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提到孩子的教育時,有時會很頭疼, 孩子好像不愛學習,任我們怎么苦口婆心地說都沒用; 孩子有時還很淘氣,把我們搞得哭笑不得。 這時,我們多半會很生氣,甚至粗暴地斥責孩子。我們自以為在教育孩子,是為孩子好,其實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往往口無遮攔,自己說過的話事后都忘了,但孩子卻會記住,他們幼小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傷害,這種情感往往留在孩子潛意識里,影響孩子很多年。 很多人回憶自己童年,遇到的困難和痛苦并不是很難面對,但一提到最親近的父母的語言暴力,往往留下委屈和悲傷的眼淚。 近日,有一段“小女孩教育家長”的視頻火了。在視頻中,小女孩被爸爸批評了不服氣,轉過頭來開始教育家長,說的還頗有道理:“文化人要用古詩批評人,你一直啊啊啊啊啊地嚷,誰會聽你的呢?” 一番妙語連珠逗笑了大家。很多人感慨,“這年頭,不懂點古詩,連教育孩子的資格都沒有了。”,大家也默默地感慨、警醒自己。 視頻里,小女孩被爸爸批評以后, 沮喪地坐在凳子上, 可下一秒鐘對著沙發上的爸爸 就是一通語重心長的反說教。 小女孩在“批評”爸爸的時候妙語連珠,句句都是令我們無法反駁的金句,“你看人家動畫片里面那些,他們是怎樣對孩子的?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她,讓她改正。而你們就那樣,啊啊啊啊喊,誰想聽你們的啊?” 小女孩進一步指出父母的問題,“你們都讀了大學了,還不會用好的句子罵人,我連小學都還沒有讀完,自己都不反省。” 這個小女孩,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孩子面對父母批評的時候,也是有情緒的,很多孩子被罵傻了,不善于表達,只會用哭和情緒表達他們的不滿和反抗,我們如果察覺不到這一點,不僅影響親子關系,更加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那么有哪些話,是我們做父母永遠都不能對孩子說的? 1、你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 教育不可以靠威脅,這句無心的氣話,孩子因為缺少判斷能力,很容易信以為真,這無形中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也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說:媽媽永遠愛你,不過你這樣做,媽媽不喜歡。 首先讓孩子知道,爸媽會永遠愛他們的,然后也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他做錯了。 2、你看看別人家的×××,人家就不會像你這樣。 孩子做錯了事,用比較的方式來,去教育孩子,貶低自己孩子,這是很糟糕的做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你看別人家孩子”這句話一方面否定了自己孩子,不但容易導致孩子自卑,而且也會讓孩子厭惡對比的對象,無法和周圍人好好相處。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說: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么非要這么做嗎? 很多時候,孩子都不是故意要做壞事的,我們要多問為什么,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需要我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的視角。作為父母,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遠比責罵要好得多。 3、你太笨了,怎么這都不會。 跟孩子傳達“你太笨了”,會讓他產生自我懷疑,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自我暗示,覺得爸媽都說自己笨,可能自己真的笨吧!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說:沒關系的,媽媽以前也和你一樣,一開始也做不好的,我們慢慢來好不好,媽媽會陪著你的。 和孩子產生共情,讓孩子知道一兩次做不好,也沒什么關系,是正常的,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 4、如果你好好XXX,我就獎勵你XXX 教育孩子,慎用和孩子做交易的方法。因為久而久之,孩子會習以為常,會事事都和父母談條件,如果父母實現不了的時候,他們會哭鬧,還會學習威脅父母。這對孩子的長期成長是得不償失的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說:如果你不想做這件事了,那你可以休息會,待會媽媽陪你一起做哦。 大人要用堅持原則。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這件事是重要的、有趣的。形成做事的自驅動,而不是外力驅動的。 5、我怎么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呢? 這句話把孩子放到了父母的對立面,本來一家人可以一起面對,解決問題,現在給孩子感覺,自己可能要被父母拋棄了,極容易產生不安全感。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說:你這么做,媽媽真的很難過,因為你在媽媽心中一直是好孩子,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呢? 即便孩子做錯事了,父母也不要否定他的所有,慎用“每次都……”、“你總是……”、“我都說多少遍了……”,可以多問為什么,先和孩子站在一邊,去解決問題,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爸媽會不開心,甚至會生氣打他哦。 6、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什么時候能對學習上點心? 學習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學習不是孩子成長的唯一方式,玩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做:陪孩子一起玩。培養親子關系。孩子需要陪伴,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同樣可以學習到課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更好地玩,有趣地玩。在玩的過程中去認識新事物。 7、我說不行就不行! 很多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因為我是你爸媽,所以你就得聽我的,其實這是沒道理的。讓孩子懼怕不等于信服,就算孩子一時按照家長的話去做,也容易心生怨氣。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做:先了解孩子的內心訴求,再試著去說服孩子,如果不能,應該去尊重孩子的選擇,找尋折中點,父母一定要多與孩子溝通,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8、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孩子聽到爸媽說“我不管你了,隨你便”,會拉住爸媽的衣角,擔心“爸爸媽媽會不要我。”長期在這種心理下成長,孩子會越來越恐懼,變得缺乏安全感。 智慧的媽媽會這么做:人都會有情緒的,但聰明的媽媽會在發脾氣前,先忍住幾秒鐘,讓自己深呼吸,腦子先過濾一下接下來要說的話,再對孩子表達出來。好話一句三春暖,惡言一聲六月寒。 批評孩子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去反思,最本質的一條是,我們不能過分宣泄自己的情緒。 家長的語言習慣也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如果我們經常爆粗口,那孩子學習到的也是粗話。正如上文中的小女孩“批評”她爸爸時說的一樣,罵人都不會用好的句子。 看來教育孩子都需要基本的知識儲備。古人在面對不學習的熊孩子時,就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詩。 長歌行 兩漢·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詩用流水比喻光陰一去不再回,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好好學習,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明日歌 明·錢鶴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是告誡和勸勉我們,要牢牢地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只有緊緊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實的明天,這首詩最適合教育拖延癥的熊寶寶了。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大詩人陸游寫給小兒子子聿的詩,告訴兒子做事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時又得理論結合實踐,而不能死讀書。 孩子不聽話是常有的, 相信各位家長也有氣得牙癢癢的時候。 你和孩子有什么經典互懟語句嗎? 一起分享下吧! 兒童詩教開創者 “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詩教》創始人 孩子們喜愛的古文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