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名款瓷器,以典雅的堂名、齋名和“清賞珍玩”之類的文字燒在瓷器上,作為私家燒藏的標志,這種銘款即堂名款。 清光緒·綠地粉彩藤蘿花鳥紋圓盒 蓋面上紅彩書“大雅齋”3字楷書款和“天地一家春”5字篆書款。 堂名款內容可有堂名、居名、齋名、軒名、室名、殿名、樓名、閣名等等。堂名款以康熙、乾隆時盛行,且形式多種多樣,多見于官窯制品。 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紋蓋碗 清人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瓷款之堂名、齋名者,大抵皆用楷書,制品之人有四類,一為帝王,一為親貴,一為名士而達官者,一為雅匠良工也。” 其書漢云:“稱堂、稱齋者,親王、親貴、達官、名匠皆有之,若稱書屋、山房者,稱珍藏、珍玩、雅制、雅玩者,親王達官有之,而帝王無是也,故此類款,概謂之稱家款。” 由于品類太多,我們今天先說帝王堂名款。 帝王堂名款瓷器出現的時間較早,在宋代定窯、汝窯、鈞窯瓷器上就有“奉華”“慈福”“德壽”等銘文,主要是宋室宮殿之名。歷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堂名款瓷器,在傳世品中這些瓷器占有一定比重,只是目前很難與文獻記載相對應。 宋·汝窯奉華紙槌瓶 帝王堂款中,我們再著重說清代款。 關于清代帝王的堂名款瓷器,《飲流齋說瓷》中也寫到:“乾隆有彩華、彩秀二堂,皆內府物也,雍正為東園、文石山房;雍乾間為紅荔山房;乾隆為友棠咨硯書屋、瑤華道人;道光為十硯齋。” 其中,目前能夠確切查有出處的帝王堂名款瓷器有以下幾種: “懋勤殿”款 懋勤殿”位于乾清宮西廡,取“懋學勤政”之義,為皇室貯藏圖書史籍之地。康熙作皇子時曾在“懋勤殿”內讀書。此外,“懋勤殿”還是皇帝御殿親閱檔冊,親自勾決之處,內閣大學士及刑部官員皆面承諭旨于“懋勤殿”。 “懋勤殿”款龍紋印盒 “朗唫閣”款 朗唫閣 “朗唫閣”是雍正在繼位之前自己的私邸,雍親王的私邸。這種款識瓷器是雍正個人使用的東西,甚至比“大清雍正年制”款更重要。 清雍正·斗彩花卉“朗唫閣製”盞 “朗潤”款 “朗潤”位于福建宮花園內延春閣內,為福建宮花園內佳景之一,乾隆曾在此陪皇太后觀燈,1923年建福宮花園毀于大火。 霽藍地描金粉彩詩句花卉紋大瓶 鈐“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潤”六枚礬紅彩篆體閑章 “樂善堂”款 “樂善堂”在重華宮內崇敬殿,是乾隆為皇子時成婚時所居之處,乾隆曾將自己作皇子時所作詩文集成《樂善堂全集》刊印。 ![]() 粉彩描金書函式金鐘籠 題簽上墨書篆體“樂善堂”三字,仿《樂善堂金集》而制 “慎德堂”款 “慎德堂”是圓明園內的一組建筑,位于圓明園九洲清晏的西面,是道光皇帝在圓明園內的一處生活行宮,晚年主要生活在此。慎德堂款瓷器在道光一朝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飲流齋說瓷》記載:“親貴中雅制之品以‘慎德’‘紹聞’為最有名,‘慎德’瓶類近極罕見,有之則價值甚昂”。 ![]() ![]() “慎德堂制”款粉彩賽龍、鳳舟圖盤 此外,堂名款還有“雨香齋”、“惜陰堂”、“竹石居”、“正誼書屋”、“紅荔山房”等等。 堂名款的流行大概是從明代的中后期,尤其嘉靖、萬歷年間開始大量出現,明末清初越演越烈,一直持續到晚清民國還很流行。 堂名款瓷器一般都是皇家、貴族或文人所定燒的,所以質量往往更佳,品味也更高,數量也相對稀少,對于收藏來說也更具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