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特征與早期撫養有密切的關系,父母的養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后反應,在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逐步顯現出來。李玫瑾教授分析了孩子心理問題從0-6歲形成期、6-12歲潛伏期、13-18歲表現期各個時期的心理問題和對策,提醒家長,家庭的撫養不僅是物質撫養,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文| 李玫瑾 01 各位專家、學者、老師、家長,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有這么一個被邀請的機會,今天和大家相聚,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人的養育和家庭教育。 其實我今年上半年,參加一個會的時候,有這么一個觀點,也就是說呢,人的這個育呢,不要都用教育,而要用養育,這個養育呢實際上, 剛才我跟旁邊的梅教授也在簡單地說了幾句啊,我認為我們現在中國在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的社會發展非常快, 我們整個的形式都發生了變化,環境也變化,所以大家越來越意識到孩子都不好教育了,尤其是信息化、社會化這幾個化。 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呢,很多家長經常在網上給我提問,因為我太忙了,我在微博一般也不回答,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呢, 基本都是在我們心理學上來說都已經出現了征兆,這個征兆就是已經出問題了,問題表現在哪呢,一般都表現在行為上, 所以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的時候,家長特別著急,然后呢很多人就特別希望找專家,就跟我們生病了,特別希望找醫生趕快給我治病, 但是作為醫生也就是我們心理學家來看,有些病呢,說句實話啊,我已經沒有辦法了,所以現在有一句話,大家很多都知道,大夫經常講到叫帶病延年。 那么帶病延年呢,有的是我們生理上的,不得已的,服著藥的一直這么堅持著,可心理上我們關鍵沒有藥, 當沒有藥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的行為問題就很難了啊,怎么辦呢啊,可是問題你找專家,找我,我告訴你你十多年養出來的毛病,你找我談一次話,跟他說幾句話,那是治不了的, 所以這是讓我希望,更多地去告訴大家,這個家庭教育呢或者家庭養育方面的額只是,那么這個知識呢,很多人會說了,李老師聽你這知識聽完了,我這孩子都大了。 那么這個話呢,我要想還要給大家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呢就是說,我們網上有一句話,叫“貴族是三代養出來的”,這句話呢一點不夸張,什么叫三代呢, 也就是說我養孩子的時候,沒經驗可能我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可是呢,隨著我的年齡增長,我自己搞心理學的哈,我在養我自己孩子的時候,我現在回頭看簡直一塌糊涂, 可是呢,我現在我全明白了,那明白怎么辦呢,我并不覺得我晚,為什么?因為我又見到第三代了,我可以在第三代的成長當中,我起到1/3的作用, 也就是說我給我女兒一指導,告訴她哪些問題要注意啊,所以呢我們講這個家庭的這個跟養孩子的這個事兒,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 我今天提出:家庭的養育它決定民族的實力。那么這個問題呢,也就是說我今天實際上這個題目呢,講的是早年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后來又把這個。。。 02 那么我今天呢想重點查看,心理養育或者說心理撫養,這個心理到底是什么,養什么心理。 我們都知道養人呢,我們更多的想法就是給他吃飽喝足啊,然后到六歲呢,讓學校去教育, 所以剛才我們這個趙秘書長,他介紹這個家庭教育的問題,很多家長都認為學校教育不錯對吧,那么人和外界接觸也一樣,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啊,電腦除了沒有味覺,他有視頻和聲音,那么也就是說呢,人機互動呢,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 他是在調解你,調節呢他光輸入,所以有人就問我那個就是,傳銷怎么被洗腦的啊,包括斯德哥爾摩癥,還有包括現在詐騙啊,他那怎么用。 他實際上就是剝奪你的信息來源,給你只一個信息,這時候你拿著電話不放的,被他一直控制著,那么很多禁閉的也是這種方式, 所以呢人機互動實際上就是說,你怎么樣去控制這個電腦,那么現在我們心理學研究大量的內容,都是人機互動, 啊也就是說我們研究認知心理非常充分,但是呢認知心理只是個調控,它不是決定性的東西。 電腦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硬件和軟件,尤其在軟件上,那么這個還有屏顯,屏顯也就是說,所有電腦的活動必須我得看到, 那么這個問題呢,在人的心理當中就為情緒,情緒、情感。 我們所有的心理活動,無論你是平靜還是快樂,剛才梅教授講的快樂、幸福啊,它實際上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 因此我們對人的心理,從他的表情到他的言語,再到他的肢體動作去觀察這個人, 然后呢這五個問題已經是心理的主要問題了,最后一個問題就是說你把它合起來,這電腦好用不好用, 好用不好用怎么來判斷,那就得用一段時間,時間才是一個考察心理穩定性的東西,那么這種用了幾年都說這好, 于是你就知道這牌子好,牌子呢就是品牌,性能呢就是你用著好用, 那人也一樣,個性就是一個人在他活動、在他操作、在他各種事情當中,他這個人效率啊, 以及為人處事是否讓人舒服啊,這種個性,而這個個性要是好的話,那就成品牌了, 比如說要找個籃球運動員,找什么樣的呢啊,就找姚明那樣的,球又打得好,個子高還靈活,然后性情還好,對吧~姚明就成了一個品牌。 