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古來有之,時至今日也被調侃為“世紀最大難題之一”。 矛盾這種事,原因肯定不是單一的,這其中有太多的雞毛蒜皮不足為外人道。不過近幾年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矛盾源頭,也被大伙戲稱為“新型啃老”。 “新型不孝”的實例:張阿姨只有一個兒子,家里條件早些年不算太好,這幾年有所好轉,恰逢兒子婚娶,攢下的錢都給兒子娶媳婦了。 不過張阿姨老兩口倒是挺開心,總算了卻一樁心愿。 老兩口覺得趁自己還能掙錢,還是要多賺一些以備不時之需,小夫妻剛結婚,也不能現在就指著人家養老。 不過張阿姨也有自己的顧慮,思來想去還是和小兩口商量,“將來你們有孩子恐怕我不能幫忙帶,偶爾照顧可以,我和你爸還要為自己的將來做些打算。” 兒媳當時在場,并未有不滿。不過有了孫子后,矛盾還是出現了,兒媳覺得生了孫子自己有功,執意要讓婆婆幫忙帶孩子。 張阿姨有工作在身自然沒答應,婆媳矛盾也就此結下,幾次溝通未果,兒媳婦甚至揚言:“你家的孩子,你不帶誰帶?現在不幫我帶孩子,將來也別指著我給你倆養老!” 兒子面對媳婦唯唯諾諾,一點主都做不了,最后只能妥協,放棄工作照顧孫子,自己還少不了貼補些。 其實老人幫不幫忙孩子真不是天經地義的,幫忙是情分,不幫帶也無可厚非。 實質上,這種強制讓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新型不孝”正在風靡流行,比啃老還讓父母寒心,大部分年輕人迫于生活壓力都中招了。 希望年輕父母能做到這三點:1)不要轉移壓力給父母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社會上逐漸形成了這樣的風氣。 年輕的小兩口生娃后直接當甩手掌柜,把娃丟給父母幫忙帶。下班后有時間就逗逗娃,沒時間就照常過,仿佛在養寵物。 占據時間不說,甚至連孩子的日常開銷也落在了老一輩頭上。 誠然,現在的年輕一輩確實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 但事實上,所有老一輩人當年的壓力也不小,也是一路上奮斗過來的,又何嘗不辛苦呢? 父母輩靠自己熬過來了,不應該再多承受一份來自孫輩的負擔。 他們本該享受生活享受晚年的,如果因為你的自私,犧牲了自己的時間,此為不孝之一。 2)別讓父母淚汗齊流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 實際上,大部分人也能很好得貫徹這一點,面對陌生人的善良,總是能報以回饋。 但恰恰很多時候,這份堪比涌泉的善意我們卻給不了父母。 甚至說,我們壓根就忽略了應該給予父母的回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誠然,似乎做子女的即便做得再多也回報不了父母的恩情,但這不代表就可以因此認為理所應當。 更多時候,父母在乎的只是兒女的態度。 你索取也好,父母甘愿付出也罷,到最后都只希望能換取你那份發自內心的態度,那份孝順。 不要到頭來讓父母只能淚汗齊流,此為不孝之二。 3)你把我養大,我給你養老 你把我養大,我給你養老,這才是做子女應有的態度。 父母參與了你最柔弱的前半生,在他們的呵護下,看著你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這期間所付出的,或許只有你當了父母后才能體會。 作為子女,更應該努力參與他們的下半生,當他們老了,需要幫助和照顧,兒女也應該毫無怨言。 若一味索取,不去付出,“啃老”是種羞恥,此為不孝之三。 小島的叨叨:現實情況中,公婆確實沒有撫養兒媳長大,但只要其他方面做到位,哪怕不帶孩子,也應當融洽相處。 當然,現實遠比想象中復雜,很多人在家庭關系中的處理都不到位,但這不應當與是否幫忙帶孫子掛鉤。 感情需要將心比心,婆婆若對兒媳好,兒媳多半也會孝順。愿每個人做的事,都對得起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 至于帶孩子的事,父母既然生下了,就要做好準備。哪怕壓力再大,陪伴才是最關鍵的。 不要讓孩子僅此一次的成長,失去來自父母的關懷;更不要讓含辛茹苦的老一輩,再重歷一次苦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