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古尋珍」帶你身臨其境,感受古代藝術品的魅力 常年拍賣征集,鑒定,售賣古董珍玩 劉弘,西晉名將,字和季,沛國相人,生于公元236年,于公元306年病逝于湖北襄陽軍中,享年70歲。爵封宣成公,歷任荊州刺史,鎮南將軍,車騎大將軍等職。葬于湘鄂兩省交界處的安鄉黃山頭主峰東南麓的南禪灣。1991年4月經省文物部門批準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發掘出文物78件。神獸紋白玉樽、尤紋帶卡金牌、“宣成公”龜型金印、“鎮南將軍”龜型金印等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劉弘墓因出土的文物精美、完整、時代較為明確,為研究同一時期的出土文物提供了斷代標尺對西晉上層社會的研究,提供了準確可靠的實物佐證。 這座墓葬的發現也是屬于偶然,1990年的時候,湖南省的一位農民在田地里干活的時候,挖到了一個坑,咋一看沒有什么特別。但當繼續挖掘下去的時候,卻挖出了青磚。說明這個洞底下一定埋藏著什么東西,于是報告了當地的博物館。考古專家們趕到后之后,經過研究發現,這些青磚其實是墓葬的墓頂。 有時候發現墓葬之后,出于保護的角度,不一定會馬上進行發掘,比如秦始皇的墓葬到現在也沒有發掘。但是出于一些特殊的情況,墓葬可能會有損壞,這時候就要就行補救性的發掘,盡可能地把墓葬中的文物搶救出來。這座墓葬就是這樣的情況,因為離地面很近,很可能下雨之后,就有雨水滲進去,破壞里面的文物,所以考古專家們做出了發掘墓葬的決定。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出乎意料地豐富。出土的文物中金器和玉制品有將近八十件,同時還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印章等,其中最珍貴的是神獸紋玉樽。出于保護的考慮,它還被列為不能對外展出的文物之一。 神獸紋玉樽 嵌綠松石螭龍紋金帶扣 西晉 長9、首寬6、尾寬5.5、厚0.3厘米,重50克 1991年安鄉黃山鎮劉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鎮南將軍章”金印 西晉 印面2.5×2.5、高2.2厘米,重131.5克 1991年安鄉縣黃山鎮劉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西晉 印面2.5×2.5厘米,重165.8克 1991年安鄉縣黃山鎮劉弘墓出土 龜首高昂,龜背拱起,尾下垂,四肢粗壯,腹下鏤空。篆體陰刻“宣成公章”四字,是墓主的爵位。同墓還出土了兩枚印章,一為雙面銅印,刻有“劉弘”、“劉和季”,為墓主的姓名及字;一為“鎮南將軍章”金印,為墓主的官職。據《晉書·劉弘傳》的記載:“劉弘,字和季”,“以勛德兼茂,封宣成公。”“太安中,張昌作亂……以弘代為鎮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劉弘,西晉時先后拜荊州刺史和寧朔、車騎、鎮南建軍,并以“勛德兼茂” 封宣成公。這兩枚金印的出土,既證實了史籍所記的可靠信,也印證了晉代“四鎮”將軍位從公爵,皆假金章的制度,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關于將軍劉弘的墓葬,還有一個難解的謎題。那就是作為西晉的將軍,他為什么既沒有在都城洛陽下葬,也不在自己的老家沛國葬下,而是葬在了這個偏遠的地方呢?這跟當時的局勢有關,首先,劉弘想在自己的老家下葬,但是當時被陳敏牢牢占領著,回去是一件幾乎沒有可能的事情。另外,都城洛陽也不平靜,當時正發生了八王之亂,就連皇帝都要被迫離開洛陽。如果把自己的墓地設置在洛陽的話,很可能剛下葬就會被人扒開,十分不安全。 出于各種因素,劉弘把自己的墓穴定在了這個偏遠的地方,幾千年后才被人發現。 “賞古尋珍”是由業內資深從業者搭建的藝術品交流平臺,旨在為頂極收藏家從全世界搜羅頂極的古董藝術品。為藏家提供一個除了拍賣行以外另一種快速,便捷的交易方式。眾所周知拍賣行周期長,拍賣也存在不確定性,成交了遇到不付款的買家也是常有的事,成交僅限于拍賣日當天。最關鍵一點對于賣家沒有任何保真。而我們是一年365天都可以提供古董收藏品。而且一定是來源清晰,流傳有序。而且有充裕的現金流確保貨到款到。 在這里,你有機會買到更加物有所值的收藏品,我經常會遇到賣家急需現金而會低價偏宜讓出早年大拍上買的古董藝術品。不過這種需要碰。畢竟大多數情況是古董的價值只會越來越高的。 針對藏品沒有來源的賣家,需先鑒定,鑒定收費,所以“國寶幫”和騙子就不要浪費大家時間了。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