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球電氣設計 1、電氣線管敷設標準化做法: 地下室明敷設金屬線管,材質(zhì)為熱鍍鋅鋼管; 消防聯(lián)動控制、自動滅火控制、通訊、應急照明、 消防廣播等線路設計穿金屬管保護;暗敷保護層厚度不小于30mm(非消防線路15mm)。 屋面、屋頂?shù)仁彝鈭?/p> 所電線管使用熱鍍鋅焊接 鋼管或塑料管,固定管卡選擇離墻騎馬卡;出地面垂直部分線管出線端彎成半圓形弧形防水彎或加防水彎頭。 熱鍍鋅線管連接 處用專用接地卡跨接,兩卡間連線:RBV-4m㎡;非鍍鋅鋼線管(SC)采用絲接時,連接處的 兩端用∮6~8圓管焊跨接地線;緊定管 管子連接件兩端頂 絲擰緊至絲帽脫落即可完成接地跨接; 電氣導管與暖氣、熱水煤氣管之間的平行距離不小于300mm ,交叉距離不小于100mm; 電氣導管穿過變形縫處使用軟管連接,軟管留有裕量;變形縫其中一端加線盒,金屬線管還需做接地跨接; 電氣導管穿過變形縫處使用軟管連接,軟管留有裕量;變形縫其中一端加線盒,金屬線管還需做接地跨接; 2、電氣線纜敷設標準化做法: 住宅建筑住戶內(nèi)的空調(diào)、衛(wèi)生間、廚房插座回路均為 獨立回路,其電線不與照明回路的電線同穿一根管;說明同一交流回路電線穿于同一金屬導管內(nèi),管、槽內(nèi)不許接頭; 管口有保護措施,穿線時不遺漏帶護線套管或護口;室外安裝的線管在穿入電線或電纜后,管口進行密封; 箱內(nèi)接線排列整齊,回路編號齊全,標識準確,電箱內(nèi)導線連接緊密,不損傷線芯,不斷股;
電纜預埋管埋設除了按圖施工,還應考慮設備接線的實際位置,使電纜預埋管埋設一次到位,避免因埋管位置偏差影響電纜引上線的美觀。 箱內(nèi)接線排列整齊,回路編號齊全,標識準確,電箱內(nèi)導線連接緊密,不損傷線芯,不斷股;
3、電氣接線標準化做法 不同截面的導線采用接續(xù)端子后方可壓在同一端子上,同一端子上導線連接不多于2根,防松墊圈齊全; 控制電纜做頭后,電纜芯線拉直,排列整齊,綁扎距均勻,間距為100~120mm,應按垂直或水平有規(guī)律地配置,備用芯長度應留有 適當余量,二次接線線芯彎曲弧度一致,接線膠頭長短一致。多股線芯壓線鼻子,線頭露出鼻子0.6~1mm。 4、電氣橋架安裝標準化做法 支吊架一般直接焊在預埋件上,無預埋鐵可用膨脹 螺栓固定。在鋼結(jié)構(gòu)上可直接焊接固定,安裝好后應對焊接部位補刷油漆。電纜支架應有明顯接地且接地良好。 屋面等室外部分場所的橋架選型需考慮底盤為有泄水孔的熱鍍鋅防雨橋架,蓋板為防雨型壓蓋;地下室橋架采用熱鍍鋅材質(zhì)的橋架(供電等橋架有特殊要求除外); 所有須做防銹處理(非鍍鋅、烤 漆、噴塑)的橋架支吊架均刷防銹漆和面漆各一遍(宜安裝前進行); 電纜橋架水平安裝的支吊架間距為1.5~3m; 電纜橋架寬度在 600mm及以下的托盤或梯架使用螺桿吊桿外加角鋼吊臂方式的吊架;不同寬度電纜橋架的吊臂規(guī)格(詳見表格); 靠墻位置的寬度100m及以上電纜橋架的支架可選 擇角鋼支架方式安裝,支架可由橋架廠家配套或供應商自行制作安裝;
平行間距:與一般工藝管道0.4米;與易燃易爆管道0.5米;與熱力管道有保溫時0.5米,無保溫時1.5米;交叉間距:與一般工藝管道 0.3米;與易燃易爆管道0.5米;與熱力管道有保溫時0.3米,無保溫時0.5米; 5、電氣預分支電纜標準化做法 預分支電纜:電纜井道頂部預埋吊鉤;每層固定支架不少于2處,最下層固定支架距地 高度為500mm。 6、電氣接地裝置標準化做法 焊接搭接長度:圓鋼與圓鋼或 扁鐵≥6d;扁鋼與扁鋼≥2b。(d為園鋼直徑,b為扁鋼寬度)扁鋼搭接焊不小于3個棱邊(“兩長一短”) 7、電氣引下線標準化做法 主體施工時,利用柱內(nèi)外側(cè)主筋作為防雷引下線,每組引下線不少于2根≧Ф16mm的鋼筋, 并做好標記; 8、電氣測試點標準化做法 利用主筋作引下線焊接40*4鍍鋅扁鋼,引致距離室外地面0.5m處,設暗裝帶不銹鋼或塑料盒蓋的測試點,盒蓋帶接地標記; 9、電氣避雷帶標準化做法 避雷帶安裝高度150mm,支架間距為1000mm,轉(zhuǎn)角處間距為300mm(上海地區(qū)特殊要求除外),間均布置均勻可靠,平正順直;避雷帶穿過伸縮縫和沉降縫,有弧形裕量; 屋面、屋頂?shù)慕饘俟艿馈?