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風 2019-02-13 一年之計在于春。 鶯啼燕舞、柳暗花明,這是一個萬象更新的季節,宋詞里的春天更是包羅萬象。 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盡愁思,有“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朦朧傷情,也有“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的輕松閑適…… 在春天里,風流才子、遷客騷人懷著迥然不同的心境,用妙筆訴說宋代三百多年的繁華與滄桑。 宋朝初建,割據一方的南唐曾遣使到開封慶賀,向宋朝稱臣,后主李煜在位時,每年獻上大量金銀珠寶,以求自保。 然而,這并不能挽救南唐滅亡的命運。 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趙匡胤派曹彬為主帥,潘美為都監,率水陸軍十萬直指江南。 當宋軍渡江時,李煜派徐鉉請求趙匡胤罷兵。趙匡胤卻斂容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城破,李煜被俘,押解至汴京,他是詞中之帝,卻無可奈何地生在帝王家,等待他的是囚徒般的生活。 在一個寒雨潺潺的春夜,李煜從夢中醒來,追憶故國歲月,無限傷感,寫下這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煜詞中流露的情緒實在是給宋朝皇帝添堵,據說,在他作《虞美人》一詞后,憤怒的宋太宗趙光義下令將其毒死。 李煜的愁思,恰似一江春水,東流不復返,他的詞飽含血淚,就此開啟一個屬于宋詞的時代。 南唐與吳越,唇亡齒寒。 南唐滅亡僅僅過去兩年,在位三十余年的吳越王錢俶不得已應趙光義之邀前往汴梁,隨即被扣押,納土歸降。 彼時的大宋,朝氣蓬勃,自信豪邁,但是對失敗者而言,即便是萬物復蘇的春天,也顯得黯淡。 錢俶之子錢惟演隨父入宋,一度得到宋真宗重用,志在權柄的他卻自稱,平生最大遺憾是未曾在黃紙案卷上押字,即沒有在中書任職。直至晚年,卷入外戚爭斗,被貶隨州,錢惟演也沒有實現他的抱負。 在隨州的春天,失意的錢惟演作《玉樓春·城上風光鶯語亂》,每逢酒后必唱此曲: 不到一年,錢惟演在隨州病逝。 和錢惟演一樣,柳永也曾有過一個失意的春天。 和錢惟演一樣柳永也曾有過一個失意的春天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25歲的柳永初次進京,躊躇滿志,豪言“定然魁甲登高第”。 大中祥符二年年春闈歲的柳永初次進京躊躇滿志豪言定然魁甲登高第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那年春天,柳永落榜,他將滿腔激憤化為一首《鶴沖天》,半是負氣,半是放浪: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那年春天柳永落榜他將滿腔激憤化為一首鶴沖天半是負氣半是放浪 這首詞卻成為柳永一生過不去的坎?!赌芨凝S漫錄》記載,后來柳永再次應試,宋仁宗看到他的名字,想起那首《鶴沖天》,特意將其名字劃去,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這首詞卻成為柳永一生過不去的坎能改齋漫錄記載后來柳永再次應試宋仁宗看到他的名字想起那首鶴沖天特意將其名字劃去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而長期流連于坊曲之間。他是宋代第一個著名的專業填詞人,創作了一百多種詞調,開一代新風,宋初詞壇因他的存在而熠熠生輝。 柳永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而長期流連于坊曲之間他是宋代第一個著名的專業填詞人創作了一百多種詞調開一代新風宋初詞壇因他的存在而熠熠生輝 當柳永在晚年考中進士,對官宦生涯早已不感興趣,他寫道:“晚歲光陰能幾許,這巧宦不須多取?!?/div> 當柳永在晚年考中進士對官宦生涯早已不感興趣他寫道晚歲光陰能幾許這巧宦不須多取 這個進士,官當得不怎么樣,半生浪跡江湖,與妓女交往甚密,死后也由這些風塵女子湊錢安葬。每逢清明,常有妓女相約攜酒肴前去其墳前祭奠,時人謂之“吊柳會”。 這個進士官當得不怎么樣半生浪跡江湖與妓女交往甚密死后也由這些風塵女子湊錢安葬每逢清明常有妓女相約攜酒肴前去其墳前祭奠時人謂之吊柳會 一代風流才子的曠世佳作,隨之飄散在春天里。 一代風流才子的曠世佳作隨之飄散在春天里 人生在世,命運各有不同,有的人歷經坎坷,有的人時運亨通。 人生在世命運各有不同有的人歷經坎坷有的人時運亨通 與柳永一樣以婉約詞名留青史的晏殊,其科舉之路跟開掛一樣,十四歲時以神童入試,受宋真宗賞識,賜同進士出身,一不小心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與柳永一樣以婉約詞名留青史的晏殊其科舉之路跟開掛一樣十四歲時以神童入試受宋真宗賞識賜同進士出身一不小心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晏殊的仕途順風順水,一生享盡榮華,官至宰相。