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月氏以費爾干納為基地、征服巴克特里亞后,中亞的統治階級就一直是來自東方的游牧民。 大月氏被貴霜帝國取代后,其重心轉移到巴克特里亞和北印度,費爾干納活躍的游牧民族,就變成了新的一輪從東方遷徙而來的嚈噠人。 嚈噠人,《梁書》說其為車師別種。新疆在漢朝城邦林立的年代,有兩個較強大的游牧國家,風俗與其他城邦截然不同,一個是烏孫,另一個就是東疆的車師。 在新疆東部逐漸成為漢人和漢化吐火羅人(龍家人)居住地的十六國南北朝時期,車師人這個東疆原住民能去哪兒呢?只能要么漢化,要么被西遷的鐵勒人同化。 車師人與鐵勒都是原始突厥語的使用者。據錢伯泉先生的考據,雖然不能完全確定,但車師人有很大可能,即便不是突厥語使用者,也是類似語言的使用者。“烏古斯人”一詞的來源,很有可能就是車師或者說“姑師”。 匈奴語大致是一種原始阿爾泰語,其影響和擴散使得從蒙古高原一直到新疆東部的游牧民形成了共同語言,即原始阿爾泰語。車師在被匈奴的政治影響下,使得吐火羅語的因素也進入了匈奴,但他們的語言則高度匈奴化了。 后來,西面的鐵勒各部和東面的鮮卑,分割了匈奴的遺產,使得匈奴語發生分割變化。保留了較多匈奴語的鐵勒人逐漸形成突厥語;而一直游離于匈奴之外的鮮卑人,在征服并融合匈奴人的同時,發展出了蒙古語。 而車師,作為已經亡國的東疆游牧國家,他們中沒有參與嚈噠的部分,也就只能投入鐵勒的懷抱了。西突厥各別部中著名的哥舒部落,也就是唐朝名將哥舒翰的來源部落,又稱姑蘇部落,便很有可能是留在新疆融入鐵勒、最后融入突厥的車師人。 車師有個和鐵勒人之間的人種差異,鐵勒人主要是北亞人種和東亞人種(黃種人)。車師人則是吐火羅人為主,屬于印歐人種,因而嚈噠人被俗稱為白匈奴。他們除了人種外,其他的東西和匈奴都是一毛一樣的。使用的語言也是接近匈奴語的原始突厥語,所以被稱為白匈奴再恰當不過了。 突厥征服嚈噠后,嚈噠人幾乎人間蒸發一般完全消失,因為嚈噠人和突厥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是最容易被突厥同化的部分了。突厥人也因此融入了大量印歐人,掀起了突厥化的開端。 突厥最大的特點,在于它是第一個擁有文字的游牧民族。有了文字的突厥文化,在中原人看來仍然很原始,但相對中亞原住民已經不分伯仲了。 從嚈噠人征服中亞,再到突厥人征服嚈噠人,再到突厥人和中亞塞種游牧民族融合成土庫曼人,中亞就此一直被使用突厥語的群體統治,塞種游牧民族的突厥化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這一點可以類比蒙古人崛起之前的蒙古高原,那時候突厥語在蒙古高原仍然有一席之地,可是在蒙古的完全崛起之后,突厥語使用者在蒙古高原就被蒙古人同化得一個不剩了。 雖然游牧民族人口少,但突厥語群體不僅一直是統治階級,也一直壟斷著軍事集團;而中亞又沒有科舉,軍隊就是階級晉升的唯一渠道。比如阿古柏出身于塔吉克貧民,自幼給烏茲別克軍官當男寵,很快就被突厥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