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作品欣賞) 作為玩人或許我們曾有這樣的經(jīng)歷,經(jīng)常逛玉石市場,卻很難買到一塊稱心如意的和田玉子料,而當買到子料時卻又煩惱該干什么,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多角度研究如何讓子料原石價值最大化。 首先,對料子的價值進行判別,判別依據(jù)是子料的:形狀、肉質(zhì)、油份、皮色、大小、瑕疵、綹裂。根據(jù)這些綜合判斷,我們把子料分為價值高的,和價值低的。 價值低的子料,是指那些肉質(zhì)特別疏松,綹裂多,綿點多,油份欠,形狀差的子料。這種料子也有玉友習(xí)慣稱為是“垃圾料”。那這種料子該如何處理呢,很簡單,小一點的料子可以放魚缸養(yǎng)魚,大一點的可以做養(yǎng)花的小假山,再大點的可以夏天壓咸菜??傊@類子料和田玉,因價值太低,雖為和田玉,卻和一般石頭無疑。 價值高的子料,根據(jù)價值高低又可以分為藏品、精品、普品。 藏品特別稀少,是指色、型、皮、肉俱佳的子料,是不可多的可傳世收藏的料子,可遇不可求。藏品子料,在玉石市場很難見到,一般在老玩家、藏家的手里。 精品存量稍多,是指色、型、皮、肉已經(jīng)很不錯的子料,精品料子,在玉石市場,仔細尋找是可以尋到,但價格往往不菲。 普品,是指有一定價值,但因某些特征有缺陷的子料,比如肉松,比如有大的綹裂,普品料子相對較多,價格適中,一般玉友都可以玩。 僅把價值較高子料劃分為藏品、精品、普品,依舊不能明晰料子的具體使用,所以就需要再對子料進行細分。 依據(jù)子料的形狀、肉質(zhì)、瑕疵對子料進行細分,可分為玩籽和雕刻籽。 何為玩籽,簡單說就是形狀好,肉質(zhì)細膩,瑕疵少,綹裂少的子料,關(guān)鍵因素是形狀一定要好,即邊角無缺陷,棱角圓潤。玩籽也可以理解為無需雕琢加工就能佩戴、把玩或陳列的子料。 如果有一個玩籽,具體該如何玩呢? 建議如下: 1、直接供著。 這些主要是針對一些精品籽料,比如3-10克的小玩籽,紅皮白肉羊脂籽,精品和田子料碧玉籽,黃沁和紅沁籽小籽等等。目前常見的玩法是找個玻璃盤,裝上一盤子,再弄個玻璃柜陳列上,打上射燈,閑來沒事就看看。 當然,如果舍得,也可做成手鏈,直接佩戴。若果不舍得打眼,又想貼身佩帶,建議可以包金,用金子串起來直接佩戴?;蛘咧苯幽脝为氁活w做戒面,為自己做一個特別的戒指。 2、直接佩戴。 直接佩戴的玩籽,極為掛件籽,個頭要稍大些,重量一般在10-60克左右,40克左右為最佳。掛件玩籽,因其形狀好,佩戴時一般不會擱到身體,并且視覺上有美感。 雖說掛件玩籽都能直接佩戴,但其中最受追捧的要屬水滴形和牌型,并且要一面平整一面飽滿,平整面貼身佩帶不易翻動,飽滿面裸露在外,流暢的線條與弧面,又給人以視覺享受。 掛件玩籽,除了直接打眼佩戴,還有更個性的玩法,鑲金。這鑲金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最普通的是對子料進行素包,即用金子包裹一圈。 個性一點的是用金子拉出花的造型,目前更個性的廣州和臺灣工藝,可以根據(jù)子料的皮色形狀,進行巧妙設(shè)計,諸如天鵝、老虎、龍頭甚至更多現(xiàn)代化元素融合,相信隨著社會對個性事物的追逐,金鑲和田玉會有更個性的款式出現(xiàn)。 當然,不是所有玩家都喜歡素顏的掛件玩籽,有的也會去選擇去雕琢,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完美的子料盡量不要雕琢,畢竟雕琢是一次成型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旦雕琢價值就往往會固定,并且就目前大市場行情來看,子料原石的升值空間更大。而業(yè)內(nèi)主流觀點也是:好玉不雕。 3、直接把玩。 直接把玩的玩籽,一般是把件,重量范圍60-300克。其中最舒適的莫過于大牌型一把抓的料子,不大不小,盤玩舒適,當然這種料子也是極其難得的。 對于把件玩籽,一般都是直接盤玩,當然也可選擇打眼配繩,套在手腕上盤玩。把件玩籽也不建議雕刻,但跟玩掛件玩籽的思維稍有不同,有較多玉友針對把件玩籽,選擇雕刻的概率會更大,他們會有一種感覺:玉不雕不成器。這種觀念也隨著籽料的稀缺以及玩家審美提升而有所改觀。 把件玩籽除了原石直接盤玩外,也能跟金子結(jié)合,擦出藝術(shù)的火花,但這種工藝卻不是金鑲玉,而是金銀錯工藝。金銀錯工藝,在中國古代春秋時期就已出現(xiàn),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金銀錯工藝,簡單的說是在玉石表面開槽,然把金子鑲嵌到玉石上,最后通過打磨使得玉石和金子渾然一體。目前金銀錯工藝在大件器皿上應(yīng)用較多,在把件上應(yīng)用不多,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卻非常特別,金銀錯的另一個優(yōu)勢就是對料子傷害小。 4、直接擺放。 對于大塊型好的玩籽,也不容易碰到,大多會選擇直接擺放。對于擺件玩籽,底座的搭配也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底座往往能讓子料更有美感。 說完了玩籽,再說說雕刻籽。 雕刻籽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子料的有缺陷,需要雕刻打磨才能把價值最大化。這部分知識也比較多,我們下篇文章再講解。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最后祝大家玩玉愉快。 關(guān)注我們公眾號【典藏視界】,獲得更多玉石知識。 新疆歷代和闐玉博物館, 帶給您不一樣為玉文化體驗。 只為真心愛玉的您而創(chuàng)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