他的作品詞藻華麗,只有閑趣輕愁,從不憤青。 晏殊的仕途順風順水一生享盡榮華官至宰相他的作品詞藻華麗只有閑趣輕愁從不憤青 在一個燦爛的春日里,這個人生贏家走過花草芳香的小徑,在亭臺上品嘗美酒,寫下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在一個燦爛的春日里這個人生贏家走過花草芳香的小徑在亭臺上品嘗美酒寫下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第七子晏幾道,號小山,與其父合稱“二晏”,晏幾道繼承了其父的文學細胞,卻沒有繼承他的好運。 晏殊第七子晏幾道號小山與其父合稱二晏晏幾道繼承了其父的文學細胞卻沒有繼承他的好運 生在官宦世家的晏幾道,活得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個翩翩佳公子,今朝有酒今朝醉,整日與歌女廝混,只知飲酒作詞。 生在官宦世家的晏幾道活得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個翩翩佳公子今朝有酒今朝醉整日與歌女廝混只知飲酒作詞 他的名作《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正是在春天故地重游時,為懷念一名叫小蘋的歌女所作: 他的名作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正是在春天故地重游時為懷念一名叫小蘋的歌女所作 多情的晏幾道做了一個美夢,殘酷的現實卻讓他從夢中驚醒。 多情的晏幾道做了一個美夢殘酷的現實卻讓他從夢中驚醒 晏幾道半生沉醉在夢里,有人統計,晏幾道存世詞260首,寫夢的有60余首。 晏幾道半生沉醉在夢里有人統計晏幾道存世詞首寫夢的有余首 只有在現實中饑寒困頓的人,才會在夢中談笑。晏殊在時,晏幾道聲色犬馬,晏殊死后,晏幾道窮困潦倒,他從不利用其父的門生故吏謀取功名,仕途不甚如意,他的生活,只剩下詞。 只有在現實中饑寒困頓的人才會在夢中談笑晏殊在時晏幾道聲色犬馬晏殊死后晏幾道窮困潦倒他從不利用其父的門生故吏謀取功名仕途不甚如意他的生活只剩下詞 元豐五年(1082年),早已是落魄中年的晏幾道放下驕傲,向父親的門生潁昌知府韓維獻詞攀附。韓維卻以“門下老吏”的身份,直言不諱地稱晏幾道“才有余而德不足”。 元豐五年年早已是落魄中年的晏幾道放下驕傲向父親的門生潁昌知府韓維獻詞攀附韓維卻以門下老吏的身份直言不諱地稱晏幾道才有余而德不足 二晏的詞皆清新凄婉,晏殊只有閑愁,而晏幾道卻有一顆蒼涼寂寞的心。 二晏的詞皆清新凄婉晏殊只有閑愁而晏幾道卻有一顆蒼涼寂寞的心 與晏殊并稱“晏歐”的歐陽修,是宋代文學史上承上啟下的人物,他既是西昆體代表錢惟演在西京任職時提攜的后輩,又是掀起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反對以西昆體等浮靡文風的新一代文壇領袖,一手提拔曾鞏、蘇軾等青年才俊。 與晏殊并稱晏歐的歐陽修是宋代文學史上承上啟下的人物他既是西昆體代表錢惟演在西京任職時提攜的后輩又是掀起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反對以西昆體等浮靡文風的新一代文壇領袖一手提拔曾鞏蘇軾等青年才俊 歐陽修的文字,既有婉約派之風,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的小清新,又開豪放派之先河,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歐陽修的文字既有婉約派之風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的小清新又開豪放派之先河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歐陽修生性瀟灑,他筆下的春天,是與友人飲酒觀花的暢快,以及懷念友人的淡淡傷感,如這首《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歐陽修生性瀟灑他筆下的春天是與友人飲酒觀花的暢快以及懷念友人的淡淡傷感如這首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灑脫的醉翁只道人生聚散無常,所幸明年花更好,良辰美景多少能慰藉悵惘的愁思。 灑脫的醉翁只道人生聚散無常所幸明年花更好良辰美景多少能慰藉悵惘的愁思 曾和歐陽修合修《新唐書》的宋祁同樣是位詞壇高手,有“紅杏尚書”之稱。這一雅號源自其《玉樓春·春景》詞中 “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 曾和歐陽修合修新唐書的宋祁同樣是位詞壇高手有紅杏尚書之稱這一雅號源自其玉樓春春景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 一反同時期文人傷春惜春的風氣,宋祁這首詠春詞隨意落墨,風流閑雅,一個“鬧”字點出繁花盛開之狀,卓絕千古: 一反同時期文人傷春惜春的風氣宋祁這首詠春詞隨意落墨風流閑雅一個鬧字點出繁花盛開之狀卓絕千古 在宋代,詞是最流行的文學形式,一個詞人,可以僅憑一句佳句而名揚四海,宋祁如此,張先亦如此。 