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上一年級,作為家長,我想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到底該怎么做?”一名家長問我。 可以說,孩子上一年級,能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孩子今后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我們身邊,在很多一年級孩子身上,還存在一些讓家長頭疼的壞習慣: ⒈做作業時間“隨心所欲”。“我和你說,我家孩子現在剛上一年級,一回家就看電視,作業到晚上很晚的時候才寫,每天都被老師批評,我真想把家里的電視砸了!”曾經有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向我吐槽這么一個問題。孩子做作業的時間“隨心所欲”,孩子所做的作業估計也是馬虎應付,被老師批評,自己也火冒三丈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⒉學習時間“一心兩用”或“一心多用”。有些溺愛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學習上的一些細節不太在意。舉個例子,我親戚家有一個小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這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基本上是這樣的——電視開著,他左手的手機游戲也開著,嘴里還含著零食……在學習時間“一心兩用”或“一心多用”,別說一年級孩子,就是我們家長這樣做,學習效率能有保障嗎? ⒊主動學習的習慣存在短板。很多一年級的孩子,無論是復習老師當天講過的功課,還是預習老師第二天要教的內容,包括回家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等方面,基本上沒有家長的督促,這些孩子很難主動去完成自己本分的學習任務,也就是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還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板。學習沒有主動性,學習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⒋一些家長重成績,輕習慣。一些家長可能自己平時比較忙一些,當他們看到自己家一年級的孩子考九十多分或者一百分的時候,就非常高興,至于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有沒有問題,他們一概不重視。其實,一年級的成績是非常具有欺騙性的,一年級平時考試的成績考到一百分或九十多分,其實難度系數是非常低的。一年級階段,習慣的培養其實比成績的拔尖更為重要,畢竟一個班級中,九十多分的孩子,可能是墊底的存在。 孩子上一年級,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聰明的家長一般這樣做: (一)從“扶”到“放”,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⑴對孩子學習的指導,重在方法。 孩子在預習、復習或者做作業之前,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方法的指導,比如做作業的時候要盡量做到從易到難,不會的題目留到最后再請教家長;再比如學習之前讓孩子對自己提出類似于字要認真書寫、做作業把題目看兩三遍的具體要求,給孩子打好“預防針”之后讓孩子再去做作業。 ⑵要讓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成為“火車頭”。 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幾乎是家長全程都在“嚴防死守”。這樣一來,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一旦失去家長的監督,孩子馬上就不把作業當回事。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是好事,但物極必反,一旦家長在督促孩子做作業變成了祥林嫂式的嘮叨,變成了每一個環節都是家長在起“火車頭”的作用,這樣的做法就是家長“扶”的成份過多,而“放”的重要性被家長忽略,這對孩子今后學習習慣的培養來說是最大的“絆腳石”。家長必須讓孩子搞清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任務,因作業沒完成而被老師批評或者責罰,家長只會站在老師這一邊。不管用這種倒逼的方式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逼出來,還是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在學習上多一些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實都算是殊途同歸,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成為孩子學習方面的“火車頭”。 ⑶讓孩子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放學時候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雙休日的作息時間如何安排?梳理類似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說,為了讓自己寫的字能比以前更好看一些,應該如何制定與寫字相關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在時間保障上如何落實?同時,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哪些短板?一年級的拼音能否過關?這些細節上的問題,家長都可以為孩子出謀劃策。當目標意識形成的時候,孩子的責任心就會在“服務區”,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屏蔽干擾源,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心無旁騖。⒈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關掉電視,管好自己的手機。 當孩子在做作業或者看課外書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把電視的插頭拔掉,把自己的智能手機裝在自己的褲兜里,這一點要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做好,否則孩子一心撲在電視劇或手機游戲上,哪來的心思去學習呢?有些家長可能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沒有電視和手機都不肯做。我只想說,孩子的這種邊做作業邊看電視或者邊玩手機的習慣,就是家長自己“培養”出來的?!跋胍獨У粢粋€孩子,就給他(她)一部智能手機”,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讓孩子在年紀尚小的時候就讓其不受手機或者電視的“奴役”,其實難度是最小的。 ⒉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少一些嘮叨,管住自己的嘴。 一些家長,特別是女性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喜歡嘮嘮叨叨。這種嘮叨的行為雖然可以釋放家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壓力,但對孩子的學習來說無異于一種“雜音”。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要盡量管住自己那張喜歡嘮叨的嘴,如果真的想嘮叨,可以把自己想要嘮叨、想要發牢騷的話寫在自己的日記里,或者寫在自媒體平臺發布,這樣不僅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還能給孩子的學習少帶來一些“雜音”,甚至還能帶來不菲的收益。 ⒊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我們知道,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旦窗外有風吹草動,孩子就會放棄手中的活兒“聞聲而動”。所以,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上一屆我們班有一名女同學,她的家長在其做作業的時候就提供了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后來,這位女同學考入我們市最好的中學,現在在中學里就讀,其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三)聚焦課外閱讀,培養孩子以書為侶的習慣。①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課外讀物。 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同時家長也可以向孩子推薦一些感興趣的課外書,或者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孩子尋覓一些比較“有營養”的課外讀物。當然,作為一年級的孩子,應該盡量選擇那種注音版的、有趣、有料、內容淺顯一些的課外讀物。 ②鼓勵孩子在課外閱讀方面的點滴進步。 孩子在完成一天當中的課外閱讀任務之后,家長可以讓孩子聊一聊書中的內容,只要孩子的表達具有一定的條理性,或者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可圈可點之處,家長都應該第一時間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這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有百利而無一害。 ③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進行課外閱讀。 有些家長在孩子看書或者做作業的時候以手機為伴,甚至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我覺得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家長做出了樣子,孩子就有樣學樣,依葫蘆畫瓢。在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同一本書,這樣家長在與孩子聊課外書的內容時就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孩子在課外閱讀興趣的提高方面就有更大的空間。當然,家長讀自己的書,孩子也同樣會對課外閱讀有一定的興趣,畢竟很多時候,孩子是家長的“復印件”。 洋洋灑灑寫了這么多,就是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方面少走一些彎路。我是一線教師微雨潤苗,覺得我的文章對你孩子的教育有幫助,可以順便點個贊,給個關注,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