所以,我們現在就明白了,心理現象呢這六個問題,假如我們知道這心理的六個問題,這六個問題當中呢,他有一個關鍵,也就是說, 我們把這個意識活動,認識活動和情緒活動,這三個我們叫意、知、情為日常心理現象,在心理學的術語當中叫心理過程, 那么個性這個問題呢,則是屬于終身心理現象,什么叫終身呢,就是這種現象一旦出現,終身具有! 所以,日常心理現象是積累成穩定的人格問題,但是他有時間---早年! 過了18歲以后,這個穩定基本就穩定了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啊,一個就是言語,言語我們知道, 人一生下來,張嘴啊,不是M打頭就是F打頭,M打頭就是媽,F打頭就是爸。 對吧,世界語言雖然那么不同,但是你看,媽和爸的頭一個字母都是相同的,所以人類最早,發音是相似的。 但是隨著一年,這孩子就開始張嘴了啊,這一張嘴,他是哪的人就是哪的話。 對吧,6歲我們叫母語,母語什么特點,一輩子不會忘,也就是他到哪兒,只要一回到這個地方,馬上話就出來了, 可是如果你說第二外語、第三外語,你就是學個10年20年,你依然沒有母語厲害,那這個就有個問題了,言語讓我們看到有一種心理現象,它有時間性, 這個時間越早他就越頑固啊,那么我們心理當中呢也是這樣,在這個心理現象當中,真正影響人的、很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所以我們講, 培養一個人,很重要的就是培養他的一個健全的人格,那么人格這種終身性的東西,在這六個問題當中,它的來源在哪兒? 來源不在意、知、情,意、知、情是日常的積累,來源就在于第二個問題———軟件。 所以我們在電腦這個比喻心理現象來告訴大家,我們天天用電腦的都是后幾個問題, 我們打開電腦使用叫日常操作,我們看屏幕,我們知道好用不好用,但是真正懂電腦的,最重要的是他懂程序的編程, 03 這個編程在哪兒呢,我們已經看到了在養育上,所以這個話題呢,就是我們要談的下一個問題。 那么,心理養育呢他到底養育什么?這個,我講編程呢實際心理發展是有程序的,首先我們看這個臺階,我把心理的發展有四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是情感,第二是性格,第三是能力,第四個是自我實現,那么我們知道情感他從0歲開始,這是我在網上很多課程講到了,在這為了連續性,我把它重復一下。 也就是說呢,老天造人呢,他有大自然的智慧,最近大家都知道,對人類這個基因編程啊這個社會軒然大波吧,為什么反應這么強烈? 因為這里面呢涉及到了很多這個大自然的智慧,那么大自然的智慧實際上是非常厲害的,我最近在咱們央視的《開講啦》講過這個我自己的一些哲學觀點。 也就是說人對大自然呢,我們不是要改造,而是要適應。 那么這個適應呢,而且我們還要敬畏,這個敬畏你會發現,大自然的智慧遠遠超出人的智慧,以至于我們不得不不敬畏他,其中一個最厲害的就是, 人是自然界最高級的動物,最難控制的動物,像孫悟空一樣,孫悟空最終被如來佛控制了對吧,那么這個人也一樣,你想這人如果一旦失控了話怎么辦? 所以老天造人他有一個辦法,他讓人和人之間發生制約,那么人跟人發生制約,這個制約怎么來完成, 他用了一個方法,就是讓最聰明的、最高級的動物人,在出生的時候,和所有生命現象相比,人是最笨的。 我們知道越低級的動物,它生命初期,它就越自立能力特別好,你像那蟑螂生一窩,你根本不用管,第二天滿屋爬了啊!也就是說不用養。 那么,小動物像狗啊、熊貓啊這都不行, 它生下來必須有母乳,然后但是母乳的方式很簡單, 就是母體往旁邊一趟,對吧,然后那小東西呢,咕呦咕呦咕呦就找奶頭了啊~ 視頻內容:假如你的寶寶不想上學,不愛讀書,你怎么教育 04 那么人呢?人生下來他連這咕呦的本事都沒有,我們說過這個如果把奶瓶放在他嘴邊上蹭蹭,你看這人他什么樣? 他只能張開嘴,他卻不能把這奶叼到嘴里去,為什么?因為他脖子沒有力量。 那么老天在人的這個生命初期,我講他所有的生命需求,吃喝拉撒睡,翻身溫暖打嗝,她沒有一樣是能夠自己完成的, 于是老天就給他一個本事叫哭喊。哭吧,哭完以后爸媽就過來了,一般是媽媽過來,這個老天第二個智慧在哪兒? 這個第二個智慧所有人的撫養,必須是在懷中,而不是躺在這涼著肚皮就可以撫養了。那在懷中為什么? 因為撫養人只要抱著孩子在撫養他的時候,無論是母親的乳汁還是別人的奶瓶,撫養人都會把鼻子和嘴對著孩子的臉, 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閉著眼睛就開始吃,但是呢我們知道,人的氣味從哪發出來?我們最重的氣味就是我們的孔。 其中,我們的鼻孔和嘴,所以人都是有口味的對吧,那么這個人口味呢,有的人小一點,有的人大一點, 但是不管怎么樣,這么進的距離,這孩子一定是一邊吃一邊聞, 所以,這個是老天的一個設計,設計的作用是在哪兒大家知道,孩子第一個主動的行為,不是他能坐起來,不是他能爬,也不是他能叫人,而是什么? 他閉著眼睛就知道,抱著我的這個人他是不是我要的,我們把這個現象叫做“認人”。這個現象多長時間呢? 4個月到半歲,那么也就是說,誰抱他在懷里天天喂他,誰就是他最后出現,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情感對象,叫“依戀”。 那么這個依戀關系非常重要,我講了,這個辛苦的過程,是你積累教育他的心理資本的過程。 有很多家長,到了青春期啊,那孩子上中學管不了啊~我們父母那么優秀啊,自己在事業上那么棒,但是一個孩子管不了,來找我, 我問他第一句話,六歲之前誰養的?媽媽說我那會兒在鄉下,我把孩子送人了,我們老家誰誰誰,或者送到我媽媽那。 有的還要晚,10歲,哎呀我真的管不了他,為什么?因為他在情感上不依戀你,我曾經講過一個很有名的案例,北京的殺了一家六口,當警察抓住他問他為什么? 他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對我的管教太嚴,很多人說了那父親老揍他,所以那是他殺他父母的原因,他殺了全家六口啊,我認為這個分析不到位, 不是嚴,沒有父親不打孩子的,當然現在的父親文明點了,那么打了就殺父親的畢竟是極少數,其實我認為,這個真的是個例,那就有一定分別了, 這句話聽在哪兒呢,聽得就在那個“太”字上,當他說完父母對我管教太嚴,我馬上就明白問題在哪兒了,因為太代表程度, 程度代表標準在這的話,超出標準很多才叫太,所以他說父母對我管教太嚴, 我知道他不是父母生下來,自己帶大的孩子,他一定前邊有人管過,那個人不嚴,他才會有父母太嚴, 后來,在審判的時候,北京電視臺對他做一個采訪,已經證實我的這一判斷了,他奶奶帶他長大的,一直帶到8、9歲,管不了了交給父母,是因為他不好好上學, 父親他這個時候,沒有依戀關系,說話他又不聽怎么辦——打! 