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是美國華裔作家姜峯楠的短篇小說,2017年曾改編拍攝科幻片《降臨》在中國內陸上映。與電影緊張、懸疑、驚悚的氛圍完全不同的是,原著小說是一個自由隨意、淡然從容的小世界。主人公露易絲由于學習外星語言而產生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一種不同于我們習慣中線性的,前因后果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是一種因與果同步并舉式的意識,于是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融為一體,簡而言之,露易絲對自己的全部整體了然于胸。在小說中露易絲的特殊思維這并不是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對相同物理世界的不同感知和理解形成不同的世界觀。露易絲的這種思維方式源于對外星語言的理解,這點與卡西爾的《人論》的基本觀點相契合。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動物,人進化的過程是符號活動能力的進展,符號化的思維和行為是人類生活的代表特征,是打開人類文化世界大門的秘訣,也是人與動物的區別。這個符號就是指人類特有的語言、宗教、神話、藝術等等,這種符號化的發展就是人類文明的根源所在。人類的所有認知、思考與思維全部來自于這些符號,符號化的生活就是“人”這一概念的本質。在作家的筆下和哲學家的思考中,語言這種符號不僅僅是一種交流溝通的工具,更是一種思維和意識的方式,這一點上他們達成了某種一致性。 小說中,“七肢桶”被設定為可以直接看到結果,它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與人類完全不同。人類的思維方式是線性的,前后排列,因果分明。也就是說人類的思維每一個瞬間總是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像是流星在劃過軌跡時候的一張快照,在這一瞬間,我們是不知道流星會落在哪里的。但是“七肢桶”與人類不同,他們每時每刻看到的都是一張全景,所有的一切都是平行的,沒有先沒有后,沒有因沒有果。所以他們不是為了尋找結果,而是為了“完成過程”,他們不是為了創造結果,而是為了理解和踐行一個既定的未來。這一切都反應在它們書寫語言和書寫過程種,反應在他們的語言與人類語言的天壤之別。人類的語言是“前后發展順序”的鏈條,而“七肢桶”則從一開始便構建出相互勾連的“達成目的所涉及的全部內容”的全部符號,甚至于每一個筆畫都帶有“全部內容”。 人類的自由意志的關鍵在于選擇的,而選擇的前提是未知,人類對選擇的運用是建立在根據因果關系的判斷上。但是在“七肢桶”的世界里是沒有因果關系的,他們也不可能理解什么是選擇,他們的世界是一個整體,而這在我們看來就是對未來的預知能力。然而洞悉結果并不是為了改變它,而是為了完成這個包括結果在內的全部整體的過程。預知未來,并不能改變什么。人類的自由只是一種幻覺,存在只是為了將自己導向一個必然的結果。很難想象,對我們人類來說,還有比這更加恐怖的事情。小說的名字《你一生的故事》,這個“你”是露易絲的女兒,擁有了“七肢桶”思維能力的露易絲,在尚未遇到愛人的時候,就已經洞悉了自己那還完全不存在的女兒的一生,這會是一種怎么樣的感覺呢? 《你一生的故事》中費馬原理的經典物理解釋也是一個重要的引子:折射反應中光的路線是一條耗時最短的路線。從海森堡矩陣力學的角度來說,光線就是光子的行進路線。以人類的思維來說,光子既然在行進,那么就必然有先有后。如果說光進行的路線是耗時最短的路線,那么邏輯上來說,光子在到達目的點之前就已經知道了目的點,問題是,它是怎么知道的呢?是預知嗎?這顯然有悖于先因后果的因果律。當然,在量子力學和微積分中存在另外一種解釋,但如果以經典物理學來看待的話,卻有著濃重的亞里士多德式的目的因的味道。 我們人類只有在空間和時間的條件下才能設想任何真實的事物,就像海森堡的名言:我們所觀察到的不是自然本身,自然是根據我們提問的方式而展露自己的。問題是,這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提問方式呢? |
|
來自: 昵稱BbprGMTQ > 《撰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