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玉忠] 來源:[作者惠賜] 2019-05-10 編者按:本篇是《鬼谷子·捭闔第一》“談古論今”部分,講縱橫大家蘇秦如何利用捭闔術說服趙王。節選自翟玉忠《說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國溝通術》,該書由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讀者可以通過京東、當當等網站購買。 陰陽學說是縱橫家的理論基礎。《周易·系辭上》說:“一闔一辟謂之變”。闔,閉合;辟,開啟。縱橫家以捭闔之道言天地萬變。 陳蒲清教授總結道:“《鬼谷子》本篇具有明顯的哲學意義,從縱橫游說之術的角度說,它把游說實踐提到了哲學的高度;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把陰陽學說的應用范疇推廣了,推廣到了具體的政治人事活動領域。本篇的陰陽開闔思想是全書的總綱,以下各篇都具體體現這種思想。”(陳蒲清:《鬼谷子詳解》,岳麓書社,2005年,第11頁。) 觀戰國縱橫家游說,無不是從陰陽、正反兩個方面,大行捭闔之術,進而達到游說的目的。 一個明顯的例子在《戰國策·趙策二·蘇秦從燕之趙》,蘇秦行捭闔之術,游說趙王合縱。他直接以陰陽代指縱橫。上面說:“請屏左右,白言所以異陰陽而已矣。”蘇秦讓趙王回避左右侍臣,自己宣講合縱、連橫的差別。 在蘇子整個游說過程中,反復行捭闔之術,言此之短,說彼之長,環環相扣,妙趣橫生。比如開始講六國合縱的好處,是陽,是捭,馬上提到與秦連橫的壞處,是陰,是闔。 蘇秦先言合縱的好處,以引起趙王的興趣。他說:“大王如果真能聽從我的意見,燕國一定會把出產氈、裘、狗、馬的地方獻給您,齊國一定會把海邊產魚鹽的地盤獻給您,楚國一定會把出產橘柚的云夢之地獻給您,韓國、魏國也必然獻出很多城池給您,大王的父兄外戚都可以有封侯的土地。割取別國土地得到別國財貨,是五霸不惜犧牲去追求的;使貴戚得以封侯,是從前商湯放逐夏桀、武王伐紂才爭得的。現在大王無為而治就可以得到這兩樣,是我為大王感到欣慰的。”(原文:大王誠能聽臣,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齊必致海隅魚鹽之地,楚必致桔柚云夢之地,韓、魏皆可使致封地湯沐之邑,貴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實,五伯之所以覆軍禽將而求也,封侯貴戚,湯、武之所以放殺而爭也。今大王垂拱而兩有之,是臣之所以為大王愿也。) 蘇秦接著又說與秦、或與齊連橫的災難性結果,阻止趙王連橫的想法:大王與秦國結盟,秦國必然去侵略韓、魏;大王與齊國結盟,齊國必然去侵略楚、魏。魏國衰弱后就必然割河外之地,韓國弱了,它就會獻出宜陽。獻出了宜陽,則通往上郡的路就切斷了;河外割讓了,道路就不能通行到上郡;楚國衰弱,趙國就孤立無援。這三項,不能不慎重考慮。秦國攻下軹道,那么南陽就會動搖;再劫持韓國包圍周室,那趙國就會削弱;秦國再占領衛都濮陽奪取淇水之地,那么齊國必然會到秦國稱臣。假如秦國能在山東得到這些,必定會進攻趙國。秦軍渡過黃河,穿過漳水,占據番吾,那么秦兵必將交戰于邯鄲城下。這就是我為大王擔憂的地方啊!(原文:大王與秦,則秦必弱韓、魏;與齊,則齊必弱楚、魏。魏弱則割河外,韓弱則效宜陽。宜陽效則上郡絕,河外割則道不通。楚弱則無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計也。夫秦下軹道則南陽動,劫韓包周則趙自銷鑠,據衛取淇則齊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東,則必舉甲而向趙。秦甲涉河逾漳,據番吾,則兵必戰于邯鄲之下矣。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 接著,蘇秦不斷行捭闔短長之術,大言橫人(張儀之類主張連橫的人)之短,最后說得趙王心服口服:“寡人年少,蒞國之日淺,未嘗得聞社稷之長計。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諸侯,寡人敬以國從。” 學人當細讀此篇,從中細分出諸多或捭或闔、相輔相成的言論,以便領悟陰陽之道如何具體應用于縱橫之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