這才是這個時間的根本,所有我們現在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因此我講依戀,是以辛苦付出獲得的心理資本,而這個資本才是教育他的資格,我曾經也講過,那個末代皇帝溥儀,最后他聽誰的大家知道,他就聽他的乳母(奶媽) 那么這個情感撫養,而且他還決定人性,因為當他人是他快樂的來源,你想吃喝拉撒他什么都不能動,這相當于感覺剝奪啊, 那么我們知道感覺剝奪,一個成人一個星期都熬不過,那么一個孩子他不能動啊,他想翻個身都翻不了,他喝完奶自后,肚子脹氣,你雖然給我拍出嗝兒來了, 我們都知道,放屁不是放一個就解決問題的,只要一放屁就是一下午,一天,一晚上,對吧。 那孩子有第二個、第三個,問題是他躺在這他不能動,他于是哇哇哇大哭, 可是我們有多少父母能懂這個信息呢?我們有些傳統的話說,讓他哭吧哭了漲勁兒啊~還有的說,你不要老抱,一哭就抱以后就放不下了啊~ 我生我孩子的時候,我媽媽就這么告訴我的,等我孩子生孩子的時候,我就告訴她,哭了就給我抱起來, 為什么?因為他是生理上的痛苦,他不是這個有目的地跟你要什么東西,那么這種痛苦如果你不幫他解除,他的神經就會記憶這種痛苦, 而凡是記憶這種痛苦,記憶一年以上的,他就會形成心理上、神經上的一種動力變形,也就是說,成年人的暴脾氣, 有些人說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到時候我就憋不住!我要不吼、我要不叫我就得瘋,為什么?1歲之內,就是你得痛苦沒有及時得到緩解! 所以我講一個道理,就是說,一歲之內他的撫養方式,可以決定他成年的脾氣,你看這個人暴脾氣,他一定早點被虧待過啊。 相反,如果你一歲之內,一哭喊馬上就有人來,所以看我們很多發達地區啊,像什么無錫了啊、安徽的徽州啦啊、包括我們成都啊,就是出門又有山又是水的啊, 山上吃的,水里撈的,都行,所以,他一般可以有閑人養孩子,這樣的話呢,撫養只要身邊一直有人,他撫養到位,這個地方的人性他都平和。 相反,撫養不到位,那么一般我們知道,艱苦的地方、貧窮的地方啊,你看那的人脾氣都很暴對吧,我們長江以南長江以北的人的脾氣就看出來了。 所以大量的這個區域的你就可以研究,包括我前些天出去玩了一圈,這船上全是老外,我就發現老外脾氣是真好,無論怎么排隊,他也沒有人大聲說話,沒人吼叫,絕對沒有一個人越位的, 我們中國人就不行了啊,包括我自己啊,著急~ 所以你就會發現這個差別在哪兒呢,越是這種這個早期撫養到位的人,他的性情越好,而早期撫養不到位,包括我們最著名的兩大元帥, 啊,一個大將軍,一個儒將,你看他們兩你就知道,早年的家庭背景一定不同,也就是說, 05 我們現在就明白了,情感撫養更重要,他決定很多,剛才我只講了一個啊,脾氣, 還決定什么,還決定他的社會性,也就是他對人的好感不好感,此外呢還決定在撫養過程當中,你感情到位,感情豐富還會決定他的、見的臉多,耳邊的聲音多, 所以,一個小孩是個話嘮,你就知道他一定是親情豐富的撫養背景,相反,一個沉默的孩子,不愿意跟人說話的孩子,基本就是以聲音匱乏撫養的背景, 所以這是我們講的這個,然后情感我為什么講人性,人性問題是我研究犯罪心理當中發現的,你會發現有些犯罪人他毫無人性。 凡是毫無人性的一定是毫無情感的,他尚有人性就是他尚有情感,有的人的情感在母親那兒,有的人情感在孩子那兒, 我曾經說個北京有一個白寶山的案件,這個人真的殺人無數,最后停下手就是因為他母親在身邊,當他母親站在警察身邊的時候,他說了我不忍心當著母親的面殺人, 我們還知道白銀的案件,這個人殘害女性殘害那么多,但是我們公安部不能理解他的2004年,04年之后為什么沒案子了呢~ 后來我去調研才知道,因為04年他的兒子考進了白銀的重點中學,這是為兒子、那是為母親, 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殘忍到那種程度,但是他心里尚有一份情感的時候,仍然能讓他停下手, 所以,我們解釋是用哲學解釋人性那么復雜,我告訴大家,人的一出生的各種需要就是人的自然屬性,而人類的每一個需要,第一步的需要,滿足都依賴于他人, 而他人滿足的好壞,就能決定情感的好壞,而情感的好壞,就是他人性的起點, 那么當然人性的情感,它比較復雜,我后邊還要講這個人性啊。 那我現在呢,一直總在談這個撫養,但是我認為撫養、撫養,撫就是愛,而且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一種育,也就是說你撫養到位了,你的育就到位了, 剛才我說了,因為你親自撫養你才有教育他的心理資本,你比如末代皇帝溥儀的乳母怎么教育他,乳母并不會講那些大道理,不會講國學, 乳母就告訴他,他是人啊,你不能讓他吃地上的東西,他吃地上的東西他會生病、他會死啊!這小皇帝說,我就是覺得好玩, 孩子,這我見過的,你要這樣的話,下次我就不來了啊 就這一句話,這小皇帝說什么?那我不讓他們吃了,你來!你來! 我們看到這里是什么力量,這是情感的力量,所以我們就會發現,在生活當中,最能約束人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份情感, 如果這個人在這個世上毫無留戀,那么這個人會非常可怕了,對吧?~所以我們現在要知道,情感是養出來的,人性是養出來的, 我們這個社會要想讓所有的人正常,那首先,人的生命初期的養育要正常,但是我們現在社會問題很多啊, 那么這個話題呢我們待會往下來一個一個來解釋,那么我們可以看到什么呢,四個臺階,其中兩個在六歲之前,也就是說三歲之前, 三到六歲,那么一個是養情感人性,一個是養性格和觀念,那么六到十八歲呢,實際上是他的一個能力的發展了, 我們現在很多家長總覺得,六歲之前吃飽喝足有個人看著他就行了,六歲之后再教育,不對,六歲之后你教育的只是一個知識和能力的問題了, 而他的前面的問題卻會出現很多的缺失,那么到了18歲之后呢,更多的是他的一個能力。 所以我在這里首先,在這幾句話大家看了就知道了,也就是說要辛苦付出,親自撫養,所以我在網上也在呼吁啊,給母親要三年的養育期, 因為這三年呢就是口腔期到肛門期,他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他就會出現比較穩定的心理的一個基礎。 我們知道,口腔期是解決饑餓問題的,肛門期是解決這個舒服和快樂啊,就是剛才梅教授講的一個快樂哈! 