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縱橫戰略Z 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機槍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了戰場,雖然它們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機關”槍,而且有詳細的資料記載“加特林”多管機槍在美國內戰和法國的“普法戰爭”中就已經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槍效果不盡人意,比如,機槍過于笨重難以運輸,而且還有需要配備一個大型的水箱,用來制冷。所以,一戰中的機槍大多數是用于防御,極少會用于進攻。那么以下就是一戰中曾經出現過的機槍,如果想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栓動步槍”的朋友可以看這里 第一次世界大戰步槍對決,栓動步槍獨領風騷,半自動武器悄然崛起 。1914年德國-馬克沁MG08重機槍戰爭中的德國陸軍標準的馬克沁MG08重機槍是改編自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1980年設計的Maxim(馬克沁)機槍。這位設計師是一個出生在美國的英國發明家,他畢生為歐洲國家設計了很多大型設備,也因此成為武器史上最杰出的發明家之一。 馬克沁MG08重機槍采用的依舊是水冷式設計,有效射程為2000米、最大射程為3600米,每分鐘可以發射450-500發子彈。在空曠的區域馬克沁MG08重機槍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它能對著敵人進行瘋狂的火力輸出,說一戰中的很多戰壕都是為它而設計的一點也不為過。 與當時的大多數國家一樣,德國軍隊還有沒有意識到這種武器是“無敵”的存在,所以在1914年德國陸軍依然只有4411挺馬克沁MG08重機槍。戰爭來臨時,德國每個月也只是生產200挺,到了1917年馬克沁MG08重機槍的生產數量直線上升,每個月生產14400挺。 1918年德國-MG-08 / 15重機槍德國陸軍看到了MG08機槍的威力后,于1915年為其部隊制造了一個全新的版本。MG08 / 15機槍采用手槍式的握把和木制槍托。總體來說它比來說MG08要輕很多,不過最原始的版本依然很重,不適合進攻。 雖然該槍有很多缺點,但是,在戰爭中它是德國最常見的武器,MG08/15機槍的數量是馬克沁MG08的4倍多,可見德軍對其依賴性非常高。初期使用的仍是水冷設計,在戰爭開始后幾個月德國改進了氣冷式版本,不過由于無法更換槍管,在連續射擊后很容易發熱,這也是它最致命的缺點。 1914年法國-M1909哈奇開斯輕機槍在歐洲的大國之中,法國率先不使用馬克沁系列武器的國家之一。哈奇開斯公司開發了自己的一系列武器,和“馬克沁”一樣,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也是來自美國的勞倫斯·V·貝尼特和亨利·梅爾西。該公司收購了奧地利的Adolf Odkolekvonújezd機槍設計專利,經過改進成為了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 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的射速每分鐘可達400-600發,最初使用的是30發的彈鏈供彈,后來改為彈板供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還生產了一種“坦克專用”的版本,而便攜版的哈奇開斯M1909在巴勒斯坦戰役中被英國各個部隊使用,最著名的就是英國“駱駝軍團”配備的正是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 1914年英國-維克斯機槍和德國一樣,英國也使用馬克沁系列的機槍,這支維克斯機槍是維克斯公司在1896年收購了馬克沁公司生產的第一版本。 該維克斯機槍是在馬克沁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改變了原來的閉鎖機構,從而大大減輕了機槍的重量。維克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標準的武器,直到20世紀70年代它仍然服役于世界各地的軍隊中。 ![]() 維克斯機槍每分鐘可以發射450-500發子彈,有效射程為2000米,但是它就和馬克沁一樣,需要一個特定的人員來供彈,而且需要好幾個大漢才能移動。所以說戰爭中的很多水冷式機槍都只是用于防御,想要用來進攻除非你把它安裝在大象的背上。 ![]() 1918年英國-劉易斯式輕機槍劉易斯式機槍可以說是英國最具代表的武器之一,但是,最諷刺的是在戰爭前夕,這支劉易斯機槍是在美國設計的。只不過英國人的眼光更長遠,意識到了輕機槍在戰場中的重要性,所以率先采用。 ![]() 劉易斯機槍采用的是頂部“平底鍋式”彈匣(實際上叫“彈盤”)供彈模式,每分鐘可以提供500-600發的射速,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可達到3200米。重量為28磅,比德國的MG08 / 15機槍要輕一點。劉易斯機槍分為步槍式槍托和鐵柄式槍托,鐵柄式的一般用于飛機上,當作航空機槍。 ![]() 1914年俄羅斯-馬克沁M1910機槍1910年,俄羅斯帝國軍隊采用了馬克沁機槍,使用的是7.62x54mmR彈藥。在德國和英國都使用腳架式槍架時,俄羅斯偏偏使用了輪式槍架。早期的馬克沁M1910機槍頂部還有一個散熱口,可以將冰塊或者雪球放進里面,用于快速散熱。 ![]() 槍機短后退式的設計使得該槍每分鐘可以發射600發子彈,而索科洛夫輪式槍架使它的重量增加了一倍,但是,在移動的時候卻非常容易。馬克沁M1910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俄羅斯用于內戰,同時在抗美援朝時志愿軍有部分使用馬克沁M1910機槍。 ![]() 1918年美國-柯爾特M1895機槍美國的柯爾特M1895機槍的操作方式非常獨特,所以被人們戲稱為“土豆挖掘機”。該槍采用導氣式發射原理,每分鐘可以發射450發子彈,它和杠桿式步槍一樣,由于射擊時杠桿活塞不斷的在槍管下擺動,所以像極了挖土豆的鏟子。 ![]() 柯爾特M1895機槍曾經參加了美國-西班牙戰爭、菲律賓戰爭,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并沒有看到使用,雖然它已經誕生了,可能是性能不及馬克沁系列,所以不被采用。 ![]() 1918年美國-勃朗寧M1917式機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1917年美國就參加了戰爭,而那個時候他們幾乎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武器。幸好他們還有一個天才設計師“約翰·勃朗寧”他在M1917機槍中引進了馬克沁機槍的設計,使原來每分鐘450發的射速,提高至每分鐘600發。 ![]() 勃朗寧把M1919改為氣冷式后,這種機槍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就算是今天依舊有些軍隊還在使用。假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繼續下去,毫無疑問勃朗寧M1917機槍肯定是美國標準的軍用武器。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槍就是以上這些,如果有不足歡迎大家補充。很顯然,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有很多自動步槍,不過由于篇幅有限就不過多介紹了,如果對槍械、戰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以下“縱橫戰略”我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