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癥性精神病是指在遭受嚴重精神創傷后突然發病,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行為障礙、笑與哭的不確定性、短暫的幻覺、妄想與思維障礙、人格解體等。它的癥狀變化無常,其中大多數發生在具有表現個性的女性身上。病程很少超過三周。它可以突然恢復正常,沒有后遺癥,但它可以復發。 癔癥,是一種更常見的神經病,經常出現在農村。目前,人們認為,癔癥患者容易受到暗示、夸大、情緒化和高度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的影響,這些特征往往是由心理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的。它可以表現出各種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內臟器官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和精神障礙。這種癥狀沒有造成有機損傷的基礎。它們可能是由建議引起、改變或消失。 癔癥的臨床表現可以描述為多種癥狀,如運動、感覺等類似神經系統疾病的疾病,也有各種內臟病變類似各種疾病的癥狀,也可以說是短期精神癥狀,可以說歇斯底里可以模仿任何臨床疾病的表現,因此容易誤診。許多最初的癔癥診斷實際上是身體疾病,因此延誤了治療的教訓。因此,在臨床上對癔癥作出正確的判斷,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對于那些缺乏臨床經驗的人來說,不容易診斷癔癥。 然而,第一次發作的癔癥,絕大多數是由某種心理刺激引起的,以后會遇到類似的刺激,或者在患者回憶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會促進癔癥的復發。此外,癔癥的臨床癥狀,無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臟損害等,往往變化無常,易于通過暗示改變病變的程度和范圍,這些病理表現往往與人體的解剖生理特征或疾病的內在規律不一致,這對正確判斷癔癥有很大的幫助。 癔癥的治療通常結合藥物和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需要根據癥狀做出合理的選擇。有情緒或睡眠問題的病人可以分別用抗抑郁藥、抗焦慮藥和鎮靜催眠藥治療。如果他們有精神癥狀,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然而,藥物的劑量應該是中小的,療程不應太長。 心理治療主要用于沒有發作的癔癥病人。癔癥患者一般有一定的人格傾向,且大多是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因此,應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時,引導他們正確處理矛盾,處理不愉快的事情。以減少或避免疾病的復發。 聲明:此媒體中的一些圖片和文章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任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刪除。 |
|
來自: 老玉米棒 > 《七情內傷情志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