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為"集市"。它的前身是15 世紀末伊凡三世在城東開拓的“城外工商區”。1517 年,廣場發生大火災,廣場曾被稱為“火災廣場”。1662年改稱“紅場”,意為“美麗的廣場”在俄語中,“紅色的”含有“美麗”之意,“紅場”的意思就是“美麗的廣場”。今天的紅場是在拿破侖當年攻下莫斯科城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拿破侖敗退后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園時拓寬了的紅場。到二十世紀20 年代,紅場又與鄰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二為一,形成的規模。![]() 從金環三鎮回到莫斯科,白云藍天不見了,迎接我們的是寒冷的陰雨,而且是中雨,紅場在雨中可廣場上游人不斷。紅場的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 ![]() 紅場的西面是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的紅墻及三座高塔, ![]() 東側是古姆百貨大樓![]() 南面圣瓦西里升天教堂是莫斯科最富盛名的教堂,以九個形態和顏色各異的洋蔥頭教堂頂聞名于世,這九個教堂頂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后來分別加上去的,奇妙的組合化作這座美麗教堂。 ![]() 紅場北邊的拱門穿過這座深紅色的恢宏建筑,就是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紅墻白頂的古典主義風格建筑,修建于1872年,博物館里目前共有40個展覽廳,按年代順序收藏與排列各種展示品,展示了俄羅斯上千年的歷史但是我們并沒有進去參觀,它的門票才400盧布,導游也不介紹,很可惜。 ![]() 雨時大時小,這天最高氣溫才14度,冷風在紅場上作威,把游人凍的夠嗆,在雨中我們參觀了大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地上,唯見克里姆林宮高聳;克里姆林宮上,唯見遙遙蒼穹”,一個俄羅斯諺語這樣形容雄偉莊嚴的克里姆林宮的。今天它是俄羅斯的總統府,它見證了俄羅斯從一個莫斯科大公國發展至今日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國家的全部歷史。大克里姆林宮外觀為仿古典俄羅斯式,廳室全部建筑式樣多樣,配合協調,裝潢華麗。宮殿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銅圓頂,達13 米,并立有旗桿,節假日則升國旗。 ![]() 大宮內最享有盛名的是大伊凡鐘樓,高81米,曾經是莫斯科最高建筑。 鐘樓旁有一沙皇鐘,號稱世界最大,鑄于18世紀30年代,重量超過203噸。鐘樓全高81米,站在此塔,方圓25~30公里以內的城市和郊區盡收眼底。附近一件16世紀的奇跡是沙皇大炮,長5.35米,口徑40厘米,重40噸,本用于守衛莫斯科河渡囗與斯巴斯基大門的,但一直沒發射過。 在鐘樓的附近,陳列著一個不幸的鐘,說它不幸,是因為它鑄成之后,從來就沒有被敲響過,原因是它太重了,它是由俄羅斯著名的工匠馬托林父子鑄造,高6米,重200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鐘。據說在鑄造過程中發生了火災,11噸重的銅片脫落之后,它就被埋在坑中長達近百年,直到1836年它被安放在石座上。 克里姆林宮,既是最富麗堂皇的帝王住所,又是堅固的堡壘,還珍藏大量的文物。它與紅場一起構成了今日莫斯科最迷人的風景線,讓各地游客流連忘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