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20年后的你給現在的你提建議,你認為會是什么? 在我們的人生中是什么讓我們保持健康和幸福? 我們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獲得更多成就,只有這樣才能過好日子,才能開心快樂幸福。然而真的是這樣嗎?與在未來懊悔人生相比,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究竟是什么決定了我們未來的幸福。 1938年,哈佛大學開展了一項哈佛史上時間最長的人生發展研究:75年間追蹤724位男性的一生,詳細記錄他們的工作、家庭生活和健康狀況。 這724名男性包括268名哈佛學生精英和456名來自貧困家庭、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孩子。 研究團隊的成員也來自不同的領域,包括醫學、生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精神醫學和社會工作,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阿道夫·邁耶。 這724名男性可謂是,“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群小白鼠 ”,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經濟復蘇、金融海嘯...... 他們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工廠工人、律師、泥瓦匠、醫生,還有一位成了美國總統。 他們結婚、離婚、升職、受挫、東山再起、一蹶不振...... 有的成了酒精依賴者,有的患上精神分裂癥。 有的從社會底層一路爬升到上流社會,而有的卻沿著相反的方向走過這段人生旅程。 幾十萬頁的訪談資料和醫療記錄,最終說明了什么?究竟什么樣的人,能夠活得更有幸福感? 2015年,這個項目的第四代主管,哈佛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給出了答案—— 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讓人更加快樂和健康。就這樣! Robert Waldinger教授給出了三條論據: 第一,社會連結真的對我們有益,而孤獨卻有害。 事實證明,和家庭、朋友和周圍人群連結更緊密的人更幸福。他們身體更健康,他們也比連結不甚緊密的人活得更長。 而孤單的體驗是有害的。 和不孤獨的人相比,那些比自己所希望的樣子更孤單的人覺得自己更不幸福,他們到中年時健康狀況退化地更快,他們的大腦功能衰退更早,而且他們的壽命更短。 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孤獨。我們知道,在人群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獨,在婚姻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獨。 第二,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你擁有的朋友的數量,不是你是否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系中,而是你的親密關系的質量。 事實證明,處于沖突之中真的對我們的健康有害。舉個例子,充滿沖突而沒有感情的婚姻,對我們的健康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比離婚還糟。而生活在良好、溫暖的關系中是有保護作用的。 當那些受訪者80歲的時候,研究人員整合了他們50歲時的信息,以此來預測什么樣的中年時期能夠享有幸福健康的晚年。 研究發現能夠預測他們晚年生活的不是他們的中年膽固醇水平,而是他們對所在親密關系的滿意程度。50歲時對自己的親密關系最滿意的人,80歲時最健康。而良好、親密的關系似乎能緩沖我們在衰老過程中遇到的坎坷。 生活的最幸福的伴侶,無論男女,在80歲之后都說,當他們感到更多軀體疼痛時,他們的心情依然快樂。而那些處于不幸關系中的人,當他們感受到更多軀體疼痛時,這些疼痛被增加的情感痛苦給放大了。 第三,良好的關系不僅只是保護我們的身體,也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研究表明,在80歲之后依然處在對另一個人安全依戀關系中是有保護性的。在關系中真的感到自己能在需要時可以依賴另一個人的人們,他們保持清晰記憶力的時間更長。而感到自己在關系中真的無法依賴另一個人的人群,他們將更早出現記憶力衰退。 而那些良好的關系,并不一定要一直保持平順。一些 80-89 歲的老年夫婦,他們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但只要他們感到自己真的能在困難時刻依賴另一個人時,他們根本就不會記得那些爭吵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結論,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發: 當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主要取決于他與他人的關系水平; 一個擁有“溫暖人際關系”的人,在人生的收入頂峰(一般是55到60歲期間)比平均水平的人每年多賺14萬美元; 兒童時代受到良好母愛關懷的人,平均比沒有母親關懷的人,每年多賺87000美元; 孩提時代和母親關系差的人,年老后更有可能換上老年癡呆癥; 在職業生涯的后期,一個人兒童時代和母親的關系,與他們的工作效率正相關; 童年受到父愛關懷的人,成年后的焦慮較少。 既然和睦的人際關系,對我們人生的幸福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為什么我們偏偏很難做到呢?我們時常會因為有口無心的話,陷入失去理智的爭吵...... 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埋怨乃至嫉妒他人,從瑣碎得不能再瑣碎的小事中,不斷發酵我們的負能量和怨恨,而這些寶貴的時間,我們本該拿來陪伴家人,與朋友遠行,與戀人看一場電影..... 我們越來越癡迷于社交網絡,可以不斷地為陌生人點贊,與一塊冰冷的屏幕日夜不離,和140字的段子交流內心,卻未曾努力打開我們的心扉,和真正那些需要我們也被我們需要的人,來一場坦誠相對的談心...... 假如你今年25,或者30,投入關系對你來說是什么樣的? 可能性可能是無限的。 也許是簡單到拿和屏幕打交道的時間來和人打交道,或者通過一起做點什么新鮮事,比如散步或者約會,或者聯系那個多年來不曾說過話的人,來點亮一段死氣沉沉的關系。 最后用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來作為結尾,一百多年前,他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寫下了這句話:“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爭吵、道歉、傷心。我們只有時間去愛。”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