其實很重要啊,大家知道,這個孩子的排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這個三年之內呢,你要太早送幼兒園,他這兩個問題解決不好, 他就會出現煩躁和焦慮,而這個問題到成年,都會形成為他后來的、很難治愈的心理問題。 啊,這個養育呢他需要穩定的關系,就是不管誰養,你比如說我們有些軍人,有些外交官,他們的職業,他們為國家的貢獻,他們的犧牲, 他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邊疆,也不可能帶著到處跑,所以,那如果這種情況怎么辦呢? 你可以托付給一方的一對老人,而這對老人要連續把他養到16歲以上,也就是他的替代父母要穩定, 啊,這個穩定關系呢,他在依戀基礎上才好控制他,然后呢養育呢情感決定人性,而這個呢還決定積累教育的資本。 那么這個我在這再概括一下,就是我先講啊,養育心理養育什么啊,第一呢就是要撫養他豐滿的情感,這個呢情感是決定人性; 第二呢,要塑造他良好的性格,而性格決定他的教養,第三呢要灌輸他為人的觀念,因為人有觀念,他才有低限啊,就是這個東西呢我待會后面有詳細。 第四呢,是教其知識和技能,他自食其力,然后培養發展他的興趣,他生活才能有品位,而這幾個,就是情感,性格,觀念,知識和技能和興趣, 06 這是我們心理養育的幾個大的要點啊,那么現在我在這簡單說一下,這個情感剛才我談到了依戀,依戀呢他首先是認一個人, 這一個人的時間大概要1-3(年),那么到三歲左右呢,他就開始跟親人有更多的交往了,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比如他跟爺爺奶奶啊, 或者說他要從小跟奶奶成長的,他這時候要接觸別的親人,那么我們知道,情親越豐富這個孩子呢,他的社會的起點就越好, 所以你會發現,剛才梅教授講情商,其實情商高的人,往往來自的家庭是一個大家庭,相反,如果這個家庭的人員非常單薄, 比如,就媽媽一對一的養,這種孩子呢,他往往比較安靜,為什么?因為他的依戀關系在,情感有,但他的和其他人交往的這個起點相對要單薄, 那么這單薄再往下呢就是友情,友情呢一般是指的家庭之外的,早期呢是伙伴,啊然后同學,然后范圍慢慢隨著他年齡增長在擴大, 然后當他有愛的時候,他又回到了一對一,那么這個一對一呢,實際上他是情感的一個小輪回,在這個輪回過程當中,他的社會型就基本完整了, 然后最重要的在他家庭生活當中,他會出現一個這樣復雜的關系,上面有父母,身邊有愛人,下邊有孩子, 那么我們知道,情感越豐富,人會怎么樣呢,心理上就越累,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朋友越多,你要想對得起朋友,你肯定很累啊。 那么這個累呢,就會人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感受各種人間的這個滋味,于是我們就會慢慢理解別人。 那么這個累呢,就會,人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感受各種人間的這個滋味,于是我們就會慢慢理解別人, 比如我認為我也是在情感發展,我現在就開始知道了,比如我看一些人,我就覺得他生活很不容易,我就跟我愛人說,我說咱們也得消費, 啊,為什么?因為你消費就是給比人生存的機會,讓人家掙點錢,我過去吧買東西,就是缺斤短兩我會很生氣,拿著秤去找他, 現在我也不找了,為什么?我想他可能竊喜呢,為什么,我多掙了一點錢,他多掙一點錢,他們家生活就好一點了么啊~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一個什么情感呢,這個叫博愛,博愛實際上是對陌生人的愛,那么你比如說,我剛才講的,前段時間我出去玩, 我就發現呢,這個老外所有的人,我們早上在電梯、在過道里見到,都會說“古德貓寧”,然后我還說,這種感覺真好啊~見了面就問好。 那我還記得我在12年前吧,我當時去美國回來,我就坐在電梯里,遇到一個先生進來,我說早上好,這位先生早上好,過了一會他問我,我認識你么?~ 當時弄得我很尷尬,后來我想,我有點太超前了啊,那么你就會發現,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也就是熟人好辦事,陌生人不好辦事, 說明什么,說明我們民族在情感方面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層面。當然我認為這個話有點說絕對了,事實上,我們中國人也有愛, 比如哪個地方發生了災,地震了啊,或者災難,我們很多人真的是去做,當時我記得當時在四川汶川地震的,做得最好的是唐山人,對吧, 因為他有感受,所以這個過程呢,我們慢慢要培養。比如我們掛號,你不要說我認識人我就好好掛,我不認識的人就不靠著你啊, 我們中國人經常就這樣,不認識的人什么事都不好辦,實際上這就是缺少博愛,這是我們情感發展呢需要提升。 然后呢,第二個問題是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呢,這個我講這個需要教養,怎么教呢這個我以前講課也講過的, 那么三歲之前呢,我們要重點幫助他解決生活難題,但三歲左右的孩子全會說話了,當他會說話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有一個對外界的探索和要求了, 那么比如我們前面講到家庭教育,其實我以前還講了家庭教育的理念,現在我又講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現在在家庭教育當中,或者家庭養育當中,有很多不太準確的理念。 這個或者叫觀念,那么這個問題呢,實際上很重要一點就是孩子到底是讓他完全快樂,還是完全約束的這個問題。 我認為這里頭呢,中國的哲學是最好的,叫中庸。就是你完全放開,這孩子可能會一事無成,最后會養成什么呢,就是心很高,但是什么事兒都不想做,因為他沒有約束過。 所以他這個約束,你比如我們軍人,他為什么執行力那么好,就是因為他被約束過,而我們的大學生,雖然很聰明,卻有很多人那么懶散, 最后以至于就是說,爸爸媽媽我活著很痛苦,我自殺了,叭就跳下去了,啊~為什么?因為他沒有被約束過。 所以,這個在這里呢我們講,恩威并施,就是三歲之前一定要讓他感受到他人的快樂和情感的牽掛, 那么三歲開始,三歲上下吧,就要開始對孩子有約束,那么這個約束第一個表現就是對他說不行,為什么要說不行呢啊?