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很好,但是我不敢回去 前幾天看到這么一句話:老家是一個你想回又不敢回、回去了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地方。 我深以為然。 有無數年輕人背起行囊,揮手告別故鄉,眼神堅毅又決絕,奔赴北上廣深,尋找各種機會。他們睡過地下室,住過隔斷間,半夜捉過老鼠,踩過蟑螂。 有的人發著高燒搬家,有的人被罵哭之后繼續寫稿,還有的,被單方面宣布分手之后還要繼續加班。每個清晨,看到白領們神采奕奕,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徹夜不眠。 對于他們,這個世界一點也不溫柔,每個人都在咬牙生扛。但是他們即便是吃盡了苦頭也不愿意回老家,為什么? 因為他們不敢回去。 ![]() 有些成就感,我只能在大城市感受到前兩天和一位月薪5位數的社群運營吃晚飯。她是一名很厲害的跨行從業者,在家鄉一所小學做了3年的財務,實在厭倦了家人的催婚,就來到廣州一家新媒體公司,從頭學做社群運營,現在已經是一名社群主管了。 她有多厲害呢?經她維護的社群,每位成員的特點都能說出一二,無論是產品和課程單次銷售量,還是商品的復購率,她維護的社群都是排名第一。她成了業內小有名氣的標桿,很多人都想挖她去自己公司上班。 但是我也知道她有多不容易:
眼見她瘦了一圈,我問她:“這么辛苦,怎么沒想過回老家?” 她苦笑著搖搖頭:“老家?想都不敢想,在這里至少努力能換回成就感,但是回老家,我再有能力也是被人嫌棄的大齡剩女。”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其實它的后半句是:北上廣相信能力,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 它已經見證無數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在這里實現夢想的傳奇經歷,在這里,你的努力不會被嘲笑,因為每個人都在努力。 ![]() 大城市有相對包容的野心和相對公平的資源。有藏書千萬冊的大圖書館,有充滿歷史氣息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有花樣繁多的線下會和讀書會。只要你想,這些統統都能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在這里,你的視野將得到極大開闊,見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擁有更多的人脈和資源,一切都將是正循環。 大城市給予你的見識和機會,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 有人說,你在北京呆十年,再回到小地方的老家去生活,你會發現你的洞察力和氣質,跟那些從未出來過的同鄉們并不一樣。這叫“Lookaround”,也就是中國人愛講的“見過世面”。 海明威說過:“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么此后無論你到哪里,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大城市給你的成就感,不僅來源于物質,更多的,來自于精神。 ![]() 在小縣城,你會過得很舒服,但是活得很累之前聽過這么一句話:“大城市大,多數壓力來自工作,覺得人情冷漠;小城市小,多數壓力來自世故,覺得無處可躲。” 在小縣城,關系比能力更重要。沒有關系,你連辦結婚證都困難。 小縣城熟人很多,但伴隨而來的,是復雜的人情關系和深厚的世俗套路。 有人說,大城市的工作壓力太大了,生活成本太高了,根本活不下去,只能會小縣城了。 那我想問:在小縣城,一切就會變好么? 不是的,在小縣城,你會過得很舒服,但是會活得很累。 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大城市有很多有樂趣的地方,你也能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當你回到小縣城之后,你就會變得各種不適應,你會發現,除了喊你一起打牌的牌友,你都找不到有趣的小伙伴聊天。 我的很多同事,一到過節過年回家,就會有一種難以言狀的孤獨感,因為他們跟身邊人的思想觀念、思考方式甚至興趣愛好都不同,任何一個話題都能聊死。 雖然小縣城安逸穩定,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但是它真的不適合還有干勁、積極向上的熱血青年。 年紀輕輕的,就想過養老的生活,是對自己嚴重的不負責任。 想想自己以后希望過怎樣的生活,想想今后的追求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你就能發現,現在安逸的生活才是讓人淪陷的深淵、 ![]() 寫在最后其實,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個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單項選擇題。不是你選擇了怎樣的城市,而是你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 你只是在做出選擇之后,堅定這個信念,一點一點讓它變得正確。 如此,而已。 2012年,巴黎經濟學院的洛朗·戈比永研究發現,流向大城市的人口,其職業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反之亦然。 經過大城市的一番錘煉,你會成為更厲害的人。 給很多迷茫不知所措的小伙伴3個建議: 1,不能拼爹,就拼實力。在大城市你能發現更多的機會,遇到更多的可能性,說不定哪天,好運就會降臨在你頭上。 2,把心態調整好,不要抱著“不行我就回老家”的心態。很多抱著僥幸心理的人,最后都后悔沒有拼過全力。 3,選擇權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為了男友、家人或者其他觀點就跟著別人走,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不要為了以后后悔而放棄現在的選擇。 年輕時一定要放手一搏,這樣,當挫折真的到來的時候,你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中流砥柱,無需依仗他人的力量。 作者:五塊錢,領英專欄作者,多個平臺撰稿作者。沒有好看的外表,只想要有趣的靈魂。微信公眾號:不講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