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乎席卷了整個地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法西斯陣營的一方,日軍裝備的大部分武器雖然和德國意大利不能同日而語,但是總得來說還是可以在亞洲橫行霸道的,不管是在中國大陸還是南太平洋,日本得以聲名遠揚的優良輕武器除了三八大蓋之外,估計也就是這一款九九式輕機槍了。 曰本軍方把從戰場上搜羅來的ZB-26機槍作為研究范本,根據自己的的設計理念和本國特色,研制了一款6.5mm口徑的輕機槍,這一款輕機槍三八步槍通用的子彈,被命名為九六式輕機關銃。經過了戰場實踐為了增加槍械的殺傷力,改用7.7mm子彈, 并重新命名為九九式輕機關銃。 九九式輕機槍總重 11.4公斤,全長 1181毫米,槍管長度 550毫米,配備彈藥 7.7x58毫米有坂彈,槍機種類 氣動式,發射速率 450-500發/分,槍口初速 715米/秒(2300 英呎/秒),有效射程 2000米,供彈方式為30發可卸式盒狀彈匣。 九九式輕機槍采用30發彈匣供彈,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而其還風格獨具的給輕機槍加上了刺刀,也不管重量遠超三八大蓋的輕機槍到底能不能用于白刃搏殺。 九九式輕機槍的早期版本在槍托處有一支單腳架,以及可旋上槍口觸螺紋的避火罩。有側翼的槍管可快速更換以避免過熱引起的火力中斷,成熟后的九九式步槍在性能和威力上基本已經超過了日軍以往的輕機槍。 九九式有刀鋒型前準星與葉片型后準星,并有200到1500米的刻度以及為風所做的調整。槍的右側可接上一支2.5倍、十度視野的望遠瞄準鏡,可用于精確射擊。 99式輕機槍由于是在96式輕機槍的基礎上升級而成的,大體的內部結構沒有什么不同,不過原來96式的油泵被取消了,同時換裝了跟為實用的退殼機制。整體外形雖然和捷克的ZB-26機槍非常相似,不過內部機構其實有非常大的不同。 96式和99式輕機槍雖然強于日本其他型號的輕機槍,同樣作為二戰日軍的主力輕機槍之一,生產數量并不比歪把子少多少,令人費解的是這支輕機槍反而沒有性能要比它差好多的歪把子機槍出名。 99式輕機槍在1939年研制左右成功之后,就被大量投入到了各個戰場中的戰斗中,依靠著不錯的火力,99式輕機槍在戰場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用以抗衡美軍高火力戰斗模式的強力武器。 (圖文來源于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