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電視劇《聊齋》之《毛大福》,深為狼之仁義所動。 人世間終究是邪不壓正,老天爺終究是行“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之法。 勸諸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所謂神目如電,暗室虧心,勸人遠惡近善,慎獨慎行,做到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即可。 天地之道,自有其妙。一切運轉(zhuǎn),自有其法。善惡之報,蔚為盛也。天下三百六十行,皆有其立身立德之規(guī)。 所謂醫(yī)者,須以仁心仁術(shù),為天下蒼生祛病療疾,故言醫(yī)者父母心,救生靈于沉疴,得福報于冥冥。醫(yī)者毛大福之義舉善行即是印證。 而劇末毛大福之一番慷慨陳言,字字出自肺腑,字字皆帶血淚。所指陳人間之惡,入木三分。 反觀于今日,人面獸心、狼心狗肺者何其多哉!較之以往,今之惡人亦是多無可多也。 醫(yī)者徒能治身而不能治心,人之善惡無從治之矣!故人世間身強力壯、動作矯健而心術(shù)不正、居心不良者比比皆是。 天下之眾熙熙攘攘,不如狼者可居其半。 《毛大福》 作者:蒲松齡 ? 太行毛大福,瘍醫(yī)也。 一日行術(shù)歸,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視,則布裹金飾數(shù)事。 方怪異間,狼前歡躍, 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惡,因從之去。 未幾至穴,見一狼病臥,視頂上有巨瘡,潰腐生蛆。毛悟其意,撥剔凈盡,敷藥如法,乃行。 日既晚,狼遙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數(shù)狼,咆哮相侵,懼甚。 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語,從狼悉散去。毛乃歸。 ? 先是,邑有銀商寧泰,被盜殺于途,莫可追詰。 會毛貨金飾,為寧所認,執(zhí)赴公庭。毛訴所從來,官不信,械之。毛冤極不能自伸,惟求寬釋,請問諸狼。 官遣兩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歸,及暮不至,三人遂反。 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瘡痕猶在,毛識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饋贈,今遂以此被屈。君不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狼見毛被縶,怒奔隸。 隸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兩三聲,山中百狼群集,圍旋隸。隸大窘。 狼競前嚙縶索,隸悟其意,解毛縛,狼乃俱去。 ? 歸述其狀,官異之,未遽釋毛。后數(shù)日,官出行。 一狼銜敝履委道上。官過之,狼又銜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 官歸,陰遣人訪履主。或傳某村有叢薪者,被二狼迫逐,銜其履而去。拘來認之,果其履也。遂疑殺寧者必薪,鞫之果然。 蓋薪殺寧,取其巨金,衣底藏飾,未遑搜括,被狼銜去也。 ? 昔一穩(wěn)婆出歸,遇一狼阻道,牽衣若欲召之。 乃從去,見雌狼方娩不下。嫗為用力按捺,產(chǎn)下放歸。 明日,狼銜鹿肉置其家以報之。可知此事從來多有。 編者按:本文摘自蒲松齡《聊齋志異·毛大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