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五歲時開始閉門不出,在侍花弄草之余埋頭寫詩;五十五歲,因腎臟疾病而在昏迷中去世,艾米莉·狄金森悄無聲息地給人們留下了一摞摞異彩紛呈的詩。在生前,她的詩只有十首公開發(fā)表過,其余的都是她去世后三十年間,由親友整理、搜集,陸續(xù)面世的。 她并非天性孤僻,甘愿隱匿。二十三歲時,她第一次隨父親游歷華盛頓,在費城邂逅華茲華斯,并愛上了他,但華茲華斯已有妻室,她承受的是一份無望的痛苦。后來,狄金森閉門謝客,終生未嫁。 沉默如斯,沉靜如斯。許多年,她身著一襲白袍,專注于自己的心地。 她病逝后,妹妹拉維妮雅整理其遺物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只緊閉的匣子:一摞摞有些發(fā)黃的紙頁上,寫滿她熟悉的姐姐的字跡,那是狄金森的“身影”,五十五年的光陰,1800首詩。拉維妮雅堅信姐姐的“身影”和“歌聲”理應重見天日,于是,竭盡所能,四處奔走…… 狄金森,這個謎一樣的女人、美國20世紀現(xiàn)代詩歌的先驅(qū)之一,其生平至今鮮為人知。她家境優(yōu)裕、年紀輕輕,為什么足不出戶,與世隔絕?因情?因病?抑或其他?人們接近狄金森內(nèi)心的主要途徑,是她遺存的部分日記。在靈魂的孤獨和幽閉中打磨生命的本質(zhì),活出自我,那斑斑點點的文字,成為精神的載體。 狄金森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詩句:“我的詩一定會閃耀自己的光芒,無需他人的擦拭。”寫作的屬性就是孤獨,詩歌尤甚,而在孤獨中步履款款,怎會不產(chǎn)生世間的絕響?一個多世紀后,我,一位卑微的中國詩人對此感同身受。我聽見,許多人在心中默念:“頭腦,比天空遼闊。”在星辰和大海的征途,隱居甚至比游歷走得更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