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有書快看”公眾號已更名為“輕讀實驗室”。 刻舟求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 意思是說,人有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完全是想當然,根本沒理解問題的根源在哪,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實際上卻錯得離譜。這樣的錯誤,我們在生活中其實犯得不少。 比如,對待壞習慣、悲傷、憤怒、恐懼等,我們一般都會采取克制、壓抑的辦法。但結果怎樣呢?你更優秀了嗎?更開心了嗎? 大部分的時候好像沒有吧,甚至還可能更糟糕。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自己缺點的處理方式,都犯了“刻舟求劍”式的錯誤,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離真相越來越遠。 而這個問題,是有書君最近閱讀的一本名叫《感謝不完美的自己》中感悟到的。 《感謝不完美的自己》,是一本心理學通俗讀物,還外加了點雞湯佐料。 作者就是資深心理咨詢師、著名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老師。也是那本掀起無數話題的《巨嬰國》作者。 《感謝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主要分析了日常困擾我們的五大負面情緒和行為。作者以專業心理學知識,多年心理治療經驗,帶我們從科學角度重新認識一些曾被我們誤解的東西,讀來著實讓人羞憤交加、驚喜連連、捶胸頓足、相見恨晚…… 壞習慣不是敵人 減肥總忍不住想吃,結果吃了一堆;學習總忍不住想玩,結果作業一個字沒寫;然后,哭天喊地、發誓賭咒說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于堅持了……兩天。 明知那是壞習慣,為什么就是克制不了?自控為什么無效?Why? 這個問題得從壞習慣的好處說起。對,沒聽錯,壞習慣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比如,做事拖拉,其深層原因可能是我們懼怕責罵,同時另一方面可以給別人造成一種你“很忙”的印象,從而獲得贊譽。因為有這樣的好處,所以我們得到獎勵,然后行為被加強,因此難以改變。 而我們通常認為的壞習慣克星——自控,其實并不是真的把壞習慣消滅了,它只是將其壓抑了。 但得到強化的壞習慣自有其生命力,會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干壞事兒”,人的本能是向往輕松的,所以,壞習慣總能勝利。 其實,壞習慣也體現著我們一種深層需要,它提醒我們在緊張的生活中放松自己,一個人如果過于積極努力,其實才是逆本能的。 所以,換個角度,如果我們將壞習慣當朋友,了解它對我們的好處,不把它視做敵人,你的關注點自會回到真正重要的地方,想要的改變便可以發生。 悲傷完結悲劇 失敗、失戀、沒有朋友、沒有錢……這些事情就其本質來說絕不是什么好事兒,所以人在遭遇這些狀況時,悲傷是本能的流露。 而在這個時候,如果還要強顏歡笑,帶來的并不是真正的歡樂。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方才能繼續腳踏實地地生活。 憤怒是保護你的力量 憤怒并不總是會破壞關系,想反,它是我們保持獨立空間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武器。但憤怒的發泄也要注意真正的對象和原因,然后智慧地處理。 其實,當你憤怒時,就算你并不發怒,你的行為也會替你回應。比如,某職員總是被要求干很多分外的活,他便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憤怒去完成這些工作,受情緒的影響,總是故意出錯或者拖拉,結果反而引起他人的不滿。 他的憤怒以這種壓抑的方式表現,結果給雙方都造成了損失,典型的“雙輸”。 此外,本書還有對“內疚”、“恐懼”的分析,鑒于時間原因,有書君這里就不展開了。給大家留個懸念,好書值得一翻,有書君這里只是拋磚引玉,相信大家看過書后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最后,總結一下:那些看似糟糕的負面情緒背后,隱藏著我們深層的需要。 生命中沒有哪一部分是多余的。即使它們可能目前看起來對我們的生活不利,但那也只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它們。 不要隨意去采取什么壓制性的措施,而應該停下來,聆聽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解決問題的答案就在那里。 真相不可怕,陰暗面也并非不堪入目,拒絕接受,才是最壞的選擇。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讓心靈回歸自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