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桑尼的第 22 篇原創文章 文章會有點長,但是很好讀 在一線城市,加班到猝死,真的很有可能。如果沒有做好精力管理的話。 01 前幾天我的一個好友,找我學習精力管理。 我笑他說:“以前沒見你那么積極。” 他說,“以前我覺得工作到猝死是不可能的,直到我身邊發生了一件事,我覺得學習精力管理、時間管理很有必要了。” “什么事?” “我公司有位同事,做數據分析的程序員,就在公司的過道上暈倒了,'嘭'!的一聲巨響,就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怎么叫都醒不過來,后來送去醫院了。還好人沒猝死,不過還挺嚴重,到現在一個星期了還沒出院。” “你又不是程序員,應該不用太擔心吧?” “新媒體也很累的,加班也挺狠,要是有熱點新聞了,就算半夜,老板也會打電話催我起來,寫稿子蹭熱點。前陣子熱點齊出,宋慧喬宋仲基離婚,李晨和范冰冰分手,G20香港事務問題,快把我忙崩潰了。” ...... 因為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所以才會有這篇文章,希望下面的經驗,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朋友。 猝死,雖然是一件比較小概率的事情,但是加班產生的這些問題,卻也不容忽視: 黑著眼圈,哈欠不斷, 渾身無力,使不上勁 工作感到壓抑 暴躁易怒 注意力難以集中 每天下班總是精疲力盡,回到家什么事都不想做 焦慮得睡不著 暫且不說,這些問題會導致工作效率變低,如果這些問題長期積累下去,對身體確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增大猝死的可能性。 “活著比什么都重要”我的那位做媒體的朋友吐槽。(看來求生欲很強啊) 大多數人加班是無奈的,加班已經成為白領人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像在互聯網、廣告等行業更是成為加班文化的重災區。 我們事務纏身,卻又總是筋疲力盡,最能形容加班的狀態。 02 那么面對工作的無盡索取,資本家的殘酷“剝削”,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這時,做好精力管理就非常有必要,特別是奮戰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 精力充沛意味著,你反應靈敏,注意力更集中,做事更專注,效率也更高,加班也會更少。你也會有更多的精力,在下班后學習、充電,更快成長。 那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精力管理呢? 需要從三個維度,來進行: 【容量上限】提升精力儲備容量 【使用方式】保持精力波動性,可持續再生 【減損與恢復】建立良好的習慣減少精力損耗,增加精力恢復 一、提升精力儲備容量 有些人的精力實在太少了,做一兩件事就透支完了,都談不上管理。 精力儲備的容量,決定了你能發揮自己能力做事的上限。 精力差的人,一天怎么睡也睡不夠,睡醒了還不斷打哈欠,黑著眼圈,工作時注意力也難以集中。下班后便只有葛優躺和刷手機、看電視,完全沒有精力學習,也沒有精力談對象。 精力充沛的人,可以做到一天只睡6個小時,睡眠時間外從不犯困,從開會到策劃,再到執行項目,整個過程都神采奕奕,頭腦反應靈活,做事情也高度集中注意力,更可怕的是,下了班后,還有精力學習備考海外MBA( 工商管理碩士),談對象,朋友聚會全部游刃有余..... 可以這么說,精力充沛的人,好像有兩條命。 活一天頂你活兩天,因為你會發現同樣的一天里,他的完成的事情是你兩倍不止。 但是人家也不是拼命三郎,甚至活得比你還健康。 所以,第一個維度,提升精力的容量上限非常重要! 那怎么提升精力儲備容量呢? 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些都是基本的常識,并且這些無法提升精力儲備容量,只是保持精力的穩定性。 真正的方法,你可能很難想到,這個答案可能會打破你的認知! ——超過極限消耗精力,然后再通過有效恢復,能夠增長你的精力儲備容量。 什么意思呢? 