說,那就是一頓馬屁,所以小編認為,說曹操全是靠郭嘉的《十勝十敗論》,獲得了統一北方的堅實基礎,實在是往郭嘉身上瘋狂注水了! 二、諸葛亮《隆中對》有何作用? 同樣是分析局勢,諸葛亮的《隆中對》雖不像郭嘉《十勝十敗論》那樣,一通排比,氣勢十足,然而卻比《十勝十敗論》實用太多!公元207年,48歲的劉備尚無方寸之地,只能寄居新野,看劉表臉色行事,眼看自己成了髀肉復生的松弛大叔,再也壯志難酬,此時27歲的青年英才諸葛亮橫空出世,給了他《隆中對》,并輔助他一步步按照《隆中對》的方略行事: 公元207年,諸葛亮指點劉備,拉攏劉琦,同時秘密擴軍,壯大劉備實力;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劉備勢危,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孫劉聯軍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曹操元氣大傷;公元209年,劉琦跟了劉備兩年后,不明不白死亡,劉備占有荊襄大半,有了自己的基業;公元214年,劉備取代劉璋,獲得西川,三分天下之勢形成;公元219年劉備憑借諸葛亮一計定漢中,自立漢中王;公元221年,劉備于成都登極! 諸葛亮給出隆中規劃后6年,劉備獲得天下的三分之一,給出隆中規劃后13年,劉備得以稱帝!隆中一對,實操13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將48歲一無所有的劉皇叔,變成了61歲坐擁天下的昭烈帝,它和郭嘉虛頭巴腦的《十勝十敗論》到底誰強,無需過多贅述了吧? 三、其他方面,郭嘉也是樣樣不如諸葛亮 在其他方面,郭嘉也是樣樣不如諸葛亮。從官位上說,郭嘉從27歲投奔曹操,到38歲去世,一直在曹操帳下做軍師祭酒,可進言,但是沒有殺伐決斷之權,而27歲追隨劉備的諸葛亮,到了38歲時,已經官至軍師將軍,劉備外出,他就是蜀漢的一把手,鎮守成都,足食足兵,這權力實在不是郭嘉能比擬的! 除了軍事謀策以外,諸葛亮更是治國良才,整個蜀國的法律制定、人事任免、政策執行、稅賦收入的分配、財政預算等等看上去繁瑣無聊,卻又是支撐國家運轉的至關重要內容,都被諸葛亮一手整理的井井有條,此一節更不是郭嘉之長了! 從品德上說,郭嘉生性不羈,私生活不加檢點,貪杯貪色,德行有虧,屢次被陳群參本,而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賞罰嚴明,躬身力行,可謂德馨千古,仁載乾坤,此一節諸葛亮更是勝出太多! 郭嘉命短,臥龍晚出,二人擦肩而過,引發后人無限遐想,然而諸葛亮這樣近乎完美的千古奇才,真的是幾百年難出一個,與其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種不遜言論,倒不如說“臥龍一出,嚇死郭嘉”更切合實際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