在宋代詞是最流行的文學形式一個詞人可以僅憑一句佳句而名揚四海宋祁如此張先亦如此 據《苕溪漁隱叢話》載,宋祁任工部尚書時,曾去拜訪與柳永齊名的婉約詞人張先。 據苕溪漁隱叢話載宋祁任工部尚書時曾去拜訪與柳永齊名的婉約詞人張先 宋祁命人通報說:“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 宋祁命人通報說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 張先答道:“莫非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張先答道莫非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一唱一和,跟對暗號似的。 一唱一和跟對暗號似的 “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名句出自張先寫的一首《天仙子》,寫的是暮春夜色: 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名句出自張先寫的一首天仙子寫的是暮春夜色 張先對這一名句自豪不已,曾有人對他說:“世人都稱贊您為‘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div> 張先對這一名句自豪不已曾有人對他說世人都稱贊您為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張先聽后不以為然,說:“何不稱為‘張三影’,‘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和‘柔柳搖搖,墮輕絮無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div> 張先聽后不以為然說何不稱為張三影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和柔柳搖搖墮輕絮無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 于是,世人稱之為“張三影”。 于是世人稱之為張三影 張先的得意是真性情,但真正的文人性情,應像明代才子湯卿謀所說的,人生不可不具備的三副眼淚:哭國家大局之不可為;哭文章不遇知己;哭才子不偶佳人。 張先的得意是真性情但真正的文人性情應像明代才子湯卿謀所說的人生不可不具備的三副眼淚哭國家大局之不可為哭文章不遇知己哭才子不偶佳人 若用這段話來評價宋代詞人,范仲淹必然具備“第一副眼淚”。 若用這段話來評價宋代詞人范仲淹必然具備第一副眼淚 大宋王朝到仁宗時,內憂外患不可不察,對內政治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西夏虎視眈眈。 大宋王朝到仁宗時內憂外患不可不察對內政治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西夏虎視眈眈 范仲淹曾上書陳十事,推行慶歷新政,卻以失敗告終,三十年宦海沉浮,四次遭貶。 范仲淹曾上書陳十事推行慶歷新政卻以失敗告終三十年宦海沉浮四次遭貶 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任鄧州知州,他體察民情,創建花洲書院,整修當地名勝百花洲,趁著春天百花齊放,出城游玩,與民同樂,寫下一首《定風波》: 慶歷六年年范仲淹任鄧州知州他體察民情創建花洲書院整修當地名勝百花洲趁著春天百花齊放出城游玩與民同樂寫下一首定風波 在鄧州期間,范仲淹曾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寫下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積極處世理想,可在這首《定風波》中,范仲淹卻難掩改革遇挫后的消極一面。 在鄧州期間范仲淹曾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寫下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積極處世理想可在這首定風波中范仲淹卻難掩改革遇挫后的消極一面 悲歡一言難盡,哭國家大局之不可為的淚水,常含在眼中。 悲歡一言難盡哭國家大局之不可為的淚水常含在眼中 湯卿謀不僅說,人生不可無三哭,還談到“天下不堪回首之境”有五:衰逝過舊游處,憫亂說太平事,垂老憶新婚時,花發向陌頭長別,覺來覓夢中奇遇。 湯卿謀不僅說人生不可無三哭還談到天下不堪回首之境有五衰逝過舊游處憫亂說太平事垂老憶新婚時花發向陌頭長別覺來覓夢中奇遇 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北宋詞壇的全能天才蘇東坡遇上不少。 