就是當你覺得有點累的時候,你先不要讓自己休息,甚至應該讓自己更累,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后,然后再充分休息。 這樣一次次循序漸進突破自己的極限。 這個答案是有科學依據的。 壓力并非我們的敵人,相反,它是我們成長的關鍵。 我們在鍛煉身體的時候,在什么情況下,會變得更強壯? 是在對自身的肌肉施加壓力,使它爆發出超常水平,造成肌肉纖維的微小撕裂,運動結束了,你累得不想動彈。但是只需要24~48小時的休整,肌肉纖維會重新生長,制造更多的肌肉纖維,變得更加強壯,能夠應付下一次刺激。 這種方式目前廣泛應用在體力訓練中,但除此之外,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各個層面的肌肉——共情能力和耐心、專注力和創造力、還有意志力和毅力。 但這件事,是反人類的,因為人從本能上抗拒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但是如果永遠停留在正常范圍內使用肌肉,肌肉永遠不會增長。 不過,也有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超常發揮之后,要注重充分休息,如果繼續逼迫極限,會導致惡性循環,甚至導致“肌肉”斷裂,不可恢復。 長期處于壓力下,得不到恢復,或者長期處于脫離狀態不承擔壓力,都會削弱精力的容量上限。 那如何運用這個理論呢? 03 在了解具體操作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一個精力金字塔模型: 人的精力是由四個方面構成的: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它們相互制約,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影響整體的精力值。 體能是精力的基礎,當你生病時你會深有體會,效率會大打折扣。 情緒也很大影響整體的精力水平,比如你和你的對象吵架后,做什么事情效率都會變差,精神渙散。 思維精力管理的核心,是要做到專注,不讓注意力被隨意分散。每次打斷,重新集中精神思考,會耗費大量的能量。 意志精力的來源是意義感。看看那些創業者就知道了,他們每天有的只睡四五個小時,但仍然精力充沛,就是因為他們在喜歡的事業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才能夠樂此不疲。 所以一個合理的精力管理,應該從這四個方面共同入手,才能讓工作、生活更加高效。 根據金字塔模型,提升精力,最有效、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先提升金字塔的底層——體能精力。 很多人很難意識到這一點的至關重要性。之前我也是如此。 當上了一天班,回到家時,絕大多數人,會想找個沙發葛優躺,玩手機、看電視,或者沐浴完后就睡覺了。 但是,如果你想之后有充沛的體力,下班后也不累,那么即使現在工作再忙,再累,你也應該在你的生活中,安排鍛煉身體。 “我跑步,是為了不跑步。”——村上春樹 我們鍛煉短暫的累,是為了之后不再有覺得累的感覺。 下班后去健身房鍛煉也好,或者早晨起來晨跑也好,甚至你從坐仰臥起坐、深蹲、俯臥撐,做Keep等也好,只要是突破自己原本的舒適區,提升體能都是OK的。散步不算,散步無法打破自己的舒適圈,無法讓肌肉變強。 只要堅持兩周左右,效果就很明顯,你會發現,自從鍛煉身體后,上班再也沒有經常犯困,下班后,也不覺累,甚至有精力看書和學習。 同樣的,情感、思維、意志的鍛煉同樣如此,下面簡單列舉一下: 情感: 在你對一件事,或者對一個人感到沒有耐心時,或者和對象吵架時,克制自己的沖動,并嘗試多換位思考。不斷地超出自己的極限后,并且讓自己得到恢復 。 你會發現自己的耐心和共情能力都會大大提升。甚至達到一定境界后,幾乎沒有事情會讓你感到不耐煩。(這里只提到耐心、共情,其他層面就不一一列舉了) 思維: 專注的能力,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也是可以鍛煉的。 這需要你專門的刻意練習,讓自己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學習,當自己開始走神,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時候,你讓自己再堅持一會,直到實在不行時,再停止學習,用手機記錄自己保持專注學習的時長。