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骨事匯發布的第1143篇原創文章 腳痛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問題,但是腳的不同位置痛,可能預示著不同的問題。 足跟痛 01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又叫跖腱膜,起自跟骨止于腳趾的下方,是一種致密的纖維結締組織,足底筋膜炎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足底筋膜長時間反復的牽拉導致的慢性炎癥。 最常見的癥狀是腳跟和腳底深部的疼痛,早晨起床或靜止一段時間后的第一步,可能出現腳疼痛加重。疼痛通常會隨著活動量的逐漸增加而減輕,又隨活動量的進一步增加而加重。 02 脂肪墊炎 脂肪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長期走路或者走路姿勢不對,骨骼對脂肪墊長時間的磨損,使之發生無菌性炎癥,即足底脂肪墊炎。 癥狀與足底筋膜炎類似。 足跟上方痛 01 跟腱炎 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勞損后形成的無菌性炎癥。在運動過程中,由于小腿腓腸肌和跟腱長期承受反復過度牽拉導致。另外,突然增加鍛煉強度或頻率也常引起跟腱炎。 跟腱炎表現為足跟部上方、內部的疼痛、酸痛、壓痛、僵硬,活動后加劇。它可能發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區域,痛感通常會在清晨或者劇烈運動后的休息期間發作。 02 跟骨滑囊炎 滑囊炎可以由損傷引起,部分是直接暴力損傷,有些是關節屈、伸外展、外旋等動作過度,經反復長期、持續的摩擦和壓迫,使滑囊勞損產生的炎癥。 早期在足跟后上方只可見一個小的輕度變硬有壓痛的紅斑,當發炎的滑囊增大時,在跟腱上就會出現一個疼痛的紅色腫塊,紅腫熱痛癥狀明顯。根據病人所穿鞋型,有時腫脹擴展到跟腱的兩側。 03 跟骨高壓癥 癥狀以晨間下地負重時最明顯,并有明顯的靜息痛或靜息時跟骨酸脹感;跟骨壓痛廣泛,無固定壓痛點;發病早期患肢抬高休息可使跟痛減輕或消失;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前腳掌痛 01 跖痛癥 常表現為前腳掌疼痛,同時前腳掌中間位置會出現很厚的腳墊。可能與足部的不正常結構和不正常的跖趾活動有關。常見因素包括穿著不適的鞋子,如足跟太高的鞋、前足窄的鞋,反復長時間慢跑或跳舞,前足壓力過大,活動幅度過大,年齡大,足底脂肪墊變薄或退化等。 腳趾頭痛 01 痛風 痛風性關節炎多發生在足部關節,第一跖趾關節,也就是大腳趾的關節。嚴重者逐漸向上蔓延,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也經常發生。痛風發作的典型過程是:上床睡覺時還好好的,后半夜因腳痛痛醒,而且越來越重,關節紅、腫、熱、痛,疼痛劇烈甚至不能忍受。嚴重者還可出現頭痛、發熱、白細胞升高等全身癥狀。 02 拇外翻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病,前期除了影響外觀,不會有太多不適癥狀。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拇外翻畸形程度的加重,會導致拇囊炎,引起大腳趾內側疼痛、紅腫。 足背痛 01 距舟關節炎、跖附關節損傷 腳部雖小,但是關節很多,只要是關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出現相應部位的疼痛,足背部的疼痛,多見于距舟關節炎、跖附關節損傷。 此外,腰椎疾病也可能引起足背的疼痛。 完 本文審稿醫生: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 張有磊 ![]() 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 醫保編號:02155008 異地定點醫療機構編碼:1100001006918 |
|
來自: 好大水 > 《腰.膝.頸與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