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北宋詞壇的全能天才蘇東坡遇上不少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的正月,蘇軾既無傷春之意,也無新春之喜,在一個漂泊的春夜,他想念與自己陰陽相隔的亡妻王弗: 宋神宗熙寧八年年的正月蘇軾既無傷春之意也無新春之喜在一個漂泊的春夜他想念與自己陰陽相隔的亡妻王弗 王弗16歲嫁給蘇軾,去世時年僅26歲,十年夫妻,正當青春,竟成永訣。 王弗歲嫁給蘇軾去世時年僅歲十年夫妻正當青春竟成永訣 十年間,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屢次被貶,身陷政治斗爭的漩渦中,此時才過不惑之年,卻已塵滿面,鬢如霜,縱使相逢,或許已不相識,唯有柔腸寸斷。 十年間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屢次被貶身陷政治斗爭的漩渦中此時才過不惑之年卻已塵滿面鬢如霜縱使相逢或許已不相識唯有柔腸寸斷 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和他的老師一樣不走運,早年屢試不第,入仕后屢遭罷黜??伤麉s用一手爛牌,打出了精彩人生,正所謂“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和他的老師一樣不走運早年屢試不第入仕后屢遭罷黜可他卻用一手爛牌打出了精彩人生正所謂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秦觀留傳下來的430多首詩詞里,將近一半在描寫男女情愛,多是“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清麗溫婉的句子,深受風月場歡迎。 秦觀留傳下來的多首詩詞里將近一半在描寫男女情愛多是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清麗溫婉的句子深受風月場歡迎 秦觀的詞,重在一個“情”字,寫春愁,他以女子的視角切入,含蓄幽渺,如這首《浣溪沙》: 秦觀的詞重在一個情字寫春愁他以女子的視角切入含蓄幽渺如這首浣溪沙 猶如詞中那個傷春的女子,官場失意的秦觀常寄情風月,卻成北宋后期婉約派的一代詞宗,蘇軾將他與宋玉、屈原相比較,稱其有“屈、宋之才”。 猶如詞中那個傷春的女子官場失意的秦觀常寄情風月卻成北宋后期婉約派的一代詞宗蘇軾將他與宋玉屈原相比較稱其有屈宋之才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隨著蘇東坡的去世,大宋詞壇一度陷入沉寂,直到賀鑄的一首《青玉案》轟動文壇: 建中靖國元年年隨著蘇東坡的去世大宋詞壇一度陷入沉寂直到賀鑄的一首青玉案轟動文壇 賀鑄晚年辭官,隱居蘇杭一帶,暮春的某日,他在橫塘附近漫步,見一絕色女子款款而來,飄然而去,如翩翩驚鴻。賀鑄不知道,這位女子住在何方,有誰和她共度韶華,他只能將閑愁寄托于詞中,讓這次春日里的邂逅流傳千古。 賀鑄晚年辭官隱居蘇杭一帶暮春的某日他在橫塘附近漫步見一絕色女子款款而來飄然而去如翩翩驚鴻賀鑄不知道這位女子住在何方有誰和她共度韶華他只能將閑愁寄托于詞中讓這次春日里的邂逅流傳千古 此詞一出,賀鑄火了,沒過多久就上了大宋的“熱搜”,因“梅子黃時雨”一句,世人皆稱其為“賀梅子”。 此詞一出賀鑄火了沒過多久就上了大宋的熱搜因梅子黃時雨一句世人皆稱其為賀梅子 黃庭堅寫詩寄給賀鑄,稱贊道:“少游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碑敃r秦觀已逝,在黃庭堅看來,當時能寫“閑愁”的高手,也只有賀鑄了。 黃庭堅寫詩寄給賀鑄稱贊道少游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當時秦觀已逝在黃庭堅看來當時能寫閑愁的高手也只有賀鑄了 大宋王朝傳至宋徽宗趙佶,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偏偏趙佶還是個藝術家,就喜歡不著調兒的娛樂活動,便留下了與汴京名妓李師師的風流韻事。 大宋王朝傳至宋徽宗趙佶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偏偏趙佶還是個藝術家就喜歡不著調兒的娛樂活動便留下了與汴京名妓李師師的風流韻事 和現在的娛樂圈一樣,大宋的老百姓們也喜歡為八卦新聞添油加醋。 和現在的娛樂圈一樣大宋的老百姓們也喜歡為八卦新聞添油加醋 宋代張端義在《貴耳集》中寫道,詞人周邦彥和李師師相好,總是偷偷約會,因此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汴京。 