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為什么要有人際交往?人與人交往的本質原因是什么?社會學研究得出結論:人需要與人交往的本質是社會交換。 人是理性的動物,要求自己的行動符合自己的心理邏輯,當我們認為一種人際關系是值得的,人與人的交往行為才能出現,人際關系才能建立起來。如果我們認為一種人際關系不需要繼續延續,是我們經過選擇已經得出了這種人際關系已經沒有繼續建立和維系的必要,前提理由是這種人際關系已經不對等了,付出的沒有得到的多,或者不能持平,所以才得出終止人際交往的選擇。 無論是哪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社會需要,而且這種需要是有一定的價值的,所以說,人與人的交往是建立在人的社會價值需要基礎上。與別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必須了解人們在人際關系中的價值傾向,在保持這種關系中人們都希望保持得到的大于或者等于付出的,從而才能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值得的。 任何一種人際關系,我們都不能只一味索取和利用,而不往里投入,否則,再好的、再親密的人際關系,都會變成不值得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關系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人際交往中的“門當戶對”體現的也就是價值付出能力相同的人相互交往,才能給彼此帶來彼此都對等的利益,如果門不當戶不對,那么,交往的彼此間就有一方會投入多,收益少,而另一方投入能力少,收益得多,這樣的關系就難以繼續的維持下去。 當然,人與人的交往的社會交換和市場上的交易互換不完全一樣,交往的社會交換不僅是物質交易,還包括非物質的社會交換,包括感情、信息、服務等更方面的社會交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