金屬水箱、風管、風帽空調(diào)外機等所有金屬物均與 防雷裝置聯(lián)接(結(jié)構(gòu)施工時要預埋-25*4扁鋼); 配電箱(柜)可開啟的門用經(jīng)涮錫處理的銅編織帶或RBV-6接地線進行接地跨接,接地線與端子排可靠連接; 地下室、井道等部位明裝配電箱墻上安裝高度底邊距地1.2~1.5m(大型箱1.2m); 10、電氣燈具安裝標準化做法 疏散通道上的誘導燈間距≦15m(人防工程≦10m);走道轉(zhuǎn)角區(qū)≦1m; 航空障礙燈燈具選型:低光強(距地面60m以下裝設時采 用)為紅色恒定光;高光強(150m以上)為白色閃光;中光強(60~150m)為紅或白色閃光;航空障礙燈的電源按主體建筑中最高負荷等級要求供電; 游泳池和類似場所燈具(水下燈及防水燈具)設等電位聯(lián)結(jié),其電源設專用漏電保護裝置;自電源引入燈具的電線導管采用絕緣導管; 車庫出入口處照明燈具不 宜采用吊鏈安裝安裝; 軟線吊燈的軟線兩端做保護扣,兩端芯線搪錫;當采用螺口燈頭時,相線接于螺口燈頭中間的端子上; 安全出口燈門框上 100mm安裝;雙頭應急燈底邊距地2.4m;疏散燈高度600mm; 11、電氣面板安裝標準化做法 室內(nèi)普通面板安裝高度(底邊距地):開關(guān)1.3m,插 座0.3m(衛(wèi)生間、陽臺等部位防濺插座1.5m;抽油煙 機、排氣扇插座2.2m;壁掛式空調(diào)插座安裝高度為 2.0m);觀感要求:同一室內(nèi)偏差小于5mm,并列安裝的高度差小于1mm,面板緊貼墻面,四周無縫隙,表面光滑整潔,無碎裂、劃傷; 進戶門處客廳照明開關(guān)安裝位置沿門開啟方向即門鎖一側(cè)內(nèi)墻,水平距離門框150~200mm;
1、消防報警標準化做法 報警與聯(lián)動:不同系統(tǒng)、電流類別的線路不穿在同一管內(nèi),線路敷設時選擇不同顏色的導線,在同一工程中相同線別的導線顏色一致,接線端子應標號; 2、門禁系統(tǒng)標準化做法 單元門進戶對講主機:固定在單元門或者單元旁邊側(cè) 墻上,有條件全部裝在右側(cè),根據(jù)不同門口機長度確定,確保可視門口機的攝像頭距完成面1.5 米高(下左圖),主機在室外安裝時,應有防水措施; 出門按鈕:預埋盒底部距 地標高為 1.3 米,如有開 關(guān)預埋同一面墻底部標高持平,兩者之間水平間距 0.2米;預埋盒與門邊水平間距0.20米(如果空間不夠居中放置); 室內(nèi)分機:預埋盒底部距地為1.3 米高,同一面墻與開關(guān)面板水平標高保持一致,預埋86盒底部距地同為 1.3米高;對講分機預埋盒與開關(guān)預埋盒水平間距為 0.2米; 3、入侵報警系統(tǒng)標準化做法 戶內(nèi)報警分機預埋盒與可視對講戶內(nèi)分機底部保持同一水平,距地 1.3 米高,兩者間距為 0.2 米; 壁掛型幕簾探測器預埋盒底部距地2.2米高,安裝在與需要防 范的門窗相切垂直的側(cè)墻上,水平方向與需要防范的門窗側(cè)墻 間距為 0.3 米。探測器線纜需隱藏在探測器支架中。分戶門門口如需安裝紅外探測器易采取吸頂安裝方式; 4、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標準化做法 地下車庫壁掛式安裝,預埋線盒底部距地2.5米高;吸頂安裝的應設在主要通道中間;單元門門口地下車庫出入口攝像機安裝位置應考慮盡量避免逆光; 5、線纜敷設和終接標準化做法 信息箱:弱電接線、有線電視、網(wǎng)絡信息共用一只智能箱的,箱底部距地0.3米水平暗敷,否則水平或垂直間距至少0.1米間距;室外安裝設備箱需另考慮防水和散熱; 管道井、地下車庫內(nèi)弱電設備箱及電源箱其箱體材料厚度需≥1MM,箱內(nèi)所有設備均有序地安裝在設備箱內(nèi),并固定在設備箱底板上,所有連接線均做好永久性標識,綁扎有序。 禁止強弱電共槽;線槽、線架上的線纜綁扎間距均勻,綁扎線扣整齊,松緊適宜,綁扎線頭宜隱藏不露; 6、機房標準化做法: 機房基礎(chǔ)地面應平整、光潔、不起塵,含水率不大于 8%,安裝前應清掃干凈,必要時,在其面上涂刷絕緣脂或油漆;抗靜電地板的敷設完畢后,應進行清擦和打蠟,抗靜電地板應無污漬,劃痕等。 接地:機房內(nèi)信號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5mm2的多股絕緣銅導線,單點連接至機房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電源線路的各級浪涌保護器(SPD)應分別安裝在被保護設備電源 線路的前端,各接線端子應分別與配電箱內(nèi)線路的同名端子相線連接;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與配電箱的保護接地線(PE)接地端子板連接,配電箱接地端子板應與所處防雷區(qū)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帶有接線端子的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應采用壓接; 帶有接線柱的浪涌保護器采用線鼻子與接線柱連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