要讓他知道停下來, 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要做的都能夠實現,那么三歲說不,你比如很多家長說,我那孩子現在只要不答應,跟你怎么鬧啊~ 還有青春期的父母跟我講,服毒的,還有扒著窗戶說你要不給我買這東西,我就跳樓,我就活著沒意思了啊,同學都有,就我沒有。 那爸爸媽媽就哭著問我怎么辦啊,怎么辦,我說你先搬到一樓去吧! 你這會兒讓我跟他說你這樣不對,是沒用的,你已經慣他慣出了毛病了,對吧,所以,我們要孩子在小就讓他知道,這事不行就是不行,那怎么說不呢, 我曾經講過很簡單,把他抱到房間里,放到臥室的地下,門一關,你拿個凳子坐他跟前,你告訴他你要哭就哭吧,但是你是不對的啊~ 然后干嘛呢,就等著,你就坐在他面前笑瞇瞇地看著他,他在哭的過程當中,他會睜三次眼,第一次就是心想你怎么沒走也不理我,睜眼看一下,哦就坐我跟前; 使勁哭~然后哭半天了,哭的累的不行了,第二次睜眼,哎呦我真的不行了,你怎么還不管我啊,然后接著再哼別哼別的~ 第三次心想,哭到現在你也沒反應了,算了我不哼別了,當他睜三次眼都不哭了以后,你給他熱毛巾擦把臉,然后呢問他還哭么,還哭我等著你, 他就知道了,哦,鬧是沒有用的~ 你不要小看三歲說不,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我們國人,能鬧的人挺多的,比如我飛機晚點,就在登機口,經常看見一些啊,穿著很好的人, 一看就是很有品味的,或者檔次很高的,哇哇哇就在那吼,有時候我想,登機口那小姑娘,那么漂亮,人家系個絲巾, 站在那,長得那么好看,你忍心跟人家無理取鬧么啊,再說了,你吼她,她又不能讓飛機上天對吧,所以你應該節制自己, 要問她,問完了以后說你幫我問一下,然后你乖乖地回到凳子上坐著去,這叫修養。所以,鬧是一個很糟糕的性格的問題, 07 我們包括有一些電影啊,《秋菊打官司》這個咱們著名導演導的,當時說,哎呀~這是一部普法類的電影,我認為這是一個教中國人偏執的一個電影, 要討一個說法,其實沒有什么這個問題放不下的,我后來遇到很多心理上有問題的人, 包括給我打電話的,我去《今日說法》,包括有些人看完之后,現在把我當法律專家,找我告狀。 有一人找我告狀,說我這告了8年了,然后他問我“李老師我還該怎么辦?” 我問他,我說人一生有幾個8?他不吭氣了啊,我說有10個吧,我說我估計你遇到這事兒, 你已經花掉4-5個8,五八四十啊~ 那么也就是四十歲以下,我說你用8年沒解決一個問題,你接著再解決么啊?我說如果你這一輩子這問題就是解決了,你這輩子就做這一件事兒, 你覺得這就是你的人生么?所以,你要學會放下,你去感受其他的事情, 我說國共合作你看,我們現在也盡量握手言和,如果我說你算一算,你殺了我們多少共產黨人咱再說,你說這事兒能說清么? 所以人生要學會,就是說心里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態),因此小孩也這樣,不能以鬧來解決問題,要學會妥協啊。 然后第二呢,就要去溝通,這個溝通是什么呢:有話好好說,然后不光說還要聽,說和聽同時進行,當孩子從小在家里頭父母就跟他講, 鬧沒有用,但是你說話可以,說呢就是我說你聽,你說我聽,咱倆誰對聽誰的,如果實在不行了,先放下——妥協~對吧。 第三,教其忍耐,忍耐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你要讓孩子知道,沖動是不行的,那么這個過程,我在以前的課程當中都有, 啊通過一些小的游戲方式,還包括讓他去權衡利弊,那么沖動呢往往是指就是說,他在桌面上給他讓他繪畫, 繪好了畫好了以后呢,你就給他表揚,但之后呢,你會給他提高時間,干嘛呢?讓他在桌子上能坐上,先從10分鐘開始,到20分鐘,30、40分鐘。 也就是說,你從三歲開始,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到這個孩子他六歲上學的時候,他能在桌上坐上30分鐘的話, 那這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寫作業,他就成習慣了,他在桌上一坐就是30分鐘,所以很多家長說我這孩子坐不住, 我告訴你,你在3-6歲沒有讓他形成這樣的一個習慣,所以,行為的東西,不是靠說的,而是靠做的, 養本身就是育,那么克制呢是屬于抵制誘惑,就是把這個好吃的放他手里,告訴他一個周六一個周日,如果你第二天這個東西還在,我給你增加, 如果你第二天這個東西不在了,我不增加,那也就是說,這孩子吃完第一包好吃的,他能拿出來第二包他不吃, 這叫什么,這叫克制,這個克制呢,我們也叫時間思維,就是明天,我想我們的孩子,從小要形成這種性格,這種習慣, 他有職權的時候,他就不會貪腐了,因為他知道,我現在再拿,我六十歲之后,還有三十年呢,我如果拿完以后,就沒六十歲以后那三十年了,在監獄里待著了。 所以,人的這個克制啊有很多, 包括我在工作當中,遇到再大的挫折,我告訴你,你只要忍,忍過這一段,你就好辦了。 人生不可能天天走背字,可是你這一段不忍,你說我就發瘋,我跟領導鬧開吧,我去拿刀上街,啊,那你就沒有明天。 包括我跟搶劫犯講,我說你搶銀行,你就算搶了100萬,你有沒有想過你活到80歲,你能掙多少錢?對吧? 所以呢,克制呢是性格非常重要的,還要教其分享。分享是要孩子知道,當你越是有好東西的時候,有快樂的事兒的時候,一定要給周圍人,這樣大家會很喜歡你。 你知道,人最有意思就是說,你別看有些人他智商不是太高,但他情商高,他也會得到很多資源,這個資源是社會資源, 你知道一個人傻一點,我們可能覺得你傻,我們還想再占你便宜,可是占你便宜,我愿意你在我身邊, 可相反,你這人太能算,你心眼兒太多,我算不過你,那怎么樣,我躲你遠點,所以,太愛算計的人,他最后是沒有朋友的, 而沒有朋友他會失去很多的資源,這個資源我們知道,人有智力資源還有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實際上就來源于情商,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和人怎么去合作,和人怎么去溝通,然后跟人怎么去互相地來幫助。 那么最后一個,教其耐勞,剛才我們提到的抑郁癥,我告訴大家,抑郁癥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腦部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均衡,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大腦皮層和小腦的關系,我們有些孩子,因為學習好,父母特別高興,我這孩子不出門,不惹禍,不喜歡玩,他就喜歡在家看書,你看多好~對吧? 