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指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生物體后,引起明顯或不明顯的病理反應。 縱觀人類歷史,千百年來,微生物感染導致的疾病,始終是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病原體。自從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使人類能夠觀察到細菌以來,人們就在不斷地尋找對抗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嘗試了許多種不同的方法,例如以百浪多息為代表的化學療法,以溶菌酶為代表的動物源性抗菌物質,以牛痘為代表的疫苗,以及以青霉素為代表的抗生素,等等。雖然,抗生素的發明和使用,大大提升了人類在與病原微生物斗爭中的戰斗力,成為了人類最為信賴的抗感染藥物,但是隨著抗生素、抗病毒藥濫用,耐藥性正成為新的醫學難題,“超級細菌”等應運而生。人類對抗微生物的天平正在失衡...... 來自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六大洲 72 個國家的 711 個河流樣本。這些采樣地點中包括許多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如多瑙河、湄公河、塞納河、泰晤士河、底格里斯河等。研究結果表明,65% 河流中被檢出含有抗生素成分。污染最嚴重的河流采樣點被檢出高出安全濃度300倍的甲硝唑。 今年4月,聯合國發布警告稱,隨著越來越多的低級別抗生素廣泛耐藥,同時缺乏更具效力的新藥問世,抗生素耐藥已經成為一場「迫在眉睫的全球危機」。 專家警告,如果各國政府仍不重視并采取統一行動,據估計到 2050年,抗藥性感染每年將造成 1000萬人死亡,許多常見手術(如膝關節置換術、剖宮產等)的風險將遠遠超過當前水平。 醫用三氧——抗感染新希望 臭氧是天然存在的三原子氣體分子氧的同素異形體,形成氧原子和氧的重組表示為O3。臭氧治療被認為是最強大的抗感的療法之一,臭氧的最初應用是消毒飲用水中的微生物。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用于傷口感染后,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現在臭氧因為它的抗微生物有效性和廣譜性已被用于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此外,臭氧還有其他優點,如改善傷口愈合,增強免疫力,不良反應小,不誘導產生耐藥性,環保,療效顯著。一些研究表明臭氧治療可以有效殺死多種微生物包括多種耐藥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屬,大腸埃希氏菌,糞腸球菌和糞腸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醫用臭氧作用機制 增強紅細胞代謝 臭氧治療使紅細胞糖酵解速率增加,這導致2,3-二磷酸甘油酸的刺激,這導致釋放到組織的氧的量增加。臭氧通過增強丙酮酸的氧化羧化,刺激ATP的產生來激活三羧酸循環。它還導致NADH的顯著減少并有助于氧化細胞色素C,刺激產生作為自由基清除劑和細胞壁保護劑的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O3也誘導產生前列腺素擴張血管。 臭氧對紅細胞代謝作用 激活免疫系統 臭氧可以誘導人體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如內源性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粒細胞因子和生長轉化因子等,有助于殺滅感染細胞。另外,臭氧刺激NFkB(B細胞增強子),加強細胞素等免疫因子的轉錄和表達。對細菌、病毒、寄生蟲、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等有較強殺滅作用。 臭氧增強細胞因子釋放通路 臭氧治療病例研究 中國中南大學湘雅三院團隊使用臭氧治療耐藥菌感染。在細菌培養基中,幾乎100%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別在5分鐘和15分鐘內可被臭氧油殺滅。而使用臭氧水可在1分鐘殺滅所有的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MRSA。文獻中提到兩例由兩種耐藥菌皮膚感染的患者均被局部臭氧療法治愈。 臭氧油殺滅耐藥菌 臭氧水殺滅耐藥菌 局部應用臭氧治療左小腿肌肉MRSA感染 局部應用臭氧治療左手MRSA感染 美國Rowen醫生團隊在其診所廣泛開展臭氧治療30余年,尤其在抗感染方面,獲得了顯著的療效,現在他正在大力推廣臭氧療法。他在著名醫學期刊Medical Gas Research發表多篇臭氧研究,其中一例急性下肢蜂窩織炎患者在僅使用臭氧自血回輸療法后48小時被治愈,效果顯著。 臭氧與炎性疼痛 千變萬化的病原體侵襲,人類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尋找新的抗感染治療迫在眉睫。醫用臭氧(Medical Ozone)近年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其作用機理是通過破壞細胞包膜、氧化磷脂和脂蛋白,殺滅細菌、抑制真菌生長、損害病毒的衣殼,并擾亂繁殖周期,通過降低TNF-α 及其他炎癥因子發揮免疫調節以促進組織愈合,并且不產生耐藥性。臭氧治療具有抗感染、增強免疫力和鎮痛作用,有望成為人類在對抗微生物的戰役中的強大武器。 [1]醫學免疫學 第9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The Guardian-World's rivers 'awash with dangerous levels of antibiotics [3]The New York TImes-UN Issues Urgent Warning on the Growing Peril of Drug-Resistant Infections [4]AM Elvis, JS Ekta, et al., Ozone therapy: A clinical review. J Nat Sci Biol Med. 2011 Jan-Jun; 2(1): 66–70. doi: 10.4103/0976-9668.82319 [5]Ozone Therapy and its Scientific Foundations. ISCO3. 2012. SOP: ISCO3/QAU/00/19 [6]臭氧治療的臨床應用. 何曉峰. 科學出版社. 2009 [7]M. Song, et al.,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opical ozone on the treatment of MRSA skin infection. Melacular Medical Reports. 17: 2449-2455, 2018 [8]Rowen RJ. Ozone therapy as a primary and sole treatment for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n: case report. Med Gas Res.2018;8(3):121-124 [8]Azuma K, Mori T, Kawamoto K,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ozonated water in an experimental mouse model[R].Biomed Rep, 2014,2(5):671-674 文章作者:田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