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從考完研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至今也有三年多了,不過閱讀的書目并不算很多,大致有100多本吧。 回想當初讀書的動機,其實是因為被成功學洗腦。以前特別愛看馬云和俞敏洪的演講,從高三到大三,他倆的演講看了不下于百遍。 勵志學和成功學的確可以讓人充滿動力,忽略現實中的疼痛,勇往直前。在看他們的演講時,經常會聽他們說起讀書,特別是俞敏洪,作為一個農村小子,他特別感謝讀書為他帶來的改變。 同時,身邊的老師也會經常告誡我們要多讀書,其實很多老師自己都沒有看過很多書,他們只是知道讀書是件好事,所以鼓勵同學們去做,好體現他們教導有方。 既然大家都說讀書好,那不妨一試,反正時間與其擱置著,還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 02 隨著讀過的書不斷增多,我便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對于知識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我仿佛重獲新生,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了解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究竟是個什么樣子。 有人說,知識就像氣球,未知的世界就如同氣球外的空氣。當你知道的知識 越來越多,氣球也就越膨脹,它與外界的接觸面積就更大,也就意味著你越會發覺自己無知。 于是我從開始的只閱讀著名小說和散文,到后來閱讀哲學、心理學、職場、傳記、工具書、理財等等類別的書籍。 雖然讀的書多了,但是我并沒有因此獲得滿足和成就感,反而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更多的困擾。 ? 因為讀的多,所以就思考的多。思考的多就意味著生活在你的眼里永遠不是表面那么簡單,你會不自覺的去想每一件事情背后的本質原因是什么?思考雖然很累,但是思考可以讓一個人變更加理性,理性的最終結果就是睿智。 說起來可能會打消你閱讀的積極性,當你讀的書越來越多,但是又不是足夠多的時候,你就會陷入一個窘境:你會發現生活中讓你快樂的東西越來越少。 這并不是你抑郁了,而是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不自覺的思考它的本質以及與它相關的一切,因為你腦海中的知識渴望自己派上用場。 但是,你也因此獲得了獎勵。 你的眼睛會越來越明亮,它會讓你看清生活的真相,獲得生活的智慧;讓你的心境越來越平和;讓你變得寬容,也變得現實。 ? 03 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讀書時,我們究竟在讀什么? 以前讀小說,我覺得讀書就是體驗不同的人生。后來讀工具書,我覺得讀書是為了學習技能和知識。 后來才想明白,我們在讀書時其實是在讀自己。 曾經聽人說:人的一生其實都是在修正自己。是人就有缺陷,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實并不是在提高自己,而是在不斷修繕自己的缺陷。 ? 讀書就好像照鏡子,鏡子不會讓一個人變的好看,但是可以幫助一個人發現自己臉上的污垢和身材上的不完美。 在讀小說的時候,通過看主人公的故事,你會發現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過,于是你便會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在讀心理學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以往所做的事情,其實都有著自己都不知道的動機。你也會明白,為什么同樣是人,有人整天嘻嘻哈哈,有人整天愁容滿面。 在讀工具書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復雜的事情也可以變得如此快捷。 04 讀書從來不會改變我們的本質,它只是幫我們看清楚我們應該拋棄那些東西。 人生的路很長,只有學會輕裝前行,拋棄不正確的觀念與習慣,才能走的更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