你會發現,你一次會比一次堅持的時長更長,說明你的專注力能力在成長。 意志: 意志力涉及的層面很多,也因人而異,這里只列舉一兩個層面作為參考。你會發現,能夠在冬天洗冷水澡的人,一般意志力都會非常強,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人。創過業的人,能在艱難項目中挺過來的人,之后即使面對更難的挑戰也能夠勝任。 在提升精力儲備容量后,相信你的生活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04 二、保持精力波動性,可持續再生 大部分人使用精力的方式是錯誤的,他們一直工作、學習,直到累到不得不停為止。 這種單線化的精力使用方式很糟糕,就好像你把手機用到沒電,然后不得不充電,充到20%的電量,能開機又勉勉強強拿來用,常年保持在低電量的水平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電池越來越不禁用。 人也是,身體和大腦會越來越不禁用,最后導致奔潰。 我們不該生活當做一場永不停歇的馬拉松,而是應該把生活看作是一場接一場的短跑沖刺。在某些時間全情投入,在某些時候放松休閑,更新精力儲備,應對下個挑戰。 精力充沛的人,不是一刻不停地在學習、工作,而是做事-恢復-做事-恢復,掌握節奏,主動休息,這是保持精力充沛的關鍵所在。就好比,手機用一會,充一下電,讓電量保持在80%~100%的狀態。 《精力管理》的作者吉姆花了數百個小時觀察頂尖網球選手的比賽。他發現頂級選手特別擅長利用得分的間隙來恢復體力。 在得分的時候,他們會通過改變呼吸方式、放松肩膀和手臂、大吼一聲等方式來充分休息。吉姆還監測了這些選手的心率,發現他們在得分間隙的 16-20 秒里,心跳竟可以下降20次每分鐘。而他們對手的心率始終停留在比較高的水平,因此身體很難支撐下來。 這些細小的差距,造成了頂尖選手和優秀選手的區別。 “我從來不會勞累過度,因為我不會讓自己工作到那種程度。你必須要掌控好自己的節奏,留出時間休息。”——吉姆·洛爾 那休息的頻率多少合適呢? 大腦的注意力最長不超過120分鐘。這也是為什么電影一般都不超過2個小時(太長人就看不下了)。 我們以前上課的時長,一般也是45分鐘一節課。 最好的建議是:每當你工作45分鐘~120分鐘,就停下來,進行主動休息一次,一次休息15分鐘,這也能夠保證你的精力一直保持在高水準。過多的精力消耗和精力恢復都是不好的。 可能有人會問“保持節奏性,不讓自己的精力透支”是否和“前面說超過極限消耗精力,然后再通過有效恢復,能夠增長你的精力儲備容量”相矛盾呢? 并不矛盾。 前者是日常狀態,一種習慣,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后者是特殊鍛煉,偶爾地挑戰自己和提升。 05 三、建立良好的習慣, 減少精力損耗,增加精力恢復 體能精力習慣: 包括三個部分: 飲食 睡眠 運動 一、飲食 1.每天吃早餐 雖然不吃早飯可以讓你早點到辦公室,但是它會影響你一上午的精力。 為了保持全天都有穩定的精力,早餐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夜沒進食,血糖水平和新陳代謝都處于低谷,需要恢復。 早餐要吃得講究,多吃能持久提供高效能量、血糖生成指數低的(如下圖所示),少吃迅速補充能量、但不足半小時就消耗光的垃圾食品。 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清單——引用《精力管理》 2.按時進餐 早6:30-8:30, 中11:30-13:30, 晚17:30-19:30。 3.定量進餐 隔多久進餐一次會影響我們的投入和精力水平,因為你每一次進食只能給你提供三小時左右的能量,所以每次不適合吃太多,過度進食會導致身體肥胖,損害精力。 少吃多餐,可以在兩餐之間準備一些零食,但不要吃太多,建議堅果、水果之類 4.及時喝水 30-60分鐘補充一次水分,一天喝8杯水。 研究表明, 一天中定期喝水可以有效提高人體整體精力水平,因為不夠充足的水和作用會影響精力的集中和協調。 要注意的是,喝水和饑餓不同,當我們感到渴的時候,我們已經脫水了。因此我們還需要定期喝水。 二、睡眠 最好睡夠7~8個小時。 睡眠不足則會減弱人的專注力,反應力,記憶力,邏輯分析力等。 