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05 文: 李秦 教練來源:有意思教練(ID:messagecoach前兩天跟老板討論工作的時候,老板得空就對著桌上的小鏡子看兩眼。我有點納悶兒,說話的時候就多看了兩眼她的臉。挺正常的啊,一如既往的健康黑,沒有青春痘,沒有油筆道兒,牙上也沒有韭菜葉兒……唯一不太正常的是,她一直對我眨眼睛。我好像突然明白了點什么,特別關心地開口:“您昨晚是不是沒睡好啊?” 然后氣氛瞬間尷尬了,安靜了五秒鐘之后,老板都快哭出來了:“我昨天去種了個睫毛,多明顯啊,這么美,你就不能夸夸我嗎?” 我:…… 你看,誰都想要被夸。要說夸人能帶來的好處,無數前輩已經說了很多條了,比如會對對方產生正強化,獲得別人同樣真誠的反饋,雙方身心愉悅,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扯遠了! 誰都知道夸人很重要,那為什么就是有人夸不出口,夸不到點兒上呢? 01 為什么夸人這么難?1 關注事情,而不關注人。 缺少一根敏銳的神經 這就是導致我這么尷尬的根本原因,一心想著趕緊抓著老板的時間讓事情有個結論,完全忽略了老板的需求,而沒有真正關心這個人,也就會對TA的一些東西不夠敏銳。不過話說回來,對于我這種女漢子來說,老板就算把眼眨到抽筋,我可能還是看不出來,因為對這些美妝的路數實在是無感。 2 對對方有更高的期待, 說白了,就是對他人的優點視而不見 這點其實特別體現在那些望子女成龍鳳的家長身上。朋友聚會,小C每次都會說一堆孩子的缺點。一次,有個朋友說:“你家孩子上次期末考試全班第一,你還想咋地?”小C做賊一樣地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孩子,小聲說:“不能提,這事在家里根本不能提,他尾巴得翹天上去!這才小學,算不了什么,更何況,跟年級第一還差十幾分呢!” 越是親近的人,似乎就有越高的要求,美其名曰為對方好,但,一味地忽略優點,總是舉著小鞭子,真的是好嗎? 3 自己沒有被真正地夸過, 不知道什么才是夸人的正確姿勢 這類人還真的不在少數,當一個人沒有經歷過被真誠夸獎的感受,沒有被真誠的夸獎激發出能量時,TA真的不知道夸別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夸。就像你非要讓一個沒吃過香草味冰淇淋的人去形容它的味道,肯定說不出來啊! 4 認為夸獎別人, 就會讓自己低人一等 TA都沒來夸我,我為什么要去夸TA呢?夸別人,不就意味著暴露了我不如TA的地方嗎?我可不想做這種自曝其短的傻事!真的傻嗎?這種看似萬無一失的自我保護,會讓你喪失很多生活中的真誠。而且,就算是夸了,這種“禮尚往來”似的夸獎也沒有任何真誠可言。 5 我的夸獎不能落入俗套, 一定要與眾不同,一鳴驚人 于是搜腸刮肚找新穎的詞兒、句子,還沒等找到,想要夸的人都不知道哪兒去了,熱乎勁兒一過,就把自己卡那了,只能心里暗暗惋惜。 02 那些失敗的“夸獎”,敗在哪里呢?講真,夸人這件事情,還真是門藝術,需要靈活,避免套路。我經歷過的失敗的夸獎,無外乎這么幾類: 1 不走心 如果你認為“干得不錯!太厲害了!Good Job!”也算是夸獎的話,那我覺得你還真的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夸。這些就是個表達詞而已,因為它可以用在任何場景、任何人的身上。聽到這樣的表達,你會有被看見的感覺嗎?你會熱血沸騰嗎?!一定不會! 我覺得這只是在挑不出毛病的時候給的一句結論而已。 2 不真誠 十幾年前,我的一位老板,酷愛折騰自己的頭發,每過一個長假,總會換個發型,要不就是顏色。有一次,整出來的效果讓她看起來老了十歲,但她自己特開心,逢人就問好看嗎?問到我的時候,我知道不能說實話,但又不甘心說假話,于是擠出來了一句“挺好的”,說得格外咬牙切齒,估計表情也挺猙獰的。 后來,這位老板再也沒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你的不真誠,對方一定能感受到,這樣的夸還真不如不夸。 3 套路化 幾年前的管理培訓里,反饋的時候先說優點再說缺點的“先跟后帶”理論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套路化到夸人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后面的提意見做鋪墊。