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日本通編譯 首發(fā)于日本通網站 https://www./viewnews-107673.html 翻譯:可妮兔 近年來,日本的房屋閑置問題日益嚴峻。如果擁有了房屋所有權本不應該放棄,但是固定資產稅、保險費、管理費等高昂的支出,使很多房屋成為了“負動產”(日語中“負動產”與“不動產”的發(fā)音相同)。 日本人對住宅的要求有了很大變化 日本住宅短缺最嚴重的時候是二戰(zhàn)后的經濟高度成長期。 1970年以后,在距離東京商業(yè)中心的大手町、丸之內、新宿、澀谷等山手線沿線1~1.5小時車程的郊區(qū),開發(fā)了大量的住宅,形成了“住宅城”。 這些人口密集區(qū)的居民主要以1947年~1949年出生的上班族們?yōu)橹鳎麄円驗楣ぷ鲙е迌簛淼竭@里,這樣的小家庭構成了住宅區(qū)的細胞。 時間又過了50年,除了車站附近高價的地段,住宅與主人一樣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 最近人們對房屋的要求就是“市中心”、“車站附近”。 一方面,日本面臨著住宅飽和、空房增加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出現了汽車持有率低、夫妻雙方都工作的家庭增加等現象。 因此租房和買房的人都希望選擇“距離車站7分鐘以內”的地段。 曾經住在的郊外住宅區(qū)的家庭的孩子們已經長大獨立,搬到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居住。因此在遠離城市的大片郊區(qū)剩下很多破舊的住宅,房主多為七八十歲的喪偶老人。 10年間地價下降至原來的十分之一 今年4月,一位記者來到了上世紀70年代在關東地區(qū)開發(fā)的商品房住宅區(qū)。這片商品區(qū)距離最近的車站步行需要30分鐘,公交一小時兩趟。 記者調查發(fā)現,在總共能容納600戶家庭的住宅區(qū)里,有50戶房屋處于閑置狀態(tài),空房率達8%。 白天街道內很冷清,偶爾能看到幾位老年人,沒有小孩子的身影。向當地居民了解發(fā)現,住在這里的主要是七八十歲的老人。 這個住宅區(qū)在10年前的售價約每平米4.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74元),但去年售價降為0.4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7元)。 這些舊宅被拆除的少,很多都處于閑置狀態(tài),墻壁已經受損,園內長滿了雜草。預計未來5到10年,空宅的數量還會繼續(xù)增加,街景會愈發(fā)破舊,房子更難賣出去。 拆遷費每平米近千元 房子即使空著也要投入資金。普通的住宅要繳納市町村稅的固定資產稅、城市規(guī)劃稅。這兩項加起來要5萬~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190~3826元)。 賣不出去的房子也要繳納固定資產稅,而且固定資產稅與建筑年限無關。如果再買火災保險,結構最簡單的住宅一年也要繳納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8元)的保費。 如果周邊房屋閑置,容易引發(fā)諸多安全問題。如害蟲滋生、入室盜竊、蓄意縱火等。 2015年日本政府出臺了空宅對策特別措施法,將市町村的空置危房定為“特定空房”。“特定空房”不適用只征收固定資產稅的六分之一的“住宅用地特例”,因此固定資產稅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戶主還要至少一個月去一次舊宅進行管理,自己不清理就要請空宅管理服務人員打掃,一個月至少要花掉一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7元)的費用。 木質結構的住宅的拆遷費為每平米1.2~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65~956元),輕型鋼結構的房屋每平米1.5萬~2.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56~1338元)。如果是130平米的住宅,要花費160萬~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12.7萬元)。 很多年輕人拆不起舊宅,只好將房屋轉給旁邊鄰居。即使賣給鄰居做車庫、菜園也賣不出高價。 公寓的問題更嚴重 公寓,說到底就是共同住宅,問題就更多了。 如果公寓閑置,會產生管理費、修繕基金等負債。從公寓整體來看,一棟公寓樓閑置的戶數越多,管理費、修繕基金的征收就越難。 一方面在管理上難以滿足清理需求,另一方面在房屋修繕上也沒有安全感,于是越來越多的住戶搬離,造成空宅的惡性循環(huán)。 雖然有空宅對策特別措施法,但該法主要適用于一戶建,能適用公寓的很少。空宅即使賣不出去、租不出去,也必須繼續(xù)繳納固定資產稅等費用,因此空宅變成開篇提到的“負動產”。 日本早已面臨人口減少的問題。 現在在日本很多地方出現了花數百萬日元拆遷、或者免費將房子送給鄰居的現象。所以這些地方的地價遠遠低于國土交通省每年公布的數據。 例如,郊區(qū)住宅名義上的地價為每平米4.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68元),但實際成交額還不到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56元)。還有很多房屋和土地無法簽約成交。 對于房屋閑置的種種問題,日本政府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未來隨著少子化、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這一問題可能會更加嚴峻。 - 完 -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