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士的寧的結構類型屬于 A、雙稠哌啶類 B、有機胺類 C、雙芐基異喹啉類 D、簡單異喹啉類 E、吲哚類 2.米炒黨參的作用是 A、增強益氣生津 B、增強補中益氣 C、增強健脾止瀉 D、增強健脾益胃 E、增強補腎生精 3.具有兩個側枝的花鹿茸習稱 A、單門 B、二杠茸 C、蓮花 D、三岔茸 E、四岔茸 多選題 4.土炒的目的是 A、補脾止瀉 B、舒肝理氣 C、補中益氣 D、溫中止嘔 E、溫經(jīng)止血 多選題 5.砂炒馬錢子時,炒至什么程度出鍋 A、中間鼓起 B、內部紅褐色 C、質地堅硬 D、表面深棕色 E、中間有裂隙 1.石膏與知母均有的功效是 A.清熱瀉火 B.滋陰生津 C.潤燥滑腸 D.消腫止痛 E.利尿消腫 2.番瀉葉內服緩下時用量宜 A、1.5~3g B、5~9g C、1~5g D、0.5~1g E、O.5~3g 3.川烏的功效是 A、祛風止痛,活血通絡 B、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C、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D、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E、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4.既善祛風止痛,又能活血通絡的藥是 A、獨活 B、桑枝 C、川烏 D、徐長卿 E、香加皮 配伍選擇題 5.A.威靈仙 B.青風藤 C.絲瓜絡 D.桑寄生 E.伸筋草 <1> 、既治風濕痹痛,拘攣麻木,又治腳氣浮腫的藥物是 <2> 、既治風濕痹痛,拘攣麻木,又治咳嗽胸痛的藥物是 1.有無證候禁忌是處方審核的一項重要內容。醫(yī)生為患有高血壓、不寐、多汗的病人開具了包含上述中藥的處方執(zhí)業(yè)藥師在審核時應告知醫(yī)生。體虛多汗者忌用 A. 升麻 B. 麥芽 C. 桃仁 D. 麻黃 E. 黃芪 2.妊娠慎用的中成藥是 A. 六味地黃丸 B. 牛黃上清丸 C. 香砂養(yǎng)胃丸 D. 天王補心丹 E. 九味羌活丸 3.生附子的內服量為 A. 1~2g B. 2~5g C. 3~15g D. 10~20g E. 20~25g 配伍選擇題 4.處方中書寫鮮蘆根是 2.處方中書寫紫丹參是 A. 反映中藥的炮制要求 B. 反映中藥的產(chǎn)地要求 C. 反映中藥的色、味 D. 反映中藥的采時、新陳 E. 反映中藥的品質要求 多項選擇題 5.醫(yī)生處方時會將幾種療效基礎相似或協(xié)同作用的飲片縮寫再一起并開、炒四仙應付的飲片有 A. 炒山楂 B. 炒檳榔 C. 炒谷芽 D. 炒神曲 E. 炒麥芽 上期答案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 1.中藥能夠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在于其含有 A、水溶性成分 B、有效成分 C、氨基酸類成分 D、多糖類成分 E、脂溶性成分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藥之所以能夠防病治病,物質基礎在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 2.制作解離組織制片時,硝鉻酸法適合于 A、薄壁組織占大部分的樣品 B、木化組織少的樣品 C、木化組織分散的樣品 D、葉類、花類樣品 E、樣品質地堅硬,木化組織較多或集成較大群束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制作解離組織片時,解離液選擇原則為:如樣品中薄壁組織占大部分,木化組織少或分散存在,可用氫氧化鉀法;如果樣品堅硬,木化組織較多或集成較大群束,可用硝鉻酸法或氯酸鉀法。 3.影響中藥藥理作用的藥物因素不包括 A、炮制 B、配伍與禁忌 C、產(chǎn)地 D、遺傳 E、采收季節(jié)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藥物因素,如中藥的品種、產(chǎn)地、采收季節(jié)、炮制、貯藏、劑型和制劑工藝、劑量、配伍與禁忌等。 4.關于中藥的四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溫次于熱,涼次于寒,在共性中只是程度上的差異 B、具有清熱、涼血、瀉火、滋陰、清虛熱等功效的藥物,其藥性屬于溫性或熱性 C、四性中溫熱與寒涼屬于兩類不同的性質 D、具有祛寒、溫里、助陽等功效的藥物,其藥性屬于熱性或溫性 E、具有清熱、涼血、瀉火、滋陰、清虛熱等功效的藥物,其藥性屬于寒性或涼性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一般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即具有清熱、涼血、瀉火、滋陰、清虛熱等功效的藥物,其藥性屬于寒性或涼性;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即具有祛寒、溫里、助陽等功效的藥物,其藥性屬于熱性或溫性。 多選題 5.屬于沉降類藥物的是 A、代赭石 B、旋覆花 C、蘇子 D、枳實 E、蒼耳子 【正確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大多數(shù)味酸、苦、咸,性寒涼者屬沉降藥。就藥物的質地而言,質地厚重或屬籽實者,如蘇子、枳實、代赭石等,大多作用沉降。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1.