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面向公眾的開放單位,它自開放之日起,就不斷傳遞著人類文明的信息,傳播著文化,也不斷接受著觀眾的審視和評判。 很多博物館為了增加自身的文化氛圍,所以經常會請一些書法家為博物館館名題字。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陜西的這些博物館館名的由來。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俑館作為目前我國最大的一座遺址性博物館,館名的題寫有點戲劇性。 當年,秦俑館籌建處領導首先想到了郭沫若,但此時的郭沫若已身患重病,1978年初,籌建處收到郭沫若的手跡。從筆跡中已能看出郭老病情十分沉重,筆跡已與往日大不相同,已經不適合用于館名。于當年6月,郭沫若去世,秦俑館籌建處領導決定把它珍藏起來。 正當籌建處領導決定另請他人題寫館名時,1979年4月9日,當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的葉劍英元帥來到了秦俑坑發掘工地?;I建處領導請求葉帥為博物館題寫館名。 不過,在秦俑館門票上的館名,不是葉帥所題之字,暫時沒去考證是誰寫的。 陜西歷史博物館 當年,陜歷博籌備開館時,作為重要事項之一,便是確定館名的題寫,討論之后,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用郭沫若的字,但郭沫若當時已去世。于是,“整修”的任務就交給了西安美院工藝系畢業的蔡昌林。蔡昌林想了個辦法,從郭沫若當年所題的“陜西省博物館”(即“陜西歷史博物館”前身)字中,去掉“省”字,然后把郭沫若當年所題寫的“歷史研究” 刊物封面的“歷史”兩字“移植”過來,蔡昌林仔細畫好格子,等比例放大,然后反復斟酌幾個字之間的俯仰、顧盼,最后,制成了今天的館名 ——“陜西歷史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林館的館名也是郭沫若寫的,但是碑林里面看到的“碑林”二字不懂是誰寫的,如果是有導游帶著逛,八成會說是林則徐寫的,說當年林則徐被貶到伊犁,途經西安游玩時題的,而且故意少寫一撇,以表達被摘烏紗帽的不滿。 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館始建于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址。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 中國稍老點的博物館,不少是郭沫若題的名或者集他的字而成的館名,如果郭沫若謙虛地說自己只是題館名第二多的人,還真不好找出第一人啦。 你還知道陜西有哪些有趣的題字呢? 來源:北緯21度的季節、漫行博物館 編輯:張釗偉、蘇曉宇(實習) 責任編輯:郭知凡 審核:郭偉玲 |
|
來自: 瀟瀟雨ekg9m5f4 > 《地理一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