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5分鐘心理,我的回答是:你現在的這種狀況是,場所恐懼癥和社交恐懼癥。這兩種恐懼癥都是有特定因素所決定而產生的恐懼感,既有新因素又有神經癥病癥因素。 01,場所恐懼癥除去自己熟悉的場所或家庭以外的任何場所,都容易產生恐懼癥狀,例如廣場封閉的房屋黑暗場所,擁擠的場所,交通工具(比較擁擠的船艙,火車車廂和公共汽車上)等,其主要特征是,過分的擔心自己處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安全感而產生的恐懼,越是封閉,恐懼感越是強烈。 用心去回答每一個問題,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關注,我是5分鐘心理 02,社交恐懼癥這種恐懼癥主要害怕的對象為社交場所,在人比較多的餐廳,某種聚會,單位開會,或害怕自己的一些行為出現難堪的現象,害怕與別人接觸和交談,對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基本上都持否定的態度或是怕別人不予接受,特別是在于公共場合與人接觸時,特別害怕與人目光對視,或是害怕在與人群相對時被別人審視,議論等,自己常伴有自我批評和害怕批評的意識思維。 03,病癥顯現的特點場所恐懼和社交恐懼的疊加給人造成了一種封閉式的心理,膽小怕事,心虛軟弱,但未必無能,只是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給予否定的心態,恐懼別人不予承認或接受,常以回避的行為來保護自己,恐懼和別人的接觸。 特別是同事和朋友之間,有一種特殊的恐懼感,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與別人交談更不敢大膽的去釋放自己的觀點,總有一種別人會否定自己的感覺,這種感覺在意識上,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支配著自己的思維,在所有行為體現上多以保護自己為主,實際上就是在躲避,自主意識所形成的只有躲避不與人接觸,才能達到心安理得的心態。 對所有發生的事物與自己有關或無關都采取回避的態度,就是為了減少自身的麻煩,但實際上就是恐懼心理造成的,在自己熟悉的場所或家庭的范圍還能夠自如的展現自我,一旦離開這樣的環境,立刻就封閉自我,對一切都產生警惕的思維,不論在語言上和行為上,都害怕給自己產生威脅。 實際上自己這種心態也明白是有些過分,并和自己的很多思維形成了矛盾沖突,但是自我難以控制,經常是恐懼的心理統治了整個的思維,在自我意識上難以形成對恐懼心理的規避,在生活和工作上及自我行為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自己非常痛苦,難以自拔,特別是持久性的恐懼心理沖突,使自己能夠體驗到這種沖突痛苦經過,并影響著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但是沒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 04,專業治療如果這些現象出現的時間持續比較長了,建議到專業的醫院就診,評估,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這兩種恐懼癥,除心因性因素以外,都與神經失調有一定的關聯,所以需要服藥及心理治療同時進行,這樣治療效果比較好。 心理治療,可采用脫敏療法和認知療法兩種形式的心理治療,對恐懼癥有一定的療效。 05,自我調整自我從意識認知上要對自己的恐懼癥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產生恐懼心理的影響下,可以嘗試刻意似的控制這種恐懼心理的形成,避免產生心理矛盾性沖突,在親人和朋友的陪護下,大膽的走出家門,進入比較密集的公共場所,用恐懼的心理去體驗,達到自我感受的安全性,來驅除這種恐懼的心理。 對恐懼所產生的因素和環境,除去認為對自己產生恐懼的因素以外,要正視它,并從內心產生排他性,對所有能產生你恐懼心理的因素逐一適應,逐步排除,以達到內心恐懼心理的消除。 在臨床上的病例,有很多利用自我調節恐懼心理的適應性,來達到排除恐懼心理的病例非常多,所以在不服用藥物的前提下,通過心理治療,可以逐步認識恐懼心理因素的形成規律,而達到自我調節,逐步的消除,恐懼心理的形成,對很多膽小怕事,不愿與人接觸和到人多的環境產生恐懼的人,有很好的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