既清肝明目,又潤腸通便的藥是 A.決明子 B.火麻仁 C.蔓荊子 D.青葙子 E.冬葵子 答案:A 【解析】 決明子【功效】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2.大黃不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化瘀 B、利尿通淋 C、瀉下攻積 D、清熱瀉火 E、涼血解毒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大黃【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泄降,作用強烈,素有將軍之稱。入脾、胃、大腸,既善通腸瀉熱、攻積導滯,又能導濕熱之邪從大便而出,促進黃疸消退。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實熱火毒而涼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脈而活血化瘀?!竟πА繛a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3.下列為辛、熱,有大毒的藥物是 A、郁李仁 B、巴豆 C、甘遂 D、牽牛子 E、京大戟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巴豆【性味歸經(jīng)】辛,熱。大毒。歸胃、大腸、肺經(jīng)。【功效】瀉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去腐。 4.治療濕痹、筋脈拘攣、吐瀉轉筋病證,最宜選用的藥物是 A、秦艽 B、伸筋草 C、木瓜 D、防己 E、豨薟草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木瓜【性能特點】本品入肝、脾經(jīng)。味酸,既益筋血而舒筋活絡,又開胃生津而消食止渴;性溫,能化濕而和中。具有酸不收斂濕邪、溫不燥烈【主治病證】(1)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腳氣腫痛。(2)濕濁中阻所致吐瀉轉筋。(3)消化不良證傷陰之長。善治痹證酸重拘攣麻木、腳氣腫痛、吐瀉轉筋及消化不良?!竟πА渴娼罨罱j,化濕和中,生津開胃。 多選題 5.祛風濕兼解表,治療表證夾濕宜選 A、防己 B、獨活 C、蒼術 D、木瓜 E、秦艽 【正確答案】 BCE 【答案解析】 獨活【主治病證】(1)風寒濕痹,腰膝酸痛。(2)表證夾濕。(3)少陰頭痛,皮膚濕癢。蒼術【主治病證】(1)濕阻中焦證,痰飲,水腫。(2)風寒濕痹,表證夾濕。(3)濕盛腳氣、痿證。(4)夜盲,眼目昏澀秦艽【主治病證】(1)風濕熱痹,風寒濕痹,表證夾濕。(2)骨蒸潮熱。(3)濕熱黃疸 《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1.骨骼疾病,如骨損傷、變形性骨炎骨恢復期、僂病、骨軟化癥等,出現(xiàn)酶活性升高的是 A. ALP B. ALT C. AST D. AMS E. γ-GT 【答案】A 【解析】 血清堿性磷酸酶(ALP)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和體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腸、腎臟的濃度較高。(二)臨床意義(1)肝膽疾病 阻塞性黃疸、膽道梗阻、結石、胰頭癌、急性或慢性黃疸性肝炎、肝癌、肝外膽管阻塞。(2)骨骼疾病 骨損傷、骨疾病、變形性骨炎癥(Paget?。⒗w維骨炎、骨折恢復期、佝僂病、骨軟化癥、成骨不全等。(3)用藥 羥甲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血脂調節(jié)藥)的不良反應。 2.稱為眾方之祖的醫(yī)學典籍是 A.傷寒論 B.瘟疫論 C.千金翼方 D.黃帝內經(jīng) E.肘后備急方 【答案】A 【解析】傷寒論——張仲景著,總結先秦兩漢時代的醫(yī)學成就,創(chuàng)造性地將醫(y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稱為“眾方之祖” 3.中國古代收方最多的方書是 A.《普濟方》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和劑局方》 E.《太平圣惠方》 【答案】A 【解析】普濟方——中國古代收方最多的方書,保存大量民間驗方。 4.堪稱為我國第一部成藥典的是 A.《普濟方》 B.《本草綱目》 C.《金匱要略》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答案】E 【解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我國第一部成藥典,宋代官府頒行 多項選擇題 5.常用的藥品集和藥品專著是 A. 《中醫(yī)大詞典》 B. 《中華本草》 C. 《中藥常用藥品集》 D. 《臨床用藥須知》 E. 《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答案】B C D E 【解析】常用的藥品集和專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華本草》、《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常用藥品集》、《中國藥品使用手冊?中成藥專冊》、《全國中草藥匯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