對,這種孩子看書大腦及其發育,尤其額葉期;可是他的小腦呢,沒有機會興奮,那么沒有機會興奮他的成長過程當中,這個問題不顯現, 當他成長一停止,這個成長期一停止,他的小腦的動力就缺了,這一缺就有個問題了,學到最后就會快樂不起來,為什么? 因為神經興奮它有時候需要運動才能興奮起來,而你不運動、不興奮,就是你長期不運動,所以,我說抑郁癥呢像我們這個年齡得,2-3年就能調整過來,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運動,到了大學之前這個病治起來非常難,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孩子4歲左右,就開始養成他的運動習慣, 要讓他去放開了跑,讓他去跳,然后讓他去得到一種身體上的這種興奮的發泄,這個發泄呢,實際上包括還有文藝, 就是聽的、感動、快樂,這個東西呢實際上都是跟神經系統走的,也就是說,他早年的神經系統容易被興奮起來,他以后就容易被興奮起來, 如果早年他的神經系統有相當一部分都屬于抑制狀態,他到成年就很難再興奮,所以很多抑郁癥跟我們的養育是有關的! 那么第三這個觀念,觀念呢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我簡單說一下,這個我主要是研究大學生犯罪的,包括職務犯罪。 你會發現這人樣樣都不錯,又聰明高學歷然后經濟狀況也很好,可是他最后犯罪了,為什么?包括我研究很多的大學生呢啊, 我覺得他們如果不犯罪的話,他們有一個很好的未來,不僅他們自己有個很好的未來,他們還能把父母很好的養老, 但是他們一旦犯罪,我們要知道,天賦之才就是人的智力,這個智力這東西啊,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遇到一個高智商犯罪, 我總覺得特別惋惜,因此就有人問我,你怎么就關心大學生犯罪,不關心農民工犯罪?我認為這是兩個問題,我沒有什么關心不關心, 我都關心,但是你要知道,有些好東西他要因為我們沒有把他珍惜的話,然后他浪費了非常可惜,所以研究大學生我就發現, 他們缺的是一個底線,這個底線是什么?包括我們現在這次基因的這種編輯的問題,我發現我們可以給很高的知識教育、和科學訓練, 但是沒有給他們一個觀念,觀念之后是信念,信念之后是什么?是理念還有信仰。 在這里我們會知道,觀念呢是觀到了同時形成了念,他越早年越穩定,他是跟著你的視線來形成的念。 比如說,媽媽走過過街天橋,有一個乞丐一看就是殘疾人,于是媽媽掏出點錢給人家放那,你就這一個動作,讓孩子感受到, 奧,這個人很可憐,應該幫助他---這孩子大了一定有善心; 然后在飯桌上,我們一邊吃飯,爸媽一邊聊,你看誰家的那個孩子,真的沒輕沒重,哪有那么做事的啊,咱們家的孩子可不許這樣啊, 這孩子以后就知道,這事絕對不能做,所以觀念是在什么?在日常的父母的嘮叨當中形成的,如果你都沒有自己陪伴孩子, 你天天跟孩子隔著十萬八千里,你或者你忙工作連見都不見,一塊不吃飯,然后睡覺不給他念故事,你怎么能給他傳達你的為人處世的一些原則! 所以,我記得這個林森浩,在他執行死刑之前,曾經寫過一封給他父親的信,他曾經講到,說我的家庭原來是非常沉悶的,因為媽媽有病在家里非常安靜,爸爸經常不在家, 我們家人都自己看書,沒有互相交流,所以他說,這封信是講,爸爸等我走了以后,你們一定要在家里養成一個習慣, 要天天看看報紙,然后要討論一些問題,不要讓我們做思想上的無家可歸的人,哎呀~這個包括馬加爵、林森浩在臨死之前,做的很多感悟, 都讓我感受到,是我們講“人之將死其鳴也哀”。他們說的話都很有感悟的東西,因此我們只有在研究這類的問題, 才會發現我們生活當中, 可能,智商不錯,也養大了,也給找一份好工作,但是腦子里沒有什么事兒,沒有絕對不的觀念,你看藥家鑫, 撞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他要找我怎么辦?把他殺了~ 那有沒有想過,一條人命他在他們家里面就是一個天啊,要么就是獨生一個女兒,要么就是一個媽媽,你能隨便了斷一個人性命,實際上是傷害了一家人啊~ 因此我們像這種底限,那過去為什么很少呢啊?因為過去一個孩子跟人家打架,把人打傷了,人家里領著孩子到你們家告狀, 然后你父親怎么辦?你父親掏錢給人家去看病,回來揍你一頓,你下次在給人打我揍死你, 得~下次知道了啊,要有輕重,不能打傷對吧。現在呢,現在沒這機會了,所以我說,我們現在小孩不打架也是個問題, 他是不打架,最后上來就是照死了來啊~給你下點毒藥。。。 那么這個過程呢,所以我跟你講,校園有時候,孩子偶爾打打鬧鬧,父母不要太當回事,除非他太過分了,如果他沒到那過分的程度, 老師就要給他一原則,可以打,你們倆個可以摔跤,但是只要對方倒下了,你就要放手了,其實這個原則,人應該很容易, 因為我看狗打架都有這規則,只要打倒了它就撒口了,對吧~所以我們這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然后還有信念,信念就是觀念堅持的東西。 08 我記得我們曾經有一個學生問我一個問題,說李老師,警察到底什么樣啊?~ 他問我這個問題,我就知道他一定遇到問題了,他肯定有想法了,我說你說呢? 他說,我小時候覺得警察是英雄,我們知道那是看電視來的,然后我就考上了公安大學,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跟普通大學生沒什么區別啊~ 這是第二個觀念,是他經歷了啊。 那么第三個呢,他說我現在工作了,一個師父帶著我,我師父告訴我,你要當警察,你不用上大學,跟我學就行。 第一,學抽煙;第二,學喝酒;第三,學劃拳。他說我就問了,為什么?我不想抽煙,但那警察告訴他,師父說, 你出去是要了解信息的,你到那路上說“誒,勞駕我問你一個問題”,誰理你啊?“我還忙著呢,沒工夫理你。” “哎,勞駕您抽煙”然后點上一支,我也抽,哎,您知道這次有一個,什么樣的人么?人家才可能叼著煙,告訴你,“哦,是的有一個人” 所以他說,你不抽煙你怎么能把人留下呢啊?第二,為什么要喝酒? 他說,你得有的時候,那杯酒往這一倒,這孩子說我不喝,喝酒我難受,那師父說,難受也得喝下去, 如果你難受就不喝,那今后這有危險,我怎么能知道你會跟著進去還是不進去?! 那要遇到事兒,你警察也得往上上啊,我們消防隊員在那邊黑龍江犧牲兩個了啊~ 所以,師父說我就考驗你看你有沒有這個膽量。然后劃拳,他說師父這不行啊,劃拳在他看電影當中都是壞人干的事兒。 