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作文,需要什么哪些要素,現在各種培寫作訓機構,會林林總總羅列出很多。 但在現實中,那些套路往往并不管用。套路也許能幫忙你更順利地完成一篇作文,但裝在套子里的人東西,一般是不會太出彩的,倒是一些沒有走俗套、不落窠臼的文章,常常從中脫穎而出。 這有點像學功夫,民間有句話說“亂棍功夫打死人”,意思是不按套路的功夫有時候威脅更大。 今年剛剛畢業、已被北京大學錄取的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女生王逸菲,靠一篇沒有俗套的作文《當我老了》在第十五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現場決賽中獲得特等獎。 乍一看,《當我老了》這文章似乎沒有多大的特色,語言還有點散漫,根本找不到“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那種吸睛和令人震撼的東西。通篇文章恬淡、平靜、安然、優雅,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很“佛系”。 這樣一篇佛系作文,怎么會在作文賽中拔得頭籌? 先看看評委給它獲獎的理由:“這是一篇散文詩。用輕盈散漫的語言勾畫了‘當我老了’的各種生活場景:春日遲遲的庭院,夜晚隔窗望月;夏日午后慵懶的時光,相伴共老的伊人;秋日銀杏樹下的懷想,回望曾經少年時的親情;冬夜一家團聚,溫馨和睦,其樂融融。一個個場景,構筑起'我'心目中充滿詩意的老年生活,讓人們對老年不再哀嘆,而是一種美好的生活。” 這“獲得理由”似乎也沒說出什么理由,只是簡單總結了文章的內容。為什么沒理由?因為它真的沒有俗套路中的所謂 “寫作特點”。它輕輕盈盈、散散淡淡地通過四個季節的生活畫面的切換,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老年生活”。 那么這文章到底出贏在哪里?作文君認為,主要在這三點: 一、語言。 語言是文章的臉面,優美的語言是“印象分”的主要來源。 前面已經提到,此文看似平淡,其實其語言很優美,每一個段落,寥寥數語,就勾畫出一幅靜美的畫來。 “我那小清單上帶著褶皺的愿望” “橘黃色的云,一團一團,帶著慵懶的溫度”“我到老都記得爺爺說這話時,雙眸似乎剎那間變得清澈溫柔,吐納間都沾染了銀杏的微苦氣息”“鄰家小子在土墻上養了盆吊蘭,枝葉長長,伸頭伸腦地窺探著我家的庭院”“他的衣角上,陽光在輕盈地跳躍”“抬頭看天,天藍得像一頁童”……這些句子,恬淡中透著幾分靈氣,又氤氳著幾分詩意,看似散漫,卻沒有一句多余,所有的文字都恰到好處,讀之是如品清茗,回味悠長。能獲獎,這應該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細節。 細節是文章的情感開關,是最容易觸動讀者內心的部分。 本文的細節,處處帶電:想回去的兩層小樓里的草木樹木,想象中墻頭上趴著的貓,彎腰撿擦老花眼鏡的動作,冬天里點著火的小爐,“我”與他坐在我銀杏下瞇著眼看黃金葉的脈絡……這些細節的描寫,如同一個沙畫大師在作畫,輕輕的一撤一抹,一勾一描,處處皆有神韻,讓人心馳神往。 三、意境。 意境是靈魂。 此從頭到到尾,都蘊含著一種油畫般的意境。一句一畫面,一語一場景。這種意境,很像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閑淡中飽含著溫度,平淡中洇透著溫情。作者應該是受到了葉芝的影響,此文也應該了是“臨摹”了《當你老了》。 可能有人會說,“臨摹”抄襲。但是,那得看誰臨摹,又是怎么臨摹。臨骨不臨皮,那是一種水平的創作。誰敢說張大千臨摩的敦煌畫作是贗品呢?能把名作“臨摹”到如同真品,那也是高手中的高手。 作文君查了一下,發現王逸菲同學平時也是這種文風,她在學校里的一篇作文《遇見你,在最美的季節》,也是這么平淡中見真章。所以,說“臨摹”,可能有點冤枉人家。 附原文 當我老了王逸菲 當我老了,世界還能否對我溫柔相待?我那小清單上帶著褶皺的愿望還能否實現? 當我老了,想去一條小街,街上滿是形形色色的人和店鋪,生活節奏慢下來,春來烹茶冬來賞雪。 我要回去住在從前太婆、外婆和媽媽長大的地方。兩層樓的小磚房,前庭后院種滿了花草果樹,郁郁蔥蔥。院門上附了幾枝薔薇,粉艷艷的,像記憶中鄰家阿姐的笑臉。東面的土墻角趴了一只貓,黃毛白斑,腿短肚圓。陽光像金粉,灑遍了每個犄角旮旯,勾勒出貓咪幾乎透明的耳廓。橘黃色的云,一團一團,帶著慵懶的溫度。 夜晚,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人們已入睡。窗子里的自己,身體有些皺癟,但發髻依然整潔光滑,眼神也還清明,腰板也還硬朗,穿著年少時渴望的夏布麻衣。有風輕吟,衣袂微微飄起。 ?當我老了,我要過得像我曾期盼的一般。 夏日的午后,我彎下腰,將老花鏡從鋪著方格布的茶幾上拿起,仔細擦拭又戴上,動作和幫外婆擦老花鏡時一樣小心翼翼。環顧四周,驀地,瞥見另一個戴著老花鏡的身影。他坐在躺椅上看宋詞,看的是我最愛的蘇軾。他的衣角上,陽光在輕盈地跳躍。院子里,銀杏樹枝葉扶蘇。 當我老了,我要在秋天,坐在銀杏樹下,看她的葉子變得金黃。 記得年幼時,爺爺曾告訴我,銀杏色白,屬金,故能益肺氣,止咳嗽。我到老都記得爺爺說這話時,雙眸似乎剎那間變得清澈溫柔,吐納間都沾染了銀杏的微苦氣息。我和他坐在高大的銀杏樹下,瞇著眼卻看不清金黃葉片上清晰的脈絡。 鄰家小子在土墻上養了盆吊蘭,枝葉長長,伸頭伸腦地窺探著我家的庭院,街道上響起敲竹梆賣桂花酒釀圓子的聲音。 抬頭看天,天藍得像一頁童話。 ?當我老了,我愿在冬天,邂逅一場江南的小雪。 從舊市上淘來的紅泥小火爐早早就點上了,桌上放著柑橘、番薯和香蠶豆,水正咕嘟嘟地燒著,連聲音都暖融融的。 孩子們帶著一家大小早早地就回來了,正在隔壁和老頭子一起做晚飯,煮酸筍疙瘩湯,廚房里霧氣蒸騰。 村里的小小孩兒們在放小炮,一串一串的,說是什么新材料,不污染空氣。 深藍色的夜幕下,萬家燈火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