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黃帝曰:針入而氣逆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其氣逆與其數刺病益甚者,非陰陽之氣,浮沉之勢也。此皆粗之所敗,工之所失,其形氣無過焉。 【譯文】黃帝說:針刺入而其氣逆亂不和的,是什么氣促使這樣的呢? 岐伯說:針刺后其氣逆亂不和,或多次針刺而病勢反加嚴重的,與陰陽之氣及其沉浮的情勢無關,這都是治療粗疏造成的不良后果,是醫工的失誤,并非患者的形氣有什么問題。 【說明】本節論述的是針刺入而其氣逆亂不和的問題,重陽之人,其神易動,其氣易往,神氣之易散也。多陰之人,氣隨針出,微陽易脫也。陰陽有離有合,氣之有浮有沉,粗心醫生不知浮沉離合之道,以致數刺而病益甚也。夫五音之形,陰氣多而陽氣少;左右太少之形,陽氣多而陰氣少。故善用針刺者,調其陰陽,而使形氣之無過也。 本篇《行針》,主要論述的是使用針刺的問題,作者首先列出不同體質的人的問題,然后分別論述了陰多陽多的體質,并強調了陰陽和調,故針刺中一定要調其陰陽,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