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俄羅斯是一個數學強國, 但是我們對于俄羅斯的數學家并不十分熟悉,如柯爾莫哥洛夫, 雖然開創了現代概率論這一學科,但并沒有高斯,黎曼,柯西等廣為人知;又如佩雷爾曼,我們只知道他解決了龐加萊猜想,并多次拒絕數學界對他的頒獎(獎金加起來估計都超過1千萬人民幣),總是帶著一絲神秘感;又如魯金,是實變函數論的開拓者之一,但是網絡竟然找不到他的照片,可能被保護起來了吧……本文盡可能搜集了俄羅斯的一些數學大神作一個排行榜,不排除某些更厲害的人物會被忽略了。 第一位,柯爾莫哥洛夫 俄國數學家,主要在概率論、算法信息論和拓撲學貢獻,最為人所道的是對概率論公理化所作出的貢獻。他曾說:“概率論作為數學學科,可以而且應該從公理開始建設,和幾何、代數的路一樣。 柯爾莫哥洛夫是現代概率論的開拓者之一.柯爾莫哥洛夫與辛欣共同把實變函數的方法應用于概率論. 1933年,柯爾莫哥洛夫的專著《概率論的基礎》出版,書中第一次在測度論基礎上建立了概率論的嚴密公理體系,這一光輝成就使他名垂史冊. 因為這一專著不僅提出了概率論的公理定義,在公理的框架內系統地給出了概率論理論體系.而且給出并證明:相容的有限維概率分布族決定無窮維概率分布的“相容性定理”,解決了隨機過程的概率分布的存在問題;提出了現代的一般的條件概率和條件期望的概念并導出了他們的基本性質,使馬爾可夫過程以及很多關于隨機過程的概念得以嚴格地定義并論證. 這就奠定了近代概率論的基礎,從而使概率論建立在完全嚴格的數學基礎之上. 20世紀50年代中期,柯爾莫哥洛夫開創了研究函數特性的信息論方法. 他引進了度量空間ε熵集的概論,從而得到了函數族與空間《度量地積》的評估方法. 1956年他意外地發現:每一個不論是多少變元的連續函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元連續函數的疊加.1957年,他的學生阿諾爾德證明了每個三元函數均可表示為二元函數的疊加,從而對于連續函數的情形,解決了希爾伯特第13個問題. 這進一步證明了不管是多少變元的連續函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元(或多元)連續函數的疊加. 20世紀60年代以后,他又創造了信息算法理論. 第二位,切比雪夫 俄羅斯數學家、力學家,彼得堡數學學派的奠基人和領袖。。他一生發表了70多篇科學論文,內容涉及數論、概率論、函數逼近論、積分學等方面。他證明了貝爾特蘭公式,自然數列中素數分布的定理,大數定律的一般公式以及中心極限定理。 第三位,魯金 蘇聯數學家,莫斯科數學學派的中心人物。1906年畢業于莫斯科大學,并留校任教。魯金是現代實變函數論的開創者、奠基人之一。他是描述性函數論的創始人之一,發現了更復雜的集——射影集。并提出了許多相關的猜測。此外,他在解析函數論、微分幾何、微分方程等領域都有建樹。 第四位,佩雷爾曼 1966年6月13日出生,猶太人,俄羅斯數學家。他是一位Ricci流的專家,證明了數學中一個重要的未解決的問題:龐加萊猜想。就是那個拒絕接受菲爾茲獎,拒絕接受克雷研究所的7個千禧問題大獎(100萬美金)的大牛,心里只有數學,視錢財如糞土, 就是這么任性。 第五位,馬爾可夫 馬爾可夫是彼得堡數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以數論和概率論方面的工作著稱。他的主要著作有《概率演算》等。在數論方面,他研究了連分數和二次不定式理論,解決了許多難題 。在概率論中,他發展了矩法,擴大了大數律和中心極限定理的應用范圍。馬爾可夫最重要的工作是在1906~1912年間,提出并研究了一種能用數學分析方法研究自然過程的一般圖式——馬爾可夫鏈。同時開創了對一種無后效性的隨機過程——馬爾可夫過程的研究。馬爾可夫經多次觀察試驗發現,一個系統的狀態轉換過程中第n次轉換獲得的狀態常決定于前一次(第(n-1)次)試驗的結果。