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提前批錄取工作已經結束了,本一批次的錄取工作正在進行中,投檔線也已經出爐了。此時,很多會有一些考生遇到這種情況:自己明明已經過了投檔線,卻查不到錄取結果。為什么呢? 除了正常的錄取過程中由于將錄取結果數據分時段分批次導入查詢系統而導致的時間差外,另一個原因、恐怕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長在高考錄取期間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過了投檔線,卻沒有被錄取。 有關投檔退檔的那些事一說到投檔退檔啊,家長們可能就頭大了,轉不過彎了,生怕自己孩子沒有學上,其實沒那么復雜的,只要我們合理填報志愿,不可能出現沒有學上的情況, 投檔:我們用快遞舉例,你的志愿就相當于一份快遞,你的志愿就相當于客戶家,客戶家怎么區分自己的快遞呢,客戶家自己定了個分數線,你的快遞,快遞員(系統)送到你的第一志愿的客戶家里,第一志愿的客戶說,這個不行分不夠,不要!然后快遞員按照你的志愿繼續往下送,就假設很順利的,你的分數符合第二志愿客戶的最低標準。(只要你投檔成功說明符合該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 退檔:什么是退檔呢,繼續用快遞舉例,接上文,你如愿的來到了第二客戶的家中,得看這個快遞是誰的啊,也就是看哪個專業要你,按照你的志愿專業順序,問問這個,不要,分太低,那個也不要,你的志愿順序都問了一遍,好了沒人要你,沒人要那只能是退檔了呀,就把你扔出去了,這時候快遞員得來收啊,這時候你的平行志愿都不會有人要你的,所以只能投放下一檔。(快遞可能是你二舅姥爺的,但是你的志愿寫的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般情況下服從調劑,就不會被退檔了) 投檔線和錄取線有什么區別? 投檔線:投檔分數線的簡稱。各省招生主管部門根據考生志愿填報的分布情況,按照志愿院校規定的比例,確定各省考生向志愿高校投遞考生電子檔案的最低分數。具體到某所學校,假如該校計劃招500人,假設按照1:1.03進行投檔,那么考試院就會給這所大學投遞515(500X1.03)個學生的檔案,第515個學生的分數就是該大學的最低投檔分數線。 錄取線:錄取分數線的簡稱。各省份招生主管部門根據高校招生計劃、考生人數、成績分布,按照一定比例所確定的高校錄取最低分數,低于這個分數,考生將失去填報志愿資格,高校也不得錄取。依上例,515名學生雖然都已經投檔了,但是不可能都錄取。因為還涉及到一個專業錄取的問題,如A專業招20人,卻有23人報考,卻有人不服從調劑,那么對分數最低的那兩人只能做退檔處理了,其他專業依此類推。最終的錄取情況就是,可能招滿了500人,也可能不足500人。無論是哪種情況,全部錄取人數排在最后一位的分數就是該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 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投檔線和錄取線之間是存在區別的,過了投檔線也可能被退檔而不被錄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① 未服從調劑 高考分數達到了院校的投檔線,檢索你所填報的專業,輪到你時已經錄滿,而你不服從調劑,只好退檔處理。 ② 相關科目成績過低 高考總分數達到了院校調檔線,但某一門單科成績偏低,沒有達到學校對考生所填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要求,學校不予錄取。 ③ 身體不符合條件 高考分數夠了,因為身體不符合條件,而被學校退檔。 因此,考生們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詳細分析考慮。如果你真的想進入意向學校而對專業指向不是很高的話,不妨選擇服從調劑,這樣被錄取的概率會大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