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旱伏旱,并不少見”,三伏的天氣就像個大火爐,沒入伏的時候就盼著三伏天趕緊過去,畢竟炎熱難耐,以前的人沒有空調,入伏就是在熬苦夏,在入伏之前的說道也比較多。 三伏天要多吃熱湯面我們這邊入伏當天要吃一碗酸湯面,利用熱湯發汗逼出體內的寒毒。而且整個夏天我家再熱也吃的是熱湯面,往往一碗面下肚,全身上下酣暢淋漓。 三伏天習俗送芒罷因為芒種以后當地的新麥子和油菜籽剛收下來入倉不久,新磨的面粉和菜籽油在以前算得是好東西,每年入伏以后農人們得以空閑下來,我們這邊就要開始走親戚了,當地方言俗稱“走芒罷”,這時候都會用新磨的麥子和菜籽油炸油餅當作禮物饋贈親朋好友。 可是這三伏天到底該如何計算呢?如果按照常規的文字性語言說起來,多數人都會一個頭兩個大,比較我看到什么子丑寅卯的就容易犯困打瞌睡,所以我想用一種簡單的方式給大家分享。 三伏天推算須知三伏天總共40天,其實是從夏至那天開始推算的,夏至以后數到第三個庚日就算是頭伏的起始了,那這個庚又是怎么來的呢?其實這是咱們老祖宗的獨有的計數方式,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是依次排序的,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阿拉伯數字里的1-10,庚排行老7,一個庚日的輪回其實就是10天的時間。 頭伏的計算方式夏至日當天查看下具體的天干排行,比如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剛好是己丑日,也就是排在了排行老六的己上面,所以,夏至到第一個庚日只要1天,再轉2個庚日輪回就到了第3個庚日了,其實也就是歷經了1+2*10=21天,那頭伏的起始日就是6月21日往后推算21天,剛好是7月12日。 中伏的計算二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了,也沒有個固定的天數,具體還得根據末伏的起始時間往前推。它起始日的計算就比較簡單了,立夏后第四個庚日就是了,其實也就是頭伏起始再經歷一個庚日循環,數上10天就是中伏的起始了,那今年的中伏要從7月22日算起了。 末伏的計算多數時候三伏未出立秋到,所以末伏的計算還得從立秋往后數第一個庚日算起,今年的立秋是8月8日,當天是丁丑日,排行為老四的丁,往后推3天就是排行為7的庚了,所以末伏的起始日為8月11日了。 這樣算下來,今年的頭伏是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F在你會計算如何入伏了嗎?你們那入伏都有什么樣的習俗呢?歡迎分享交流。我是布衣,喜歡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
|
來自: 吉祥ei2uo5k9p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