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它是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 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清玩。其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雕刻手法也細致入微。 明人魏學洢作《核舟記》,描述明代天啟年間虞山核雕藝人王毅(字叔遠)所作核舟“東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畫。 在陜西省蒲城縣,有這樣一位核雕手藝人,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這一切。 耿東旺,男,陜西省蒲城縣人,出生于1978年7月,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蒲城縣政協委員。從事核雕工藝10余年。現為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陜西省工藝美術學會副秘書長、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核雕傳承人。 “手藝都是通過人一代又一代傳承的,不能偷懶,也無捷徑能走,還必須耐得住性子,不被利誘,這需要有理想,并且每個手藝人都應當永葆匠心。”耿東旺說道。 核雕與人感情是很深的,愛核之人佩戴了核雕以后一般都是不離身的,閑暇時也要常常把玩于手中,這樣久而久之核雕就會與人體的分泌物相結合,使其越來越富有光澤和溫潤,充滿了生機與靈性。 耿東旺在學習創作的初期也遇到了很大挫折,由于核雕技藝屬于微雕,是在一個很小的果核上進行創作的,所以沒有多余的空間來進行修正,更別說出了錯誤反復修改了,這對手藝人具有非常大的考驗,他也是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后才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雕刻技法,并且最終形成了屬于他的風格。 在2016年作品《富貴平安活鏈提梁瓶》榮獲海峽兩岸第四屆中華工藝精品獎,最佳傳承獎(金獎)。 在2017年國家郵政局出版中華文化名家《著名青年核雕藝術家耿東旺藝術鑒賞》郵票卡紀念珍藏冊。 在2017年作品《多子多福活鏈提梁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在2018年作品《馬拉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53屆“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 這獲得的榮譽都是他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心血得來的,而他也將更加堅定的走在非遺文化傳承的道路上,為中國非遺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