宋代張端義在貴耳集中寫道詞人周邦彥和李師師相好總是偷偷約會因此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汴京 時節已近暮春,離開汴京的那天,李師師為其置酒送別,周邦彥寫了這首《蘭陵王》: 時節已近暮春離開汴京的那天李師師為其置酒送別周邦彥寫了這首蘭陵王 據說,文藝青年宋徽宗聽到這首詞后,赦免了周邦彥,又將他請回來。對于此事,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這個傳說一直深入人心。 據說文藝青年宋徽宗聽到這首詞后赦免了周邦彥又將他請回來對于此事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這個傳說一直深入人心 作為北宋婉約詞的集大成者,周邦彥在宋詞發展史上屬于結北開南的人物。他離開京華前的傷感,仿佛在預示著大宋朝廷也將離開繁華的汴京,一個文化鼎盛的大宋即將面臨一場浩劫。 作為北宋婉約詞的集大成者周邦彥在宋詞發展史上屬于結北開南的人物他離開京華前的傷感仿佛在預示著大宋朝廷也將離開繁華的汴京一個文化鼎盛的大宋即將面臨一場浩劫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圍攻汴京,第二年徽、欽二帝被俘北去。 靖康元年年金兵南下圍攻汴京第二年徽欽二帝被俘北去 靖康之變,宣告北宋王朝167年的繁華落幕,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靖康之變宣告北宋王朝年的繁華落幕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紹興八年(1137年)春天,岳飛奉命率領部隊回鄂州駐守。他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不見滿地春色,唯有血雨腥風,寫下了一首《滿江紅》: 紹興八年年春天岳飛奉命率領部隊回鄂州駐守他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不見滿地春色唯有血雨腥風寫下了一首滿江紅 不同于《滿江紅·怒發沖冠》的壯懷激烈,這首詞描寫的是中原錦繡河山在敵人鐵蹄下橫遭踐踏的悲慘景象,以及大宋廣大軍民為抗擊金兵付出的慘重代價。 不同于滿江紅怒發沖冠的壯懷激烈這首詞描寫的是中原錦繡河山在敵人鐵蹄下橫遭踐踏的悲慘景象以及大宋廣大軍民為抗擊金兵付出的慘重代價 讀過此詞,才知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和“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壯志,都是為了天下百姓。 讀過此詞才知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和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壯志都是為了天下百姓 兩年后,岳飛揮師北伐,收復洛陽,又在郾城、潁昌大敗金兵,進軍朱仙鎮,南宋朝廷卻以十二道金牌召其回朝,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殺害。 兩年后岳飛揮師北伐收復洛陽又在郾城潁昌大敗金兵進軍朱仙鎮南宋朝廷卻以十二道金牌召其回朝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殺害 靖康之變時,北方局勢動蕩,士人南渡。當岳飛率軍浴血奮戰,43歲的李清照整理她與丈夫趙明誠收藏多年的金石文物,一路南下。 靖康之變時北方局勢動蕩士人南渡當岳飛率軍浴血奮戰歲的李清照整理她與丈夫趙明誠收藏多年的金石文物一路南下 李清照傾盡心力,一個弱女子,在兵荒馬亂中力保15車書籍器物不失,終于在建炎二年(1128年)押抵江寧府,完成一次驚險的“文物南遷”。 李清照傾盡心力一個弱女子在兵荒馬亂中力保車書籍器物不失終于在建炎二年年押抵江寧府完成一次驚險的文物南遷 南渡之后,迎接李清照的卻是孤寂的后半生,丈夫趙明誠死后,她幾經波折,顛沛流離。同樣是在春天,她由一個寫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閨中少女,變為嘆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孤苦老婦。 南渡之后迎接李清照的卻是孤寂的后半生丈夫趙明誠死后她幾經波折顛沛流離同樣是在春天她由一個寫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閨中少女變為嘆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孤苦老婦 晚年寓居杭州,李清照在元宵佳節追憶當年太平盛世與女伴看燈時的欣喜,如今卻已風燭殘年,不禁感慨萬千,寫下這首《永遇樂·落日熔金》: 晚年寓居杭州李清照在元宵佳節追憶當年太平盛世與女伴看燈時的欣喜如今卻已風燭殘年不禁感慨萬千寫下這首永遇樂落日熔金 女中豪杰李清照高呼“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又寫下“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盡是呼吁南宋朝廷收復失地的理想。 