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者到領導者,不是職務晉升,而是境界提高! 經理人兼具兩個身份:管理者和領導者,二者是互補關系。但現實情況是,經理人往往很注重管理者這一身份,而常常淡化領導者的身份。管理者往往以底線(制度、標準)來做事,而領導者常常靠上線(愿景、目標)來牽引。管理者履行職責的基礎是職位權力,領導者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個人權力和人格魅力(個人影響力)。 雙重身份,必然對應著雙重行為:管理行為和領導行為。管理行為必須組織化,領導行為可以個性化。管理行為,在下級看來,往往帶有強制性和負面色彩,往往產生對立關系。管理行為組織化,是指上級在處理問題時,要依照企業標準而非個人好惡來做決策,避免下級把矛頭對準上級,認為是上級個人有意難為他。領導行為,往往產生追隨關系。領導行為個性化,是指對下級的關心、愛護可以有自己的風格。管理行為都是相似的,而領導行為各有千秋。 大多數企業頻于管理,而乏于領導。如果一個企業的經理人員管理行為過多,而領導行為過少,上下級的關系就會緊張,上級在與不在,下級的表現判若兩人。如果領導行為過多,而管理行為過少,則團隊沒有規矩,會陷入混亂。因此,經理人必須做好管理者和領導者兩個身份的平衡。 從管理者到領導者的跨越,首先是角色變化,其次是職責變化,第三是能力變化。 領導者有四個角色:探路者(探索航向),筑路者(整合體系),授能者(授能自主),垂范者(樹立榜樣)。探索航向:主動了解利益關系人的意圖,并及時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利益關系人包括客戶、管理人員、員工和商業伙伴等。整合體系:整合、優化工作流程和組織架構,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從而根本改善團隊的綜合表現能力。授能自主:運用'雙贏協議'規則,建立獨特的工作文化,讓員工和領導相互信任、共同進步,從而早日達到利益關系人的預期目標。樹立榜樣:堅持正確的領導原則,提升個人感召力。 領導者的職責就是發掘并誘導出下屬的底蘊,并能創造一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使下屬愿意全力以赴去達成目標。引導下屬發揮最大潛能,是領導者的光榮任務,不可等閑視之。領導者通過愿景去感召下屬,創造動力使任務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總之,領導者的職責就是激勵和支持。 領導者必須具備三項關鍵能力:激勵他人,創新管理,變革管理。領導者首先要掌握激勵下屬的能力:通過改變他們的態度以調適其工作行為。同時,還要掌握通過優秀業績和理解上級達到激勵上級的能力。對平級同事,通過跨部門協作,營造共贏格局,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智慧,比智慧更重要的是思維。領導者要突破思維障礙,善于發現機會,及時做出決策,引領變革,將機會和創意變成現實。 從管理到領導的跨越,是經理人境界的提升!掌握高超的領導藝術,團隊才會創造最佳業績! |
|