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 關于如何讓自己孩子成為一個孝順父母的人,“童話大王”鄭淵潔在他的一本書中講個這樣一個事: 很多年前,電視機剛剛興起不久,一些大城市,開始有平板電視出現。 有一天,家住北京的鄭淵潔帶著他十歲左右的兒子鄭亞旗去商場里面買電視機。我們知道,90年代,平板電視機是很多普通人家買不起的奢侈品牌。家里面有一臺平板電視機是一件足以讓孩子驕傲和高興的事。小亞旗跟著他的父親高高興興的去了。 帶電視機回家的路上,鄭亞旗跟父親說:“爸爸,我們是不是走錯路了?” 鄭淵潔說:“沒有,這臺電視機是送給你爺爺奶奶看的。” 聽到爸爸這樣說,小亞旗心里面有點不高興。 鄭淵潔猜透了兒子的心思,語重心長的跟兒子說:“爺爺奶奶今年都60多歲了,他們還能看多少年呀!你還小,我還年輕,以后什么高科技的東西都能見到,但是你爺爺奶奶未必就有機會……” 十歲的鄭亞旗聽了父親的話,默默地點了點頭。 童話大王鄭淵潔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孩子做了一個如何孝敬老人的榜樣。 他說: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長大后孝順你,你只需要在孩子面前孝敬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行了。” 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如何做的呢?他們錯誤的認為,只要自己對孩子好,孩子長大后一定會對自己好。通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等價交換——對孩子好,孩子就會對你好 父母認為,孩子是懂得知恩圖報的。自己勞心勞肺的為孩子忙了大半輩子,等自己老了以后,孩子不可能不報恩,不可能不管自己,不可能對自己置之不理。 事實證明,那些越是溺愛孩子的父母,最后越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厚待。 他們反而像粘粘糕一樣,整天黏著父母,甚至到了成年,結婚生子以后,還在花父母的養老金,沒有錢就找父母要,動不動就會給父母哭窮。 有的孩子成年以后,因父母拒絕給他零花錢,反而動手毆打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事件,不是偶然。打開各網絡平臺,你會發現虐待父母的子女,大有人在。 唏噓之余,我們真應該坐下來冷靜考慮一下,如何不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白眼狼”,最起碼,讓他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2】訴苦說教——為了生你,錯過了晉升的機會 還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恩情,會不斷的在孩子面前嘮叨:“那一年,因為生你,我失去了晉升的機會。長大以后不孝順。就對不起我。” “你看,為了供你上好大學,我們累死累活,等我們老了,不會動了,你一定要好好伺候我們呀!” “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你好?忙完工作又要忙家里,你再不爭氣,我還能指望誰?” …… 父母以為,把這些話說給孩子聽,孩子會銘記在心,并且感恩戴德。其實,不然! 父母對孩子說這些話,不但不會讓孩子記住父母的恩,反而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負擔。 【3】裝病顯弱——博取孩子的同情心和不忍 我們身邊還有一種父母,在孩子面前裝弱,以此來博取孩子對他的同情和憐憫。《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就是這類父母的典型代表。 無論與哪一個孩子在一起,蘇大強都會耍自己的小性子,就會無病呻吟,以引起子女的關注。 并且,他還很會演戲。一會兒說自己這不舒服,一會兒又說自己那不舒服,搞的幾個子女手忙腳亂。 蘇大強是命好,攤上了三個孝順的孩子,雖然女兒蘇明玉知道他的秉性,卻不跟他計較。 如果孩子不孝順,你即使真病,他也不會來探望你。到那個時候,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走投無路的時候。 人生,真的有輪回。 我老家一鄰居,按輩分我應該叫他大娘。她今年70多歲,一輩子養育了兩個女兒,三個兒子。 三年前,老伴得病離開了她,這些年,她孤身一個人過,吃了上頓沒下頓。 有一次,我問婆婆:“為什么她的兒子和女兒不輪流照顧她呢?” 婆婆嘆了一口氣說:“兩個女兒不孝順,嫌棄他媽是一個累贅;二兒子和二兒媳婦說她偏心,也不想贍養她;三兒子身體殘疾,好不容易娶了一個媳婦,又不敢不聽媳婦兒的話。唯一對老人好的就是大兒子和大兒媳。本來大兒子和大兒媳想把她接在家中,老人又羞愧難當(因為老人年輕的時候虐待過大兒媳)不想麻煩他們,就自己一個人過了。” 隨后,婆婆嘆了一口氣說:“人呀,都是自己造的孽!如果她在年輕的時候孝敬自己的公婆,老了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原來,這位大娘年輕的時候比較尖酸刻薄,對自己的公婆一點都不孝順,還把他們趕出了自己的家…… 孝順父母,從自我做起。 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聽不進去父母說什么,但是他能看到父母在做什么,并且把看到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如果您想讓您的孩子長大了以后孝順您,建議您從現在開始,做到以下4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吃飯時,請老人上座 有一次,去一個同學家串門,同學的母親做了一大桌子好菜招待我們。 吃飯的時候,老人還在廚房里面忙活。我們幾個人說讓老人歇一歇,跟我們一起吃飯。老人笑呵呵的說:“你們先吃,別管我,最后一個湯,做好了我再去。” 這時候,我的那個同學走過來說:“媽,你先陪著小雅(同學的孩子)跟她們一塊吃,湯我來做。” 老人的臉上樂開了花,連忙說:“不用,不用……” 最后,我的同學堅持讓她的婆婆坐在飯桌上吃飯,自己在廚房里面忙活…… 經過這個事,我發覺,這個同學值得深交。 第二個方面,不在孩子面前論老人是非 如今,在很多家庭里面,年輕的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討論老人的不是,已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 兒媳婦說公婆的不是,很常見。 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帶孩子觀點不同,造成的矛盾。 自古以來,婆媳關系是家庭的一大難題,我們姑且不說誰對誰錯。如果你有一個兒子,并且當著你兒子的面跟你的公婆吵架,你的兒子會怎么想呢? 可以肯定的是,他長大以后娶了媳婦兒,他的媳婦兒也會跟你吵架。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規律。 第三個方面,不責備,不給臉色 很多人認為,對老人孝順,就是給老人買好衣服穿,買大房子住,買好東西吃。其實,不然。 陪伴,才是最大的孝。 父母最終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過得好,過得開心,過得幸福,并且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孝,也不是讓父母整天吃山珍海味,穿金戴銀,而是不發難,不給臉色,不生氣。 看到她因年齡大了、眼神不好沒有把鍋刷干凈后,自己不動聲色的再刷一遍…… 第四個方面,好東西先給老人用 孩子對父母的孝,體現在生活的細節當中。 去商場里面買東西,看到有好吃的食品就會想到給父母帶一些; 季節變換時,知道給父母添衣服,給父母置辦家庭用品; 父母生病了,無微不至的在床前伺候等等這些日常瑣碎,家長里短都能夠體現孩子對父母的孝。 你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全看在眼里。您怎樣對您的父母,您的孩子長大了以后,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您。 養兒防老不易,且行且珍惜!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