女中豪杰李清照高呼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又寫下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盡是呼吁南宋朝廷收復失地的理想 南宋不乏力主抗金的熱血青年,陸游就是其中之一。 南宋不乏力主抗金的熱血青年陸游就是其中之一 陸游向往鐵馬冰河的塞上風光,始終以慷慨報國為己任,卻屢遭主和派排斥,等來一個“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結局。 陸游向往鐵馬冰河的塞上風光始終以慷慨報國為己任卻屢遭主和派排斥等來一個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結局 臨終前,他還不忘叮囑他的兒子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div> 臨終前他還不忘叮囑他的兒子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在官場郁郁不得志,在感情上也經歷了與原配夫人唐琬的愛情悲劇。 陸游在官場郁郁不得志在感情上也經歷了與原配夫人唐琬的愛情悲劇 本是情投意合的恩愛夫妻,卻被生生拆散,直到多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山陰城南的沈園,與唐琬偶遇。陸游乘醉吟賦一首《釵頭鳳》,題于園壁之上: 本是情投意合的恩愛夫妻卻被生生拆散直到多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山陰城南的沈園與唐琬偶遇陸游乘醉吟賦一首釵頭鳳題于園壁之上 據說,后來唐婉重游沈園,也題了首《釵頭鳳》唱和,不久后就抑郁而終。 據說后來唐婉重游沈園也題了首釵頭鳳唱和不久后就抑郁而終 用情至深的陸游直到去世前一年,還曾寫詩紀念唐婉,“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歷經六十年的歲月,一切恍如昨日,還停留在沈園的那個春天。 用情至深的陸游直到去世前一年還曾寫詩紀念唐婉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歷經六十年的歲月一切恍如昨日還停留在沈園的那個春天 陸游未能從軍入伍,而23歲的辛棄疾,曾率北方遺民孤軍奮戰,單槍匹馬闖入金營,可當他不遠千里,回到大宋的懷抱,卻被置之不顧,心心念念的北伐再無下文。 陸游未能從軍入伍而歲的辛棄疾曾率北方遺民孤軍奮戰單槍匹馬闖入金營可當他不遠千里回到大宋的懷抱卻被置之不顧心心念念的北伐再無下文 身處南宋的都城臨安,辛棄疾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即便是在滿城燈火的元宵佳節,他也難掩失落: 身處南宋的都城臨安辛棄疾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即便是在滿城燈火的元宵佳節他也難掩失落 元宵節是宋代春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處處人頭涌動、鼓樂喧天。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元宵節要連續放燈三夜,一些大城市,如杭州、蘇州都要搭建山棚、燈山,場面極為奢華。 元宵節是宋代春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處處人頭涌動鼓樂喧天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元宵節要連續放燈三夜一些大城市如杭州蘇州都要搭建山棚燈山場面極為奢華 然而,元宵夜的節日氣氛和辛棄疾格格不入,他在眾多女子中尋找“那人”的身影,卻見她孤獨地站在燈火稀落之處。 然而元宵夜的節日氣氛和辛棄疾格格不入他在眾多女子中尋找那人的身影卻見她孤獨地站在燈火稀落之處 元宵夜的熱鬧非凡,更襯托出她的卓爾不群,她正是辛棄疾自身的寫照。 元宵夜的熱鬧非凡更襯托出她的卓爾不群她正是辛棄疾自身的寫照 這個壯志未酬的義士,一心想上陣殺敵,收復故土,直到臨終之際,還在大呼“殺賊”。 這個壯志未酬的義士一心想上陣殺敵收復故土直到臨終之際還在大呼殺賊 戰亂之下,輕松愜意的春色似乎只存在于想象中,這也難怪辛棄疾滿懷憂慮。 戰亂之下輕松愜意的春色似乎只存在于想象中這也難怪辛棄疾滿懷憂慮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姜夔因仰慕揚州昔日的十里春風而來,映入眼簾的卻是戰爭洗劫后的蕭條與荒涼: 宋孝宗淳熙三年年冬至姜夔因仰慕揚州昔日的十里春風而來映入眼簾的卻是戰爭洗劫后的蕭條與荒涼 姜夔是一個多才的詞人,不僅會作詞,還能譜曲,他留下了17首自度曲,每首定有宮調,并以宋代工尺字譜斜行注節,注于字旁。