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介紹的浙江佳寶拍賣有限公司玉的專場,估價偏低。今天真是開拍的一場瓷器專場,估價也是偏低。不知道會不會有朋友會因此兒撿漏。 明宣德 龍泉青釉開窗折枝花果紋獸耳雙系罐尺寸:高35cm;直徑(口)23cm 估價:RMB180,000 雙系罐,長頸、長圓腹,口沿一圈火石紅明顯,頸部刻芭蕉葉紋,圓肩部刻球紋錦,頸肩部貼兩獸首,腹部開窗六組折枝花果:桃、菊、枇杷、荔枝、靈芝、梔子花等,以直棱線分隔之,下腹部刻細長蓮瓣紋一周。全器胎骨厚重,碩大,規矩,圈足修削而成,器底裝接另片內底而成,釉青綠。器物碩大而沉重,視為明代早期官制重器,放置廳堂威武氣派。 清康熙 青花博古圖花觚尺寸:高43.7cm;直徑(口)20cm 估價RMB 180,000 觚撇口,鼓腹,中間略凸,脛部外撇,圈足。器身以青花裝飾,繪爐、瓶、靈芝、茶壺、圍棋、鼎等紋飾,俗稱“博古圖”。底落“大明成化年制”二行六字楷書款。該器造型規整、挺拔,設色淡雅,繪畫筆觸細膩,觀之使人賞心悅目。 清道光 江正隆制粉彩八仙行樂圖蓋碗 (一對)尺寸高4.5cm;直徑(口)11.3cm 估價RMB 120,000 碗敞口花棱,深弧壁,腹下微內斂,臥足。蓋拱形帶環行抓鈕。碗內施松石綠釉,外以粉彩繪八仙身著錦衣仙袍聚會行樂的場景,八仙神態悠然,刻畫入微,展現御瓷之精益求精,巧工妙制。彩繪精準恰宜,盡現名家風范。蓋頂落“江正隆制”紅彩四字篆書款,底落“大清道光年制”紅彩六字三行篆書款。小四喜歡這一對杯子。 清同治 霽藍釉象耳琮式瓶尺寸寬16cm;高28.6cm;直徑(口)9cm 估價RMB 80,000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制象耳,圈足。通體施霽藍釉。釉色濃重而勻凈深沉,釉面瑩潤,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同治年制”雙行六字款。此瓶從造型和色澤皆仿周代玉琮,古樸敦厚,是一件精美的陳設器。 南宋 寺龍口越窯萱草紋罐尺寸高6.5cm;直徑(口)5.3cm 估價RMB 60,000 唇口,圓形鼓腹,圈足。內外滿施青釉,光澤含蓄柔和。外腹壁刻劃萱草紋,紋飾刻畫流暢灑脫。造型飽滿圓潤,韻味十足,是南宋寺龍口越窯佳作,十分難得。 寺龍口窯有別于越窯傳統的青釉產品,而與汝官窯卻非常相似,進而被確認為南宋時期為宮廷燒造的御用產品,從而揭開了南宋初宮廷用瓷之迷,也把越窯的燒造歷史從北宋中晚期延續到了南宋,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發現。 清中期 粉彩太白醉酒圖扁瓶尺寸高27cm;直徑(口)4.8cm 估價RMB 55,000 瓶撇口,直頸,扁圓腹,橢圓底露胎略撇。腹繪太白醉酒圖,李太白依酒壇而坐,侍童持酒杯陪側。太白頭戴黑色軟冠,身穿官服,足蹬白底黑靴,兩眼微閉,醉意朦朧,自得其樂。此瓶釉彩濃淡相宜,華美自然。 宋 烏金釉束口盞尺寸高6.5cm;直徑(口)12cm 估價RMB 50,000 宋代盛行點茶、斗茶,為襯托白色茶湯,及分辨水痕,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稱:“盞色貴青黑?!币虼撕裉ケ氐慕ǜG黑釉茶盞成為當時士大夫、文人間的最愛,也是茶詩中最常被提及的茶器。 此盞束口,深弧璧,圈足,底足不留釉。整個口沿的形塑非常符合人體工程學,在飲茶時,口沿塑形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施釉至近底部圈足,可見垂釉,外壁底部部分無釉。口沿可見窯變色,呈鱔魚黃色。盞內隱約可見絲絲銀兔毫。胎體黑褐堅致,修胎工整有力,為典型鐵胎,尤為難得。產自閩北建陽水吉鎮蘆花坪。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海水紋高足盤尺寸高9.4cm;直徑(口)16.2cm 估價RMB 50,000 盤敞口、弧壁、廣底、高圈足。盤腹部及外壁繪纏枝花卉紋,中心及足部繪海水紋,繪畫點染,筆意嫻熟。青花發色純正,紋飾清新,釉面泛青,胎質細膩,器型規整。此盤造型別致,帶有佛教意識,多用于擺放供品。為乾隆朝典型官窯器。圈足壁“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單行篆書款。 明永樂 龍泉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盤尺寸高6.8cm;直徑(口)33.2cm 估價RMB 25,000 盤敞口,淺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盤底環形刮釉露胎為墊燒痕跡。工藝規整,火石紅發色自然,內壁刻牡丹紋紋。此盤器形較大,胎體厚重,釉呈青色。為處州龍泉官窯。 《明代會典·陶器》指出:“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制,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處”即處州龍泉窯??梢娋暗骆偤吞幹莞凝埲G燒造瓷器為朝廷供器。 明初龍泉窯曾與景德鎮并列,同時為朝廷燒造瓷器,其精美程度從中可窺一斑。至明中后期,仿龍泉青瓷的出現、青花瓷的擠壓、明政府對海上貿易的控制及嚴苛的稅率等多種因素的作用,讓依靠外銷、名聲斐然的龍泉窯最終沒有逃脫衰落的結局。明初的繁榮并不足以挽救龍泉窯整體下滑的命運,但正是因如此,明初龍泉窯精品的價值更加被凸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