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跟痛特效穴:水泉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表現為足跟部疼痛,尤其在晨起下床或久坐久站時足跟不敢著地,待緩慢跛行后好轉,但長途步行勞累后又會加重。 一般來說,足跟痛的主要病因是由于站立時間太久,走路太多,體重過重或局部挫傷等問題。 日積月累下來,就容易造成足底深筋膜過度疲勞,促使足底的保護層“纖維脂肪墊”變薄,容易受傷而引起發炎,其中有些灸友,由于跟骨結節退變鈣化而形成骨刺,也可能導致脂肪墊炎、跟下滑囊炎而導致腳跟痛。 所以足跟痛并不是一件小事,用西醫的說法可以籠統的稱為“足跟痛癥”,已經算是一種病了!常與足底筋膜炎和跟骨骨刺等有關。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中醫里有一個神奇的穴位對足跟痛的治療有奇效,只要每天堅持按壓一段時間,便能慢慢減輕痛楚乃至全愈。它就是水泉穴! 水泉穴,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當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中。本穴是足少陰腎經之郄穴,為腎經氣血深聚之處。其具有疏通暢達經氣、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清熱益腎及養血柔筋、驅邪散風之功效。 中醫講,陽經郄穴善治痛癥,陰經郄穴善治血癥。而水泉穴也顯示了其止足跟痛的即時效果。 手法: 1、取水泉穴,以一手拇指隨鼻腔慢慢吸入清氣,漸漸向下按壓水泉穴至最酸脹時,緩緩吐出濁氣,停6秒,如此9次。 2、拇指緩緩撥動水泉穴皮下組織10分鐘。 3、拇指在水泉穴上先作逆時針方向按揉180次,再順時針方向按揉360次。 4、拇指從水泉穴向上直推49次。 5、最后以一手掌心搓擦整個足跟3分鐘結束。 6、次數:每天多次。 二、足跟痛的人,需養肝腎! 首先,我們都要記住一句話,骨的問題都找腎,筋的問題都找肝。足跟痛既跟骨有關,又跟肝有關,所以我們調理足跟痛,最重要的是調理肝腎。 中醫認為,肝有主管藏血、主管宗筋的生理功能。筋即筋膜,它是一種聯絡關節、肌肉,主司運動的軟組織。肝之所以能夠主管宗筋,是因為全身的筋膜都需要依賴于肝血的滋養,若肝血不足,則血不養筋。 腎有主管藏精,主管骨骼和生髓的生理功能。腎氣足,則腎精充盈,精足則血旺,而精與血又可以互相生化,骨髓生化有源,則骨骼強壯。若腎氣虛,則骨也弱。更要命的是,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就繞著跟部行走。 所以肝、腎之氣虧虛,非常容易導致足跟經脈不通,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是足跟痛發生的內在因素,而外傷勞損或寒濕入絡,則是外在因素。 三 、足跟祛痛,多艾灸! 除了上文說的點按水泉穴外,還能艾灸,艾灸整個足跟15分鐘,同時兼顧艾灸肝俞、腎俞、太溪、太沖,以激發、調理肝腎經氣,疏經活絡,用于防治足跟痛,效果頗佳。 戳原文,選購艾灸用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