他師父說,你傻呀,你劃個拳你能少喝點,讓別人多喝點。最后他就說,老師,我現在差不多喝酒、說臟話、劃拳我都學會了,你說我就覺得警察到底是什么?! 我說我恭喜你,你現在是一個完整的警察了啊!是一個真正符合標準的(警察),但是呢我說,你現在仍然是觀念階段,還沒有形成理念, 我告訴你一個老警察跟我怎么講,他說干我們警察這行的,你光站在白道上什么事兒都干不成,那么我們白道、黑道踏來踏去是正常的, 但是,我知道我的屁股該坐到哪條道上,我會好自為之的,我說這就是一個好警察。 什么呢,他知道屁股該坐到哪條道上,這就叫他的信念,堅持不變。所以,你生活當中可以行各種色,但是你的內心的東西是不能變的, 那么,觀念、信念這都需要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觀念是父母言傳身教給與的,信念呢是他的人生導師,包括他的老師,其他的一些長者給的, 還有一個理念,理念呢是我們在研究當中認準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多看好書,因為好的學者,他都會給你傳達很多的理念。 最后一個問題是信仰,信仰這個話題呢我們知道,是一個很難研究的東西,但是心理學當中呢,也非常重視它。 我認為信仰的東西,凡是“仰”都是夠不著的,夠著了能驗證的就不叫仰,那么這個仰,夠不著,既然不可驗證,你憑什么相信? 所以這才是信仰的一個核心問題,那么這個問題呢我認為很簡單,就是我們要給孩子進行一個敬畏教育, 什么叫敬畏呢啊?就是有些問題當你驗證了,你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你最好最開始不要去驗證他,比如毒品、比如犯罪, 我曾經記著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瘋狂地愛一個男孩,后來發現這男孩吸毒,于是她說我吸了,我戒給你看,最后當她吸完以后,兩個人同歸于盡,沒有戒成。 所以我就講,有些東西不要去驗證它,包括犯罪,你說我犯完了再怎么樣,你沒有回頭路了,馬加爵后來完全知道自己錯了,但他已經沒了機會了, 因為四條人命,有些人說了,他已經認錯了為什么還要殺他?我說我告訴你,你不殺他比殺他,更讓他痛苦,因為他活著天天會想這4個人, 他覺得多活一天,他都是罪惡,所以他在法庭上堅決不上訴,對吧。所以我們要知道,人生有很多問題,不要去驗證,這就是我們說的,大自然的智慧我們要敬畏。 包括我們做人的原則,法律我們那些底線,我們是不能觸碰的,我曾經說過,紅燈來了,你過還是不過,我們不要去驗證,上面有沒有監控器。 因為你驗證這沒有,你可以過,但是,保不齊哪天草叢當中就會有一個警車,把你拍下來,那么,相反, 我不抬頭,我不驗證,我相信頭上也有監控器,所以,頭上三尺有神靈,不在頭上有沒有,在你心中有沒有,如果你心里有,你就不會闖這個紅燈, 你不闖紅燈,你一生不會為闖紅燈被罰,這就是敬畏,所以,這些東西呢,我們都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慢慢給他灌輸,當然后面的東西呢,你應該是在他上學期間。 然后呢這個,我現在概括起來講就是,這個養育呢叫恩在前、威在后。這剛才已經基本講了啊,就是: 三年之內有恩于他;然后三歲之后立威于他(給他行為規范和教養); 然后六歲之前,隨事而教,也就是遇到一個事兒,得教他,那么觀念的灌輸和我們的人生的底線,哪些事兒絕對不能做。 這一切,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父母,你在六歲之前做好這一些,你拉著他的小手,送到學校去, 他第一能夠坐得住,在課堂一節課,然后至于他的能力成與不成,那是下一個問題了, 這個問題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應該給他廣泛實踐啊! 那么現在我再說一下青春期的問題,那么這個青春期呢,是很多家長,為這個青春期最煩擾的, 包括我在《今日說法》做的那些網癮的、什么同性戀了啊,然后這孩子管不了啦,最后爸媽給他送到一個特殊的訓練營啊,結果有的死在那, 有的回來以后跟父母勢不兩立啊,有把母親都殺掉了, 那么這里頭我想說什么啊,就是在孩子的12歲之前,他都是依戀期,什么叫依戀呢, 就是他因為小,身高沒有達到成人的高度,所以在陌生的環境,陌生人面前,他仍然需要有一個依靠的人, 這個依靠呢早年,6歲之前是父母,到6-12歲他可以有同學了。 那么12歲之后一個最大的轉折是什么?第一,他的生理發育出現了這個,叫性功能的發育。 之前,一生下來那性器官,那是第一性,那么第一性是沒有功能的,那么當他一出現月經和排精的時候,這功能就出現了, 這功能一出現,內分泌就發展了,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第一個表現就是身高迅速達到成人的高度,也就是說, 青春期一啟動,首先一個特征就是身高迅速長高,于是他在半年前他這么看你(仰視),然后半年后這么看你(平視或俯視)。 尤其男孩啊,看小學老師,他可能到了初中回來看你時候,可能已經這樣了(俯視),那么這是第一個。 第二呢就是他的身體的外形的變化,男孩開始喉結出來、胡須啊;女孩身材出現了曲線,那么這個時候,他第一個心理的感覺,就是: 哎呦~我是大人了啊, 當他“我是大人”的時候,在父母的眼中(他還是)小毛孩兒,老師眼中也是小毛孩兒, 小毛孩兒——這一下他就煩了, “我都大人了,你什么都管著我啊~ 所以我跟很多家長講的一句話:六歲之前父母的話是黃金,孩子越小他越需要你說話的,你不說話,他會想辦法找你說話, 拿本書,媽媽你給我念念;爸爸,你陪我睡覺。 12歲之后,“拜托啊,媽您別叨叨了;爸,我知道了啊~” 有些父母一說,我那時候怎么怎么樣,(孩子)“得了,都知道了!” 所以,我們到12歲之后,你再用一些事情來教育他,這時候已經有點多啦啊,而且他會煩你,甚至非常煩, 那么我們要知道,你要真正想教育你的孩子,要盡量把時間用在12歲之前,當然6歲之前是黃金時期啊! 6-12歲叫潛伏期,潛伏期是什么呢,他剛剛接觸外界,他對老師還有點陌生也有點依賴,所以他對老師很乖啊, 那么同學呢,他差不多大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友好,偶爾也有些淘的,但是他不太過分。 但到了青春期就不是了,第一個就較勁了啊: 你男的我也是男的,咱倆看看究竟是誰厲害,所以呢,那個小霸王了, 什么學著那個黑社會啊,那些東西是常見的, 然后呢,我們幫過一些校園欺凌,尤其是女生,很多人就說了,女生怎么能這樣啊? 