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章款識中所出現的書體,極為齊備,真、行、草、隸、篆無所不有。在具體應用中, 有的款識純用一種書體,或真,或草,或行,或隸,或篆;有的款識同時用兩種或三種書體。由于不同的作者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書法審美觀,因此不同印家所作相同書體的印款也就各具風采。 (一) 楷書款 楷書款最早出現在隋官印中,后來各時期的官印大量使用。在私印款中,楷書的用量最大。明清時期,楷書款的風格極為豐富。清代咸豐之前,諸印家在書法方面均宗隋唐。咸豐起, 趙之謙參北魏之法,還時而採用陽文形式。明至現代印家的楷書款,風貌最具代表性者當推何震、丁敬、黃易、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趙之謙、徐三庚、吳昌碩、胡縵、黃士陵、趙時橺、王提等諸家。印款中的楷書,點畫形狀一般遠比墨跡簡潔,橫畫起首輕收尾重,捺大多以長點替代,其風貌自成一格。 (二) 行草書款 行草書款,在明中葉起大量出現,至今不衰。明代文彭之作清麗灑脫,清代高鳳翰、鄧石如之作渾古厚重,丁敬之作生辣勁澀,吳熙載之作明快敘逸,近人來楚生之怍蒼老茂勁,成為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風格。行草款雖出于刀刻,卻也筆勢連綿,氣貫字襄行間,在意趣方面與行草書墨跡不盡相同,也頗多可人之處。 (三) 隸書款 隸書款,在古代官印中時有出現,明至現代印家用量也頗多。在印史上,隸書款成就卓著 者有鄧石如、黃易、陳鴻壽、吳熙載、趙之謙、趙時橺、王提、鄧散木、來楚生等印家。諸印 家的隸書款,或以形勝、或以意勝,或以趣勝,反映了不同的審美意識,表現了不同的美感。隸書印款,與漢碑刻、墨跡相比較,既有共同點,又有相巽處,可謂別具情趣。 (四) 篆書款 篆書款,多出現在私印之中,晚清和近現代出現的量最多。以篆書入款,目前所見的最早 資料當屬南宋時期的私印“張同之印”。刻篆書款的好手要數趙之謙、吳昌碩、趙時橺、來楚 生諸家,或用籀書,或用小箓,或蒼渾,或秀勁,各具擅長。 (五) 多體組合款 將二種或三種字體合用于一款者,為多體組合款。多體組合款的內容大多可分為兩段,也 有兩段以上者,每段內容以不同書體為之,意在區別內容之不同。多體組合款,在近現代頗為多見。將兩種或三種字體同時用于一款,不僅可使款文的不同內容更醒目,更可增添款面書法 形式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