研究表明, 晚上睡七到八個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群的死亡率高出正常睡眠人群的2.5倍,而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死亡率也高出正常睡眠人群的1.5倍。 建議:在睡覺前,把平時的娛樂活動,比如玩手機、打游戲、看電影,對大腦比較刺激的活動,替換成沐浴和寫日記,聽輕音樂這類比較柔和的活動,這樣可以快速入睡和提升睡眠質量。 三、運動 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力量和心腦血管的鍛煉會顯著影響健康、精力水平和效能表現。 人們普遍推崇的健身方式是20~30分鐘的連續鍛煉,每周進行3到5次。最近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發起一項聯合研究,發現間歇訓練效果非常地好,也就是一系列短時間(60秒左右)、高強度的有氧練習,再加上完整的有氧恢復過程。只需要8周的時間,進行這樣運動的人,心腦血管健康水平能顯著上升,免疫力提高,情緒得以改善。 如果你不喜歡跑步,長時間鍛煉,你可以進行間歇性訓練,參與的方式,包括短跑、爬樓梯、騎自行車、甚至舉重。只要有節奏型地提高和降低心率就行。 情感精力習慣: 1.預留時間做真正喜歡的事 保持情感精力的關鍵就是給自己留出時間,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任何令你感覺安全、愉悅、有成就感的活動,都會激發積極的情感。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情感再生的深度和質量取決于,活動本身的吸引力和豐富度。很多喜歡把看電視、看抖音、刷微博作為首選。然而,從科學的角度看,這些活動可以帶來短暫的恢復,卻缺乏營養,容易使人消耗過度。 2.讓人際關系促進精力再生 關系是每個人的情感精力的穩定來源,深度關系需要用心經營,維持一段健康的關系可以帶來積極的情感精力。經營關系主要分為發展新的關系和加深已有的情感。 在工作上保持持續高效的關鍵是,在公司里有一個好朋友。 思維精力習慣: 1.前一天晚上做好計劃安排 在前一天臨睡前, 從待辦的清單中,挑選出5-6個最重要的任務,做好第二天的計劃和安排。包括詳細列出步驟分解、注意要點、涉及的人、時間安排。 這樣不僅可以清空大腦的思緒,有利于前一天的睡眠;還可以大大減少第二天的思維負擔,你不在需要再從堆積如山的任務中去篩選和思索,而是一起床就可以立刻行動。 2.根據精力的不同狀態,做不同類型的事情 很多時間管理的技巧是解決思維精力的問題,更多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意志精力習慣: 1.和最堅定的價值觀產生聯系 “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尼采 我們需要空出時間來,深度挖掘自己的人生目標,思考自己的人生、工作價值。 找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你堅持的價值觀。我們越是忠于自己的價值觀并以價值觀作為我們行為的指導,這些價值觀所激發出來的精力就越旺盛而持久。 2.做一件事,盡可能挖掘它對你的意義感 由內而發的動力是驚人,比如當我想到,這篇文章可以給我的朋友、以及在城市拼搏的年輕人們帶來小小的幫助時,我可以對著電腦坐一整天,重翻《精力管理》,整理和思考以前的經驗,寫上6000字的文章。 06 最后的提醒: 根據上面的內容,你需要分析,自己在哪一方面的精力更欠缺,就先著手改善那個方面的精力。 一般的話,優先改善體能方面的精力,因為這是所有精力的基礎,就如金字塔底層,沒有底層,上層即使再牢固也會土崩瓦解。而且四個維度的精力是相互聯系的,單個維度精力的提升,也能有效改善其它維度的精力。 改變不能一下子太多。你改變自己原本的固有習慣,也是需要精力的,所以最好一下子不要太多,建議1到2個,1個太枯燥,2個會比較有新鮮感。當你新習慣還沒穩定適應下來之前,最好不要急于開始其他的改變。 愿你成為精力管理高手,生活盡可能是精力充沛的樣子,能夠全情投入,不再疲于奔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