我最近一個企業訓練營里的學員,聽到我夸他對不同的團隊成員觀察很用心,思考深入后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教練,我知道你后面肯定要說我的缺點了”。 這個反應一時讓我有點難過,于是馬上對他說:“我就是在夸你,因為你做得好而認可,沒有其他的!” 我能感覺到他在手機那一端瞬間的陌生感,以及后來的喜悅。因此在夸人的時候,請記住: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誠得人心。 4 睜眼說瞎話 這個就是字面的意思,為了夸而夸,就是純拍馬屁,但這種沒有真誠不長眼地拍,八成會拍在馬蹄子上,怎么可能實現那些夸人的好處呢? 03 夸人的正確姿勢那到底該怎么夸呢? 1 一個基本原則 真誠。真誠的最大表現就是注重細節。你夸的是一個人,這個人一定有TA獨一無二的地方。不要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套用在每一個人身上,失去真誠的夸獎,就沒有了靈魂,什么華麗的辭藻堆砌都沒用。夸得真誠,除了說出對方好在哪里,最好給出一個具體的例子,這才走心! 2 兩個放大器 當眾夸獎的效果一定比單獨夸獎的效果好,比如說,我老板發朋友圈公開表揚我向上管理做得好的時候,我就特開心。 背后夸獎比當面夸獎的效果好。背后夸獎也叫第三方夸獎:比如,客戶跟我說,“Tina,我們的學員都跟我說他們特別喜歡你,能跟你學好多東西”,就比客戶直接跟我說“我覺得你挺好的”讓我更有成就感。記住,這是放大器,并不意味著當面夸獎就可以省略。 3 三個層次 有人說,我不知道該怎么具體地夸一個人,那么這三個層次一定能幫到你。 首先,最基層的是夸一個人擁有的東西(Having),可以是TA的外表,擁有的資源等等,之所以是最基層,是因為這些最顯而易見,只要你想夸,總能找到點。 其次,夸一個人的行為(Doing),TA做了什么導致了什么結果,學習了什么獲得了什么能力,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觀察,或前后的對比才能看出來,沒有基層信息那么明顯。 最后,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這個人的特質(Being),你通過什么看到TA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當然,這里的特質一定是積極的,否則就不是夸了!之所以是最高境界,是因為它最難被看到,甚至有時候當事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如果能被你準確地夸出來,那簡直就是夸到心窩窩里去了,有可能因為這一句話就視你為知己了。 4 四個階段 很多人決定是否夸贊一個人,都是根據他做事的結果來進行判斷。事情獲得了預期中或超預期的結果,大家都知道該夸什么,但如果結果不好呢?就不能夸了嗎? 結果不好,其實可以往前回溯一段,夸過程,過程中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如果過程中找不出亮點,還可以再往前,夸出發點;如果出發點都沒定位準,那還可以夸的就是動機了。 有人會問:動機就一定都是值得被夸獎的嗎?對,一定都是!因為教練的基本原則里就有一條,每個行為背后都有積極的動機。只要你愿意試試看,一定會有新發現! 總結 有人會問:“說得這么明白,你怎么一開始還不夸自己的老板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從知道到做到。我也是個普通人,經常會犯錯,犯了錯,才會反思,才會有這一篇文章。所以,我也在成長,而成長,與年齡無關。 自從被老板送了外號“T懟懟”之后,我更坦然了,每天不懟兩句,大家總覺得這一天少了點什么~ 不過該夸的時候也會夸,比如,下周我們要開的“組織生活會”(也就老板這么大歲數的人才能整出這么有居委會感的名字),我就打算學以致用! 作者簡介:李秦Tina,有意思教練特約作者/教練。共創式認證教練,DISC認證講師,4D領導力認證講師。在外企混跡十幾年的北京大妞,在使命的感召下毅然轉型,專注于教練和培訓,奔跑在自由職業的不歸路上。微信公眾號:有意思教練(ID:messagecoach)責任編輯 | Spencer、Clai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