馬爾可夫進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對于一個系統,由一個狀態轉至另一個狀態的轉換過程中,存在著轉移概率,并且這種轉移概率可以依據其緊接的前一種狀態推算出來,與該系統的原始狀態和此次轉移前的馬爾可夫過程無關。目前,馬爾可夫鏈理論與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公用事業中。 第六位,辛欽 辛欽(1894-1959)前蘇聯數學家、數學教育家。現代概率論的奠基人之一,莫斯科概率學派的開創者。他最早的概率成果是伯努利試驗序列的重對數律,它導源于數論,是莫斯科概率論學派的開端,直到現在重對數律仍然是概率論重要研究課題之一,關于獨立隨機變量序列,他首先與柯爾莫哥洛夫討論了隨機變量級數的收斂性,他證明了:(1)作為強大數律先聲的辛欽弱大數律;(2)隨機變量的無窮小三角列的極限分布類與無窮可分分布類相同. 在分析學中,辛欽早期研究成果屬于函數的度量理論,他引進了漸近導數的概念,推廣了當儒瓦積分,建立了辛欽積分.研究了可測函數的結構,并把函數的度量理論應用于數論和概率論中. 辛欽共發表150多種關于數學和數學史論著.在數學中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有: 辛欽定理、辛欽不等式、辛欽積分、辛欽條件、辛欽可積函數、辛欽轉換原理、辛欽單峰性準則等等,而其中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定理有多種。 第七位,MaximKontsevich 他于1997年獲Poincare獎,1998年Fields獎,2008年Crafood獎,但今年連獲兩項大獎:邵逸夫獎(100萬美元)和Milner基礎物理獎(300萬美元). 1990年德國波恩大學Max-Plank數學研究所邀請他訪問3個月,就在他準備回莫斯科的之前,他參加了Max-Plank研究所的一個為期5天的國際會議,第一個報告是Atiyah,介紹了Witten的一個曲線模空間相交數的猜測,Kontsevich放棄幾個晚上參加宴會的機會,想出了一個證明的思路,在會議結束前,Kontsevich報告了他的想法,引起很大的反響。Max-Plank研究所所長Manin于是把他的訪問期限延長到了3年。這是Kontsevich一生的轉折點,一年后他就完全證明了Witten猜測,還證明了兩個量子重力模型的數學等價性,開始躋身世界一流數學家行列。 第八位,雅科夫·西奈 正挪威科學與文學院26日宣布,2014年度阿貝爾獎(Abel)授予俄羅斯數學家雅科夫·西奈(Yakov G.Sinai),授獎理由是'在動力系統、遍歷性理論以及數學物理學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獎金約100萬美元.雅科夫·西奈1935年9月2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母均是微生物學家.他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曾獲得沃爾夫獎、狄拉克獎等. 第九位, 施密特 著名的蘇聯數學家、地理學家、地球物理學家。施密特院士的科學活動是多方面的。在其整個生活中,他以極大的熱情從事解決科學上“空白點”的最艱亙的任務。 在數學方面,他研究了“群渝”簡題,井創立了莫斯科代數學派;在地球物理學和天文學方面,他創立了地球起源和行星的理論,井為蘇聯地球物理科學的開展開辟了廣范的思路。他的全部科學活動都霄穿著深刻的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施資特院士長時期來是眾多科學雜志的編委、蘇聯大百科全書的奠基者和編委。他也是卓越的科學普及工作者、年青學者的導師。 第十位,康托諾維奇 他在集合論、半空間泛函分忻、泛函近似計算方面有突出貢獻,另外,他還于1939年撰寫丁規劃論的第一部成形著作《生產組織與計劃中的數學擴法》,發展了有利于國民經濟的規劃理論,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