這是宋人演唱詞曲的原始材料。 姜夔是一個多才的詞人不僅會作詞還能譜曲他留下了首自度曲每首定有宮調并以宋代工尺字譜斜行注節注于字旁這是宋人演唱詞曲的原始材料 多才多藝的姜夔卻不善于考試,一生屢試不第,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以布衣終生。更不幸的是,嘉泰四年(1204年)三月,杭州一場大火,將姜夔的家產幾乎被燒光。這個年過花甲的詞人,不得不為衣食四處奔走,后來去世時,還是靠朋友捐資才勉強安葬。 多才多藝的姜夔卻不善于考試一生屢試不第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以布衣終生更不幸的是嘉泰四年年三月杭州一場大火將姜夔的家產幾乎被燒光這個年過花甲的詞人不得不為衣食四處奔走后來去世時還是靠朋友捐資才勉強安葬 正像一首歌唱的,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正像一首歌唱的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 ?蒙元崛起后,南宋已漸入尾聲,宋詞的歷史就像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一樣,留下最后的輝煌。 蒙元崛起后南宋已漸入尾聲宋詞的歷史就像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一樣留下最后的輝煌 1276年春,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搖搖欲墜。 年春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搖搖欲墜 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蔣捷在逃亡途中乘船經過吳江,滿懷羈旅的春愁,寫下這首《一剪梅·舟過吳江》: 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蔣捷在逃亡途中乘船經過吳江滿懷羈旅的春愁寫下這首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也不知,自己哪一天才能回家,洗凈客袍,和家人團聚。 蔣捷也不知自己哪一天才能回家洗凈客袍和家人團聚 南宋滅亡后,南宋遺民將最后一曲悲愴凄惻的愛國樂章譜寫于詞中。 南宋滅亡后南宋遺民將最后一曲悲愴凄惻的愛國樂章譜寫于詞中 春天,最能勾起詞人的一片深情,他們在傷春之中寄托黍離之悲,如劉辰翁的《蘭陵王·丙子送春》: 春天最能勾起詞人的一片深情他們在傷春之中寄托黍離之悲如劉辰翁的蘭陵王丙子送春 宋亡之后,劉辰翁退隱山林,埋頭著書,以此終老。他在宋代詞人中作詞數量位居第三,僅次于辛棄疾、蘇軾,其中30多首傷春詞,多是表達對大宋王朝的無限眷戀。 宋亡之后劉辰翁退隱山林埋頭著書以此終老他在宋代詞人中作詞數量位居第三僅次于辛棄疾蘇軾其中多首傷春詞多是表達對大宋王朝的無限眷戀 山河破碎,春去人間,宋詞的時代早已遠去。 山河破碎春去人間宋詞的時代早已遠去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難以想象,三百余年的大宋王朝,若是少了宋詞的,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如果無人歌詠春天,沒有人在春天里直抒暢快、排解憂愁,這個最動人的季節也將黯然失色。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難以想象三百余年的大宋王朝若是少了宋詞的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如果無人歌詠春天沒有人在春天里直抒暢快排解憂愁這個最動人的季節也將黯然失色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 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年版 夏承燾等:《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 夏承燾等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年版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北京大學出版社年版 沈祖棻:《宋詞賞析》,中華書局2008年版 沈祖棻宋詞賞析中華書局年版 錢發平:《宋詞的歷史》,重慶出版社2006年版 錢發平宋詞的歷史重慶出版社年版 陳友康:《生命在春天的嘆息——論宋詞的傷春主題》,《云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04期 陳友康生命在春天的嘆息論宋詞的傷春主題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