我告訴大家,這都是性鬧的啊~ 這性鬧的往往女孩,她之所以去報復另外一個女孩,都是因為她喜歡一個男孩兒,但那男孩兒不喜歡她,喜歡那一個, 她才要去收拾她,所以呢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青春期的過程, 而校園欺凌不是現在才有,是一直都有,只不過現在媒體爆出來多一些, 我始終說這話,不要大驚小怪,我們在研究犯罪當中也發現,青春期是人初犯的高發期, 但是呢,大多數孩子都是以青春期,就是限于青春期, 只有少數人是終身犯罪,但青春期顯現。 那么終身犯罪,青春期顯現的,往往跟他這個12歲之前的家庭的缺失是有關的, 那么相反的,家庭正常,那么到青春期出點問題,那是他的生理鬧的,這生理鬧的呢, 你不要急,該教育教育、該罰罰、該說說,但是呢, 也不要因此有人說了,青春期年齡教育要嚴處,我認為這有點過, 因為我們要允許人生犯錯,包括他在這個階段他犯的錯, 但是這個過程當中,家長和老師的指導非常重要,所以這個過程, 首先我們作為家庭養育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在于亦師亦友。 也就是說,學校有老師,但是在家里呢,你也要跟他像朋友一樣的老師,那么比如說,我就講什么樣的關系最好, 就是如果家里有兒子,他就跟爸爸跟哥們一樣去打球; 如果家里有女兒,她能跟媽媽像閨蜜一樣,一邊逛商場、超市,一邊就聊這聊那,所以這過程當中呢我們要先調整一個心態。 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在這個階段,往往最重視的是孩子的學習,因為初中么啊。 這個初中我們要知道,學習呢跟家庭養育最大一個不同,就是他有競爭, 在家庭當中,他無論怎樣都沒有競爭,可在學校他是有的。 那么這個競爭呢,剛才我們很多老師就是發言的學者說的我也聽到了,他們都談到了就是, 在能力這個問題上,他有一半取決于遺傳。 那么這個能力,我們叫兩個,一個叫智能,一個叫技能。 我們知道,智能它主要取決于人的大腦的神經,也就是他發育在什么區啊,有的人擅長聽覺,有的人擅長視覺,有的人擅長這個情感(情感的額葉區), 還有的人擅長精細操作,當然也有的是綜合性的,那么,這個是老天賦予的, 所以有的時候孩子學習不行的時候,你不要去強求,你干嘛呢? 因為我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他的一個特長,所以做父母的在孩子這個青春期這個階段, 你最最重要的,要發現你的孩子具有別人不太擅長的東西, 你找到這個東西讓他發展,這就是他今后,社會中的自己的價值。 這個王欣老師剛才跟我也談到,他就是做這人生規劃的, 后來我說我第一次知道,非常孤陋寡聞,但是我就想,他十年前就做了, 我認為這個人生規劃,應該在初中到高中就要做,你比如我的孩子在初中我跟他聊,大了以后咱干什么? 我當時給他提出了十多種選擇,最后他自己提出了一個選擇, 那么為什么他自己提呢?因為我一直在提,所以他也在想,他想要做什么。 可是我們有多少家長他會問(跟孩子談規劃)?沒有。你看很多家長就說了: 馬上中考了你給我趕快背啊~ 那那補習班,你應該到那~ 我們有的人給我打電話說:李老師,我這孩子考了670多分,我想問問您報什么專業好! 我說考670多分,不知道自己報什么專業?哎,他不懂,您說什么專業好? 我說我不能說,你得跟孩子自己問他自己,所以這就是我們很多家長,就教育上非常大的誤區。 他認為孩子的什么東西都可以包辦,甚至有時候我講完這課,還有家長在這問: 李老師,我這兒子非要跟一個女孩好,您說這事怎么辦?我就覺著這女孩不行~ 我說你孩子多大了?28了~ 我說孩子夠18歲,就已經有獨立自主權,他已經有憲法賦予的權利了, 他選誰你可以提建議,但是你不能去阻止,如果你阻止, 因為你不是他,對吧。所以我想講這個就是, 青春期的教育我們要如果在這過程當中,你仍然是領導,仍然是管理的姿態, 那你一定跟孩子鬧的勢不兩立,相反,你又不能不管,所以你應該給他做好參謀,做好助手,然后做他的朋友, 他有什么痛苦,他有什么心理糾結的時候,他能告訴你,這你的父母就做的對了。因此青春期呢, 我認為最最重要的是在孩子跟我們長的都一樣高的時候,你怎么樣去跟他做朋友。 你比如說我曾經遇到一個做刑警的同志,他問我,他說你看我們干刑警的,天天都忙啊忙案子,有時候經常顧不上家。 我那孩子轉眼就16歲了,都是我愛人在管,可是最近我愛人跟我告狀, 孩子一到網吧就不回家,一宿一宿不回家,我回去把他臭揍了一頓。 揍了不止一頓,我就問后來呢?我知道肯定還有下文。 他說前兩天我回家,正好晚上沒事,拿我們家相冊看,他說我忙沒怎么太多的照片, 結果一翻相冊,我發現一事,他說的很糾結, 他說,那照片凡是有我的,臉上都有被刀劃的痕跡,他說我懷疑這事兒是我兒子干的,他說您說呢? 我說這還用懷疑嗎啊?~當時他就說,老師這我怎么辦? 我說這樣,你兒子長大了,你要當個事了,關鍵就那幾年,你工作是干不完的, 你不在別人馬上頂上了,但是你兒子這幾年你要不擔當著就完了, 我說第一,你跟領導說這段時間我要多拿出時間陪陪家人; 第二,我說你回家以后,不要再斥責他,也不要再那什么(打罵孩子), 到周末了,回家你說爸今天有功夫了,兒子走咱倆去玩去,跟我打籃球去,咱倆踢足球。 我說你擅長什么你帶兒子做什么, 然后教他幾招, 啊~這乒乓球怎么打,這個球怎么帶,這籃球怎么投。 不行你就帶他爬山,你就潛水,把你的本事顯現出來, 讓兒子對父親第一充滿(崇拜),哎呦~真棒,敬佩! 第二呢,玩的一身大汗,衣服脫光了往這一坐,哎呀,兒子你長大了, 終于能跟爸爸玩到一塊兒了,爸爸有伴兒了, 我說這個時候,兒子是什么感受呢?他會覺得,哇啊~這是父親, 然后這時候你再說,你看兒子,咱們家三人,想想我挺對不住你媽的啊 , 她真挺辛苦,把你帶大不容易,我聽說你好幾個晚上不回家, 讓她一宿一宿睡不著啊,兒子,咱不能這樣, 我說你這么教育兒子,你的兒子一定會改變,所以,你看, 這又是情感在前,但是呢先是做朋友,然后再做老師, 所以亦師亦友,我們在青春期的教育特別特別重要,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說家長是要學習,我們現在很多家長的理念是錯誤的, 我們很多人認為你要考不上大學怎么辦,我告訴你, 他要考不上大學還有很多別的辦法,所以,我們一定要跟孩